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实践探索
——以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9-02-2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客课程教育

李 燕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桐城 231400)

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访深圳柴火创客空间,顷刻间,“创客”一词家喻户晓,它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指乐于动手实践并且尝试把各种创意转变为实物的人。“创客”是一群享受创造创新的人,源于生活的灵感火花一旦迸发,继而将转化为行动,不久,一款新颖产品将会问世。科技改变生活,富于幻想,勇于创新,乐于分享就是他们的典型特征。随着中国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创客将成为创新的核心力量,他们坚持创新,持续实践,将成为中国创造的首批引领者。

在全球创客运动和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推动下,创客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早在1993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预测未来的教育:“中国21世纪的教育是要培养18 岁的大成智慧学硕士。具体讲:第一,熟悉科学技术的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理、工、文、艺结合,有智慧;第三,熟悉信息网络,善于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知识。21世纪,我们将需要培养全才的教育。这种全才,大约只需一个星期的学习和锻炼就可以从一个专业转入另一个专业。这是全与专的辩证统一。”[3]由于创客教育追求动手实践,强调分享与合作,注重与新科技手段相结合,因而完全可以培养出将创意和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全才。创客教育将发展成为创造力培养的最新途径,创客实践则成为跨学科创新的重要模式。

1.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凭借数字化工具,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创造产品,以此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传统学校教育注重前人经验的习得,而创客教育强调通过亲自实践,唤起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创客教育为学生提供互动和合作的空间,鼓励自主探究,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培养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实现创意的过程中,协商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创造出自己的产品,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一项人人可以参与的创新活动,创客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全新的授课方式,弥补了忽略兴趣和发展动手能力的传统教育缺陷,使创新与创造成为学生的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客教育的教学特征

创客教育强调学生教育体验的整体性,学习过程本身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在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拓展思维,使其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创客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自信,使学生获得创造和实现创意的机会。同时,校园创客活动也促进了学生创业实践和“双创”时代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为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打下基础。在创客实践中,学生是创作者而不是消费者,学校正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

创客教育教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教材的多媒体化。在多媒体技术下,教学内容变得形象而生动,易于学生学习。互联网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人们随时随地使用。(2)教学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利用智能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3)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利用各类电子书籍等网络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为创造活动中的探究任务打下坚定的基础。(4)合作完成各项任务。探究活动中诸多任务,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共同协作学习。(5)教学系统的开放化。教学内容的网络资源极其开放,可以实现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的对接,并且可以随时更新,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3.创客教育实践

作为一种人人参与创新的新颖形式,创客迅速成为高校一股新生的力量,高职院校因此也成为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创客活动源于学生自己的创意和自主参加,所以完全是学生自己要学,取代了曾经的被动式的“老师要我学”,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求知热情,而这将彻底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积极心理体验。创客实践是借助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会贯通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逐渐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1 兴趣激发阶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简单的手工制作、组装实验、社会实践课点燃了学生们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不停地思考,不断地学习,对各种知识进行链接、组合,把一时的灵感设计并且制作出来。这种简单的动手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使他们在亲自实践中获习新知识。但大多数实践只是最基础的模仿,偶尔的制作只是依照图形的简单组合,并没有建立一个可以操作的、完整的实践体系,因此很难保持长期的兴趣,所以这仅仅是创客实践的初级阶段。

3.2 创客教育课程学习阶段

创新兴趣激发后,接受完整的创客教育课程是获得创新素养的重点内容。创客教育课程,不同于普通学校课程,它是在“做”中学习的过程: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理论,设计具体产品,再应用于探索创造中。创新课程的开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训练创造性思维,再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最后通过一系列探究式专题活动,以小组竞赛、经验分享等形式实现交流和共享。在数字化时代,视“创造即学习”的创客教育将数字技术和科技工具有机结合,让“做中学”这种实践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计算机技术全面介入个人学习后,学生将以创客方式实现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在各项设计中不断地制造产品,并与他人共享。

创客教育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数字化设计,创造作品;因此,它更多地呈现出工程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属性,而有别于传统课程。传统课程以特定学科为中心,以各种文字符号为知识载体,以向学生传授以认知为核心的间接经验为主要教学方式。而创客课程以“做中学”为基本特征,将学生参与创造活动的亲身体验作为知识建构的直接来源。这其中的体验包括学生的兴趣、思维、领悟、情感等要素,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鲜活立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也给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增强了其性学习能力。

3.3 创客空间的平台式教育

体验和课程是创客培育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目前,创客教育正进入平台式的教育阶段,创客空间成为信息化融合的实践平台,创客运动就是数字技术和个人制造的融合。创客空间是为创造者提供的网络工作空间和交流共享空间,学生投身于这个自主且开放的空间,再联合老师的技术指导,学生的创意最终将被制造成产品,创新应用能力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不断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客空间因此成为目前较成熟的创客教育模式。创客空间可以看成是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平台,为创客交流创新思路,实现创意。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参与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有趣产品,给他们身心带来极大的成功体验。校园创客已成为高职院校与社会及产业对接的重要桥梁,在推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以创新创业的方式积极地推动社会与产业创新,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群体。

4.结语

创客因兴趣而集聚在一起,在参与中产生乐趣,在协作互动中发展共同志趣,在创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创客教育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创作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步融合了跨学科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研究能力。创客实践唤醒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创作的欲望,让人们敢于去尝试改变自我,去思考创新的价值,激励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持续探索。

猜你喜欢

创客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