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路径

2019-02-22岳宗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思政

岳宗凤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 临沧 677000)

0.引言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疏导人的思想观念、促进人的观念转变为主旨,在实际的校园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还担任这教育及管理的双重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至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的实效性及针对性。

1.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缺失

1.1 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混淆

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混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注重教育管理继而放弃教育的局面。教育工作者通过对于学生日常行为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有效性,继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表现方式从对于学生的思想层面转变为行为层面的转变,并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错误的教育观念将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抗及厌倦的情绪,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学生开站的规范性的管理工作,继而降低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混淆,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渗透。

1.2 思政教师专业素质不过关

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教师证爱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际活动对学生开展言传身教的引导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典范及榜样作用将对学生产生即为重要的影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等展现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人文关怀需要教师的投入及开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主体地位,并且用真切的感情温暖学生。现阶段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素质及工作热情不高,并且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教育目标缺少清醒的认识,教师的道德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有待提高及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中,教育工作这注重自身道德水平及道德修养的提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建立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继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效果。

1.3 社会本位论忽视学生个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多的强调社会的本位论,继而忽视了个人本位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社会价值中对于社会本位及集体本位的影响,并且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认识更多局限于社会价值方面。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误解,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生活中的外在东西,并且认为是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任务,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联系性较少。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忽视了社会功能的发挥,继而导致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发展需求忽视,继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继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2.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重要性

2.1 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的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渗透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大学生世界管、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及作用。马克思主义自产生及发展之中贯穿体现出人文关怀主义及人文精神,并且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之间进行完美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渗透人文关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重要的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人文关怀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从实际角度出发进行人文关怀、并且主张人类的自由及解放,继而体现出人类全面发展的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主要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得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释放,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主动创造性。

2.2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及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性要求在社会物质文化进步发展的同时应注重人们文化修养及道德素养的提升,继而促进人们的全面进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是教育领域之中贯彻落实骨国家政策思想的主要表现,坚持以人为的理念,通过把我教学规律及学生的特点,建立起高素质的和谐社会。思想教育活动中落实人文关怀思想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精神生活。

2.3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精神关怀,继而满足学生在学习之中及精神世界的关怀需求,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渗透能够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实现人文主义理念与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大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求及对于知识的要求,与此同时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为重要。

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主要途径

3.1 教育理念创新,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更新教育的理念,将人文关怀教育理念结合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之中贯彻落实人文关怀理念,需要教育者充分尊重和落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的主要途径,通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继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多的给予学生关怀及帮助,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继而更加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继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人文关怀的实效性。

3.2 教育内容创新,结合人文关怀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共需求,缺少层次意识中的目标设定,并且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个体需求。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主要途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内容中结合人文关怀相关内容,并将人文关怀教育理念贯穿至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过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精神的层次需求教师应找到具有激励因素的教学内容,继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并通过人文关怀与教育活动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主要途径充分开率教育者的群体差异,继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教育方式创新,落实人文关怀主旨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中需要高等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充分落实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纠正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习惯,努力实现从教育管理者向教育服务者的转变,积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服务理念。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之中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指引者及组织者。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构建出以人文关怀为主要教育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释放为主要的教育目标,继而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人文主题活动,并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及鼓励人生信念,继而完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教育目标。

4.结语

随着经济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教育内容的改革发展成为主要的内容,教育部门对于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人文关怀的渗透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继而有效改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的缺失的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