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自主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观察*

2019-02-24李江英黄月甜黎慧超毕少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收腹腹壁吸气

李江英 陈 亚 黄月甜 黎慧超 毕少金 黄 蓉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 510800

腹直肌分离症是指腹部两侧腹直肌超过中线部位2cm的情况,孕晚期、产后妇女易发生腹直肌分离症,若遇到腹壁薄弱、多次生产、多胎妊娠、过大胎儿、羊水过量的产妇,更易发生腹直肌分离[1]。这类患者腹壁在产后表现出膨隆、松弛状态,且长期无法恢复[2]。为此,我院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分娩的86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选入研究对象,观察早期自主训练的效果,现作以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产后康复治疗的86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剖宫产24h以上,顺产12h以上,经测量显示腹直肌分离宽度2cm以上,证实产后腹直肌分离,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会阴重度撕裂、产褥感染、胃肠粘连、依从性差、中途退出等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2.63±5.21)岁;82例单胎,4例多胎;经产妇36例,初产妇50例;孕次1~4次,平均孕次(2.31±0.52)次。本组患者均同意接受腹部训练,且院内伦理会准许本研究。

1.2 方法 本组患者在治疗师指导下均行自主训练,具体如下:(1)仰卧抬腿:仰卧,弯曲双腿,分开双脚,与髋同宽,骨盆、脊椎呈中立位,双手置于体侧;呼气,右腿抬起,膝关节屈曲,大腿前侧尽量贴到腹部,同时收腹缩阴,吸气,落下右腿,8~10次/组,重复另一侧,2~3组,两腿交替练习。(2)搭桥运动:仰卧,屈膝,脚置于踩平于床面,掌心朝下置于髋两侧,双脚压地,呼气双腿收紧,臀部抬起至髋伸直,同时收腹缩阴,吸气,臀部慢落至床面,8~10次,2~3组。(3)平地卷腹:平躺,90°屈膝,脚平放于地面,双手交叉置于两耳或胸前,收腹、沉肩,微收下颚,上至肩胛骨与地面分离,固定腰部,下至肩胛骨与地面紧贴,下吸气,上呼气,4~6次/组。(4)跪姿收腹:四点跪姿,髋关节垂直于膝关节,肩关节垂直于腕关节,脊椎呈中立位;吸气,自然放松小腹;呼气时,小腹用力向内收回,同时缩阴,10~15次/组,2~3组。(5)跪姿伸腿:四点跪姿,髋关节垂直于膝关节,肩关节垂直于腕关节,脊椎呈中立位;准备吸气,吸气时右腿缓慢向后;呼气时腿慢收回,同时收腹缩阴,4~6次,换另一腿重复,交替伸腿练习,每条腿4~6次,2~3组。(6)站姿收腹:背对墙面站立,上身靠墙,呈中立位,后脑勺、背部、臀部均贴于墙面,双脚离墙面约30cm,吸气准备,呼气时,腰椎贴于墙面,同时收腹缩阴,随后吸气还原,10~15次/组,2~3组/次。

1.3 疗效标准 参照疗效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显效:腹直肌距离<2cm;有效:腹直肌距离缩小1cm以上,暂未恢复;无效:腹直肌距离缩小<1cm;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2 结果

本次参加的患者经训练总有效率达100%(86/86),其中显效57例(66.28%),有效29例(33.72%)。可见早期自主训练能有效地预防孕晚期、产后妇女易发生腹直肌分离症,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达到预期患者想要的结果。

3 讨论

腹直肌位于腹部肌肉的最外层,俗称马甲线。这块肌肉纵向排列于腹部前方中心部位,若表层脂肪少,可见肌肉呈分布错落有致。通常来说,产后腹直肌分离是在腹壁结构、妊娠、多产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不同个体的腹壁状态不同,腹直肌的力量强度亦有所不同,甚至前腹壁中央腹白线的宽度、强度亦有所不一。一般腹直肌薄弱,腹白线大宽度、低强度的女性易出现腹直肌分离[4]。就多产女性而言,腹壁拉伸次数过多,易造成腹壁剥落而松弛[5]。另外,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因素均会扩大子宫,从而过多拉伸腹壁,最终造成产后腹直肌分离[6]。通过各种体位训练,能够刺激腹部,收紧腹腰,从而修复分离腹直肌。为此,我院对收治的产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早期自主训练进行修复治疗,结果发现:本次参加的患者经训练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显效57例,有效29例。说明自主训练能有效修复腹直肌分离。分析原因可能为: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意识的体位训练,可以刺激腹部肌肉,增强力量,被动收缩腹部肌肉,强化肌群,从而改善腹直肌分离。在训练腹直肌时,常规板式训练应尽量避免。板式既可以增强核心,又能锻炼全身。因此,通过站姿收腹,不但能强化腿部、臀部肌肉,还能建立核心。保持核心收紧在下蹲状态时难度较大,尤其是腹直肌修复时,所以通过靠墙幻椅式,能为患者提供很好的核心。若想练习更多传统核心,需取仰卧位,注意避免伤及腹直肌,禁止仰卧起坐训练,头部、肩部应始终保持在地面。平板支撑能激活下腹部,通过增加抬腿体式运动,能激活核心,促使深层核心肌肉加强,提高力量。另外,板式体位有助于腹直肌分离修复,不但可以提高核心力量,还有利于背部锻炼,在桥式中,应保持推髋控制,核心力量缓慢建立。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人群,在做腹部运动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切勿采取传统法锻炼腹肌以对抗腹部,如仰卧起坐,这不利于腹直肌改善,还会扩大分离;其次,腹部训练时禁憋气,会提高腹腔压力;最后,训练可配合束腹带,避免腹部分离、打开现象[7-8]。

总结上文,产后腹直肌分离通过早期自主训练的效果显著,能缩小腹直肌分离宽度,恢复腹直肌正常,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收腹腹壁吸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瘦肚子的走路法
瘦肚子的走路法
剖腹产后多久可以使用收腹带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没事多练壮腰功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