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清时教授:古人是如何发现气脉的?

2019-02-24朱清时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真气神经元大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绿色化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朱清时

一、真气和经络之谜

多年来我一直在疑惑:现代许多人用科技手段观察不到真气和气脉、经络,为什么古人却观察到了?后来才知道,古人是用身体观察真气并发现经络的。

他们的身体比我们普遍灵敏得多,而且比我们会使用。上千年的时间里,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反复观察真气运行之后画下经脉图。现代人已很难用身体作此观察了。

科技手段虽然先进,但是目前仍不足以观测人体的这类深层活动,特别是与意识有关的行为。

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一面学习与人体有关的医学和生物学知识,一面努力用自己的身体观察真气,以求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更准确地讲述真气和经络。

下面简述我所用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可能的解释。

二、所用的方法

我通过禅定来升起真气,以便观察它。

什么是禅定呢?佛典《智度论》曰:“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关于禅定,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入定”就是你“专注敏锐而不去想”(《人的意识》,Susan Blackmore著,耿海燕等译,2008 ),或者是“一念不生全体现”(唐代张拙“悟道诗”)。

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念不生”,因为一切事物都会“静久生动”、“阴阳互变”,甚至佛法认为法界都会动念而转成阿赖耶识。

入定的更准确理解应是达摩祖师所讲:“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就是要使心如墙壁,隔绝内外,自己专注地观想一正念,或者不去关注任何念头,放它走,自己留在本觉中。

2004年起,我每天用一些时间练习《达摩禅经》中的安那般那呼吸法门。首先练“心息合一”,具体做法如下。

“修行于鼻端,系心令坚住。先数从一起,如是乃至十。修行顺此数,便得功德住”。修炼时关注鼻端来往的出入息,呼出气时心里默念“一”,然后吸入气;再呼出气时心里默念“二”,然后又吸入气;

如此往复,一直数到十才成功,然后又重头来。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我练了十年才能勉强能一次数到十。这样做把心息牢牢地拴在呼吸上, 但是心念专注地看住呼吸(息),是轻松的,不是捆绑,只是看住它。

正如佛陀的比方,就好像放羊一样,一群羊在草地上吃草,看羊的人并不约束他们,只是眼睛看着。

我们知道,大脑神经元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每分钟都会更换大约一百万个神经元细胞,它们都会重新建立连接。

可以说大脑不断在重塑。“用进废退”原则影响着大脑重塑的方向,“心息合一”的训练有利于形成一些特殊的神经元链接组,它们可能使大脑更安静和敏锐,容易感知真气、气脉这类新东西。

做到了心息合一,没有杂念妄想,身体就开始发生一些反应和变化。

《达摩禅经》讲是“息轻重冷暖,软粗与涩滑”,即八种触受(八触),冷、暖、轻、重、柔软、粗、涩、滑。其中“粗”是什么很难理解,后面我体会到气感成团后,在柔软中还有发硬的感觉,才知道它可能是这个意思。

呼吸调好,妄念意识清净,定境就到来(“意寂止摄来”),这时“身中清凉起”,这个清凉不是外来的一股凉气,而是内心的清凉,它无法用语言讲出来的。

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在繁忙操心,叫“热恼”,清凉就是与之相反的状态。这个清净凉爽的感觉舒服得很,不仅心里无杂念,而且身体也处于上佳状态。《达摩禅经》说这就是入定的境界。

“修行正住已 种种观察风”,即修行达到“止”的境界,就起观了,体内会起来的种种风(真气)。

到这个时候,我还不确定这些感觉是不是心理暗示产生的作用。

长期练习“心息合一”,会使大脑重塑,使大脑更敏锐,并产生一些新图像,那么在入定的境界中感觉到的真气,会不会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还是身体的其他部分真的发生了变化,而现在更敏锐的大脑可以感觉到?

如果真气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这也很好,毕竟对身心有好处,但是这样的禅定就只是一种心理学行为;

如果禅定升起的真气使身体的其他部分发生了实质变化,禅定就不止是一种心理学行为,而且也是生理-物理行为。

2014年我卸任公职,才真正安静下来。以前的安静是表面上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并未安静,时常有某个事情要出问题的念头冒出来,使心不安;而且不能彻底摆脱贪、嗔、痴。

现在没有事了,想管事也没有用了,心真正安定了;而且没有攀援对象,贪、嗔、痴也消失了。真正安静下来后,发现禅定时的气感去粗浊变细清了,容易聚集起来。

入静,调呼吸,意守气海,可以把全身的气聚集在那里,形成一个有力度的强气团,在气海慢慢地飘。意念可以操纵这个气团,但是当意念让它停留在气海时,它会在气海憋一会儿后会突然爆发,不受意念控制地上涌,沿脊柱(中脉)上行,这说明它并非心理暗示;

气团到腰锥时,有热辣辣痛感,但很舒服;到大椎时常常被堵住,感觉挣得筋骨格格响;进到枕骨处也常这样;这时细调身体姿势,常有助于气过关;气到眉心轮,又会被堵住,这时会挣得头大幅度摇动,有些气能通过然后到达百会,像要把那里的板结的东西挣裂开来;

气感更强和更安静时,可以感觉气团的路径中心像有一根细管(正好与脊柱中心一致),像电线一样,从气海连到头顶百会,气就像电流一样上下运动,氣团的中心是个小球,它行经的管道位于脊柱的中心,细若麦秆,这正是脊髓的位置,这时小球的运行是不受阻的。

所有的气感当然都是大脑产生的图像,但是真气气感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实的生理现象。大脑中产生的气感,不是虚拟的图像,而是根据接受到的相应部位的真实信号加工出来的。

因为真气可以违反意念而自己运行,而且真气可以产生显著的生理变化,例如:“入定”时感到“乐”-极大的快乐;“热”-身体发热;无论修炼时生理感受多强烈,事后都会身体轻安,感官敏锐,智力提高。

三、发现了什么?

我们知道,人体的任何感觉(包括真气气感),都与人的神经系统密不可分。因为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与神经元的突触相连。

例如,当某个细胞出现炎症分子,就会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发出信息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然后,大脑判断后,通过运动神经,把指令神经信号反馈给最初发出信号的组织,使该组织停止合成统称为细胞因子的其他炎症分子,并通过制造“药物”来控制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因此真气的气感:冷、暖、轻、重、坚、软、涩、滑(还有酸、痛、胀、麻、痒),都是相应处的神经元被触动时,大脑在接受它们发出的信号后产生的图像;

真气(“风”)流动,表明身体相应处的神经网络交替连续被触动;

禅定时常有身体全部或部分消失的感觉(“空”),是你的身体全部或部分的神经网络处于未被触动状态。由于神经元遍布全身,它们的突触分布更是一团乱麻。

但是身体的高效有序意谓着传递信号的网络可能会有各种“干道”,就像各种等级的公路一样,它们就是真气的经络或脉道。如果用科技手段证实了这个猜测,真气和经络之谜就会解开。

如果经络或脉道是神经网络的干道,中脉就是主干道。全身神经网络的主干道位于脊柱,上通大脑,与中脉的位置一致。此外,气海位于脊柱末端、大椎位于颈部末端,正是神经网络的密集处。

人体全身的神经元及其连接不断在重塑。每时每刻,你的大脑都在新陈代谢,每分钟都会产生大约一百万个神经元细胞,它们都会重新建立连接,大脑不断在重塑;

在重塑中“用进废退”,就像长期弹钢琴、拉小提琴、学习外语可以改变特殊脑区的构造和功能一样,长期观想可以在大脑中产生巩固的形象。

与大脑神经元一样,全身的神经元及其连接也都在不断重塑,“心息合一”和气注中脉的训练,可能改进中脉状况,并带动全身。

2009年,丹麦科学家用高清晰度MRI,不但看整个大脑,也看整个脑干和小脑。他们发现(Vestergaard-Poulsen P,et al,Neuroreport 20:170-4,2009):长期禅定也能改变脑干的构造,改善心肺和其它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其狀态越来越好

正确地锻炼身体,可以使身体越来越好,甚至常人不可企及的能力;正确地锻炼中脉(脊髓和大脑),可以使中枢神经元越来越健康,它们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通畅。

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更能增强智力和认知能力,如果有人因此得到了常人以为神奇的能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从这个观点看,禅定的奥秘之一是否就在这里呢?

四、真气是什么?

读完上面这些,有人会想:你讲的都是真气的气感,它们说明相应的神经元被触动,触动神经元的东西就是真气,但是真气是什么?

就像有一片竹林,我们听见哗哗声就说风在吹,但是风是哪来的?

又如图3中的这个游行队伍,能走出如此壮丽的队形,必定有人发出信号指挥,他是谁?

我们的身体包含大约50万亿个细胞,一个细胞由大约由20万亿个原子组成, 人体是由大约10的28次方个原子组成,它们的运动都遵循简单的物理定律。

有生命的实体与无生命之物有所不同,在于它们有意识。

因此可以说,组成人体的这些原子能如此协调一致地行动,是与意识有关的信号在指挥。

神经元是人体细胞的一种,因此真气或风应该是意识范畴的东西。

意识从何而来呢?现在很多科学家认为,大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大脑中的千亿个简单的神经元以正确方式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意识,即感知,思维和其它心智功能(参见《连接组》,承现峻著,2015)。

因此意识就像大量水产生的波浪一样,是复杂体系在整体上涌现出的现象。然而,水能产生波浪,但是波浪是不能作用于水本身的。

如果意识完全是大脑产生的,那么如何解释能用意念按摩脊髓和大脑?

这样看来,进一步对真气的研究可能是理解意识之谜的一个抓手。

猜你喜欢

真气神经元大脑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人无疵,不可与交
人无疵,不可与交
人无疵,不可与交
人无疵,不可与交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