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9-02-22林晓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办双创民办高校

林晓兰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7)

教育大众化及教育终身化的背景之下,我国高等院校毕业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多,因此高等院校学生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及职业生涯发展前景。民办高等院校在教学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方面与国家隶属高等院校中具备一定差距,通过“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

1.“双创”背景的概念界定

“双创”活动是指全国范围之内城市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两项创建工作开展,其中主要的内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发展战略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创建文明城市,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规划实施,继而提高我国的发展战略品牌定位。针对不同的地区及不同的项目“双创”的主要战略发展方向之间存在差异性,例如个别城市中可以将“双创”战略定位为“创建卫生城市以及精神文明先进城市”,企业之内可定位为“创建名牌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双创”战略提出的方针政策是提高现代化文明城市整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素质能力的重要表现。将“双创”发展战略结合至教学活动中,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并且基于“双创”的发展背景下,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辅导课程。“双创”发展战略的提出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发展,并且在该背景下注重人才的培养同时,留住、吸引更多的人才,继而为创新创业活动的进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重要性

2.1 民办高校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民办高校的教育大众化也逐渐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丰富且大量的优秀人才。基于双创背景提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现代化发展背景之下民办高等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首先,民办高等院校中之中国家政府辅助政策较少,因此学校内的教学设备及师资力量与国家高等院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办学活动中应注重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发展,继而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是现代化的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民办高等院校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2 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发展的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平台的不断进步发展促进人们的生活进入信息化时代,继而知识经济发展时期的来到成为必然趋势。基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要求,民办高等院校中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继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继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使得学生具备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其次,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多,因此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及竞争形势,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并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学生成长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2.3 改善就业指导教育现状的途径

民办高等院校中传统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中,主要针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培养和规划,缺少创新性及时代性,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较低,基于双创背景下民办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的提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民办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定缺少合理性,民办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设定中应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的政策制度相适应,通过对学生的能力调查及兴趣调查制定出具有合理性以及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其次,当下民办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学互动中缺少创新及创业的教学内容,并且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的教师主要为跨专业进行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 能力以及教学效果中缺少一定的合理性。最后,民办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中缺少个性化及针对性,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因此在发展前景及学习需求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缺少个性化及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及提升。

3.“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原则

3.1 坚持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

“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原则,其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其中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在民办高等院校的创新及创业教育活动开展阶段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继而在创新及创业教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民办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及有效性。其次,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符合教学的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现实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继而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化吸收,继而切实提高民办院校学生创新以及创业的能力。

3.2 结合国家发展的政策方针

“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原则中,应坚持结合国家最新的发展政策以及发展方针。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继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因此民办高等院校在创业及创新教育活动之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结合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继而使得学生具有明确的创业方向以及创新目标,为社会生产技术及经济的进步发展贡献力量。其次,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发展之中应明确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继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将国家发展的政策方针结合至“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中,能够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发展方向指引。

4.“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主要途径

4.1 构建个性化的双创教学体系

“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活动中,民办高等院校应构建出具有针对性及个性化的创业创新教学课程体系。首先,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兴趣爱好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之中应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及了解,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发展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置之中坚持分阶段、划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及效率。其次,在个性化的教学体系改革中应将“个性化”落实到教学的实际之处,其中主要包括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将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至教学活动中,通过企事业的实训以及技能培训课程等形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4.2 构建贯穿教育全阶段的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民办院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构建贯穿大学教育全阶段的教学体系,继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及就业选择提供指导。首先,在学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时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继而避免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产生陌生感及抗拒心理。其次,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学习应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继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辅导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最后,大四阶段的学生处于职业生涯发展选择的重要时期,并且急需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大四阶段的创业创新教育活动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其中包括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

4.3 构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知识经济发展时期对于人才素质及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人才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以及使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体系的构建,继而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就业理论素养,并且在实践环节中将理论知识内化吸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理论教学相结合体系的构建需要民办高等院校注重教师能力及素质的培训提升,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教师专业能力及教学素质的提升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质量,继而确保学生具有坚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继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5.结语

“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坚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构建出具有个性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及效率。“双创”背景下通过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民办双创民办高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