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影响的研究

2019-02-24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9期
关键词:服药规范化依从性

王 芸

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171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每年超过700万人死于高血压,是人类总亡率的第一危险因素[1]。实践证明,高血压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且可防控的疾病,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可减少心脑血管带来的影响,改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经济负担[2]。社区高血压规范化健康管理是以高血压患者为中心,以社区医师为主,全科护士和防保人员为辅助,指导管理对象的膳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督促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提高慢病防控知识和意识,改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风险[3]。国内的实践表明,实施规范健康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依从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全面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发病因素,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患者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直接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4-5]。现将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

1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患者血压达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指导药物治疗和开展生活方式干预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减少食盐摄入、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控制体质量指数(BMI)、戒烟和限制饮酒、保持心理平衡、血压自我监测等内容。管理方法为社区医生根据患者血压是否达分为一、二级管理,一级管理每3个月随访1次;二级管理建议每2~4周随访1次,记录血压、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根据随访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指导生活方式;关注心率、血脂、血糖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患;开展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6]。

2 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影响

2.1 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依从性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好坏,制约着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科学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意识,积极开展自我管理,指导患者规避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接受规范化、合理化的治疗,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对并发症的预防[7]。程永莲等研究发现,实施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1年后,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包括吸烟、饮酒、摄盐量、摄油量、适量运动、不良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并发症等知识明显高于管理前,同时也高于非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降低心脑血管的危险性,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8]。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实施系统规范的健康管理,包括掌握患者的一般信息、健康教育知识宣导及危险因素监测等措施,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识明确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及系统管理满意率明显高于非健康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健康管理组,血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水平等生化指标及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非健康管理组,社区高血压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提高其对疾病认识及服药依从性,促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疾病的预防能力,有利于疾病的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9]。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严重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目前我国社区高血压患者知识现状仍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尽量避免发生急性并发症,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0]。

2.2 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为控制高血压、预防合并症以及提升健康,社区基层卫生工作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指导,在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做出生活方式的改变[11]。褚国锋将96例高血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社区管理,观察组患者的科学运动、合理饮食和定期检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率,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患者血压的良好控制具有积极作用[12]。国内报道也显示,针对高血压个体或群体健康危险因素采取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模式后,与管理模式实施前相比,肥胖、超重、嗜盐、缺乏体育运动、漏服药、情绪不稳定、焦虑、失眠、抽烟占比均显著降低,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更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效控制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自我保健意识的患者占比显著提高,提升患者对管理实施的依从性,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3]。高血压作为常见慢病,与运动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王力等将104例高血压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建慢病管理团队,参照高血压预防指南制定治疗方案,并随时改进和完善治疗方案,管理1年后,高血压患者的戒酒率、体重达标率、饮食达标率明显高于管理前,吸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血压低于管理前, 实施社区慢病团队管理模式可以转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控制患者的血压变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4]。

2.3 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 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通过药物治疗降低血压以达到有效预防或延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肾脏疾病的发生,节约家庭、国家经济成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患者的认知、心理状态、健康信念、居住地与家庭环境、社会的支持、医患关系、治疗方案、药物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的包装及价格均可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15]。苏州市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蔡小红等对多个社区的1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建档并监测血压、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等规范化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应用降压药等措施,实施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服药依从性的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6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的总体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前,服药依从性的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措施依从性良好、中等、差分别为41.18%、52.94%、5.88%,优于对照组的25.49%、41.18%和33.33%,血压下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了解药物治疗的方法及重要性,提高用药依从性,增强远期降压效果[16]。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差,缺乏人照顾,用药依从性一般较低,对空巢老年组的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开展防治高血压的知识讲座,家庭随访或电话提醒患者规律用药等规范化管理,干预后空巢老年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54.55%,明显高于干预前的18.18%,说明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干预能帮助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实现自觉用药、按时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减缓各种并发症发生的进程,提高了其生活质量[17]。高血压患者的服药行为应保持与医嘱的一致性,但由于患者经济状况较差、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缺乏对医生的信任,常常擅自停药,不规则用药,不按处方服药,影响治疗效果,社区医生在常规用药指导上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简化治疗方案、增加随访等相应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控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8]。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生活环境和方式的改变,城市化速度加快,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治疗是长期的,其防治从大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势在必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统筹资金、人员投入,完善高血压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通过在社区中实施规范化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行为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延缓高血压的病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既节约卫生资源又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猜你喜欢

服药规范化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服药先分阴阳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