APP下载

汪剑超 互联网+时代“收破烂”

2019-02-24陈晰

中华儿女 2019年2期
关键词:收破烂垃圾桶分类

陈晰

刚刚过去的2018年,汪剑超很忙。他接受媒体采访,做网络访谈,上电视节目,做演讲……向大众讲述自己花了8年时间坚持的一件事——“收破烂”。

这位80后、曾经的微软中国工程师,目睹因城市生活垃圾缺乏分类回收而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放弃了几十万的年薪,在四川成都创办了中国首家专业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及资源化的企业,志在为垃圾分类探索一条可行的商业化道路。

让孩子们爱上垃圾分类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小区里面的分类垃圾桶,里面却乱七八糟的堆放着混在一起的垃圾。要如何才能让分类垃圾桶真正起到分类的作用,而不只是摆设呢?

汪剑超创建奥北环保,就是为了用高科技解决中国垃圾分类的难题。

打开手机微信,搜索奥北环保小程序,能在醒目的地方看到详细的回收攻略,将回收的垃圾分成了14类:PET瓶、PT瓶、硬质塑料、塑料袋膜、泡沫、铝拉罐、金属、织物、书报、黄纸板、综合纸、混合、玻璃和电子电器。每一个分类都有进一步的注解和处理方法说明。

用户只要关注小程序,注册,找到附近的奥北回收点,用奥北专门的回收袋把垃圾投递到自助投放点就可以,然后可以换领新的回收袋。而投放垃圾的收益,会经过计算,直接转入微信零钱,非常方便。

这个小程序把垃圾分类变成了一件很酷很时尚的事情。现在,奥北环保在成都已经有了20043名个人用户,以及128个集体用户,包括幼儿园、小学、社区、街道、县政府等。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奥北环保的集体用户之一。在川师附小的校园里,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专用的奥北环保回收袋,3个回收袋用于分类收集,每周用收集满的回收袋换空袋,学校设置集中存放满袋的回收点,奥北小哥的车辆每周直接到回收点运走所有满袋,回收后的收益和每个班袋子绑定,由学校财务负责人统一管理。

每次,奥北小哥开着漂亮整洁的“大白车”到达回收点后,校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小朋友们纷纷从各班涌出,大包小包地把收集了一周的可回收物送到回收点。

学校建立回收点后,同学们都成了垃圾分类的达人,就拿一个牛奶盒来说,喝完牛奶要把牛奶盒剪开,摊开,洗干净,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晒干后再放入专门的回收袋。

学生们在日记里写着:“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我把爸爸喝啤酒的6个盖子投进了金属回收箱。我觉得好开心。”“虽然每天拎着垃圾去上学有些麻烦,但一想到这些纸可以减少一棵树的砍伐,我觉得这些麻烦和累都值得……”。

截止到2018年10月,川师附小二年级六班共投递2241公斤的垃圾,二年级五班和二年级七班,也分别投递了近2千公斤的垃圾。这样的行为模式真正影响了师生背后三千多个家庭,让活动产生更大了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家庭、单位和个人能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自觉自愿加入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

把城市从垃圾拯救出来

每个创业者都有一颗初心,汪剑超的初心,发源于一次在美国吃快餐的经历。他还记得第一次去美国出差,在微软总部餐厅吃饭的经历。那时候,他还是微软中国的工程师。吃完饭,员工们熟练地把垃圾投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只剩下汪剑超尴尬地对着垃圾桶,不知从何下手,直到一个美国同事手把手教会了他。

这次独特经历,让汪剑超对垃圾分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知道,在中国很多大城市,垃圾围城已成为一个棘手难题。2010年,王久良的纪录片《垃圾围城》上映,其中在生活垃圾包围下的恶劣生存环境的镜头令人触目惊心。看过这个片子,汪剑超决定行动起来,“我不想女儿将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不想自己得过且过。”

2011年底,汪剑超以执行总裁的身份加入绿色地球——一家专门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的企业。

2017年春天,汪剑超二次专业,成立了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aobag. com),致力于将互联网和垃圾分类相结合的探索。单飞的原因,是为了更好践行自己的环保理念,“绿色地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是很开心的,但我希望这件事不仅仅只是在成都发生,因为垃圾分类处理是全中国普遍的问题。仔细思考后,我觉得是时候突破以前的模式,摆脱自我的限制,重新开始了。”

aobag建立之初,团队只有9个人,但都是认同他的理念并愿意一起做好这件事的伙伴,也是在环保行业有过多年经验的一群人。汪剑超对自己团队的目标定义很明确:“我们想要帮助中国所有人开始行动,开始做垃圾分类这件事。”

从源头分类开始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像厨余垃圾,如果分类出来,本来是能够作为很好的堆肥原料的。更不要说大量的可回收垃圾了,比如塑料瓶、纸板,和别的垃圾混在一块被污染了,环卫工人拣不出来,就无法再回收利用。

在汪剑超看来,垃圾分类,目前大家缺乏的不是意识,而是常识,还有参与的渠道。

“一开始,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不同颜色的垃圾袋,用来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可时间一长,大家都没了分类的耐心。后来发现,环卫车运垃圾时,压根儿就是把各类垃圾混在一起。”

这段话描述的,就是过去十多年来垃圾分类的真实写照,似乎总是难逃“烂尾工程”“无疾而终”之痛。所以真正有效的、长远可持续的去控制城市垃圾问题,一定是要从源头分类开始。

因此,汪剑超团队建立了一套14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法,其中塑料就分了五类。在企业的小程序里,不仅可以找到附近的回收点,还可以获取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清单。

在已经入驻的社区或单位,只要参与者实名注册一个账号,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领取到专门的袋子,绑定到自己的账户下。大家每天要按照14种垃圾分类法,将可回收垃圾放进袋子里,定期送到垃圾回收点,那里有可精确到10克的智能称重系统,会根据垃圾重量折算成相应金额,返还到居民的账户中,如果分类分错了,同时会生成一条记录反馈给居民。

最终,分类好的垃圾会作为原料被送往不同的工厂,进行再加工,循环利用。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用实名制的方法把那些真正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识别出来,同时用数据和钱的方式去给他们正向反馈,不断鼓励他们,保护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持续做这件事,也带动身边的人来做。这个是我们最核心的元素。”汪剑超说。

这种用互联网+的模式来促进垃圾分类的新模式,正慢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目前奥北环保在成都,有大概130个回收点。在《我是未来》节目的试点实验中,四川省邛崃高埂镇引入奥北垃圾回收分类后,230多户居民每周需要焚烧和填埋的垃圾量,从0.6吨下降到了0.29吨。

汪剑超表示,很多垃圾分类项目都需要靠政府补助,但他们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形成一定规模后,不仅能顺利运营还能盈利。“用商业的方式,做这样一件公益性质的事,真正去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这是我们一直的理念。”他说:“在我看来,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够有效影响社会,而且能够持续性改变社会,应该是以商业这种方式。”

下一步,汪剑超打算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其它城市,讓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践行垃圾分类,为环保助力。

猜你喜欢

收破烂垃圾桶分类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那朵金色的浪花
课间操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