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地共建
——地方高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初探

2019-02-22方婉莹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心理健康院校

方婉莹 庞 波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宣城 242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建立成熟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在近30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受地域、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建设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结合校情和学生实际,努力建设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了专业教师和专业心理设备,但是相对于本科院校和其它省属高职院校,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在工作理念、方法、途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专业化水平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而地方高职院校一般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的指导和支持,他们大多数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专职辅导员兼任,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存在专职教师数量少、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工作职责不明确、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

1.2 整体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各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投入需求不断增强,为确保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获得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而地方高职院校隶属所在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省教育厅的双重管理和指导,相关政策的落实受地方财政和管理体制的限制,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高职院校无论是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思想重视程度还是对人、财、物的具体投入,与本科和其它省属高职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1.3 工作的片面化

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应“以生为本”,开展全员性教育,侧重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发展,而非仅针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的特殊学生群体,偏重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与治疗,应满足学生心理发展不同层次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和心理素养。但从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各个层面来看,存在重“点”不重“面”,重治疗轻预防,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覆盖率不高、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完善,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不能有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2.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的宗旨是:“着力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其个性和谐,社会适应强;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开发潜能,发挥优势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解决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发展性问题;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1]在这个具有导向性目标的前提下,本文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2.1 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服务团队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实施需要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地方高职院校要正视服务团队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不断完善师资培训和发展激励政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培养。按照教育部的明确规定,结合校情,以师生比为1:3000 或1:5000 的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专业结构合理、工作经验丰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定期组织团队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鼓励团队专兼职教师参与行业和人社部门组织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专业化水平。同时注重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党团干部、宿管人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等兼职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

2.2 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加强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确保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硬软件要求的落实。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体,受地方经济发展和相关管理政策的制约,为避免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要求无落实的问题,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效用,地方政府要给予地方高职院校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笔者所在的地方高职院校充分依托地方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成立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利用政府的投入,加强专业的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宽校内外心理健康服务,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同时地方高职院校自身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把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院年度整体财政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日常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效运转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2.3 健全和深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新发展

2.3.1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途径,地方高职院校应以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精神为标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并把该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助能力和求助意识。

2.3.2 创新手段,丰富内容,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

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基本工作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在专业服务资源比较匮乏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积极探索大学生线上相关心理服务。在校园网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页,开辟集知识宣传、在线测试和辅导、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及时发布、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链接校内外服务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全面共享和交流的载体,不断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具有隐秘性、互动性、渗透性等特征,通过开通聊天室心理咨询、QQ 心理咨询、E—mail 心理咨询、BBS 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等进行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2]

2.3.3 关注全体,点面结合,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地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一要对全体学生加强心理危机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挫能力,优化心理品质。二要将心理普查与危机排查相结合,实现学生心理筛查全覆盖,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踪辅导,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在敏感的事件和时间段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做好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干预工作。三要完善纵向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与横向教育教学、日常管理 、后勤服务三重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平台,进一步明职责确,分工协作,以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制度、科学的工作应对机制保障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有效落实。四要加强校地合作,齐抓共管,建立迅速、高效的心理危机联动机制。地方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规范和畅通与学生家长的信息联络,加强与地方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技术合作,开辟诊治学生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建立常态化的转介平台,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切实助力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3.结语

成熟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地方高职院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高职院校在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师资、学生、地域等因素,遵循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发展规律,努力构建高效、科学、符合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心理健康院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