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政策对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有效性分析

2019-02-2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基层社区

张 斌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1.问题研究背景

1999年是教育领域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高等学校开始扩招,高等院校的入学率呈现上升状态,并迅速在2002年达到15%,进入到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并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而紧跟2002年之后的2003年则是高等院校扩招大学生之后毕业的第一年,高等院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人,增长到2003年的212万人,其增长比例达到了46.2%,并且此增长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加剧,到2016年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了814万人。

因为毕业生的加剧,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成为社会和相关部门所重视的重要方面,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尤其在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阶段,经济迅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都给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展带来严峻考验,同时也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

2.基层就业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2.1 农村建制村和乡镇

在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表明,截止至2016年底,在行政村的总数中,有村卫生室的村占93%,由此推算,我国行政村为697440 个左右。倘若对2010年提出的“农村干部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进行执行,可以对70万左右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解决。从动态平衡法方面来说,大学生村官在岗时间为三年,倘若以连续10年累,能够解决200 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除此之外,农村基层建设还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劳动力技能培训等,这些建设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例如: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方面,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为62961万人,由于人口存在着流动情况,利用比较保守的方法,将配备标杆选择为,城市和农村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的平均水平,那么乡镇所需要的卫生技术人员至少为100 多万。

2.2 城镇社区

依据2016年2 季度全国社会服务统计数据表明,直至2016年6月底,全国社区委员会为9.7万个,在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中,包含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以及其他社区服务设施。倘若根据每个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各安排一名大学生来计算,可以对42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解决,倘若根据100%的覆盖率来进行计算,还可以对35.7万大学生的毕业问题进行解决。除此之外,伴随着社区卫生和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对相关人员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开展相关建设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更高学历层次的人员参与进来。

2.3 中小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大力实施,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地位日益突显出来,特别是在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其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在我国的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98%,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其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已经突破60%,对85%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进行了提供。由于中小企业具有比较多的数量、广阔的分布范围、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等特征,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明显高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3.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

3.1 引导激励,作用发挥

第一,应当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进而实现其基层就业意识的提升。作为高校,应当对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运用,使大学生能够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全面了解,进一步强化其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对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意识到至基层就业,具有非常广的发展空间,积极开展相关引导活动,进而对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培养,将个人理想主动与国家和社会需求密切联系。除此之外,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就业观念的引导作用,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座谈交流等活动,强化开展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对毕业生就业心态做出调整,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基层建设活动中去。

第二,为了提高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能力,应当深化改革高校课程。注重对分类培养模式进行实施,对基层紧缺人才进行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和应用型高校而言,应当强化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基础作用,将就业作为指导方向,对基层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作为教学型高校,应当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进行培养。作为研究型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培养相关理想信念,使学生能够主动至国家发展急需人才的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基层单位中去,自觉为基层服务。

3.2 建立制度,吸收并用

第一,应当强化开展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不断其加强其宣传力度,并对信息发布途径进行健全。在社会新技术与新思想的群体中,大学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国家政府部门,还是高等院校,都应当强化开展相关合作活动,注重对基层就业政策进行宣传,进而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意识进行培养。可以通过政府和高校网站等一系列信息平台,对基层就业信息进行获取发布。与此同时,还应当对传统媒介进行充分利用,大力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注重对信息发布体系进行构建,该体系中应当将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包括进来,并注重突出出重点,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对自身所需的就业信息进行了解。

第二,应当对基层就业政策进行大力贯彻并落实,实行大学生创业引导计划,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工作。对于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应当继续深入开展落实工作,注重对补偿机制内容进行完善,注重对有意愿至基层就业大学生的教育成本与风险约束进行缩减。对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 等基层就业项目,持续开展组织与实施工作,在落实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的同时,并不断对这些政策进行健全。注重对毕业生开展相关引导活动,使其能够主动至艰苦边远地区、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并大力支持其至新兴产业,开展创业活动,并提供相关资金支持。注重对大学生入伍政策体系进行健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军营。

3.3 提升素质,强化就业

第一,针对专业知识内容,大学生应当强化开展相关学习活动,进而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大学生求职者的知识结构与水平,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学生在认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对精深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并以此为前提,实现自身知识面的拓广。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和掌握,学生既需要从院校的理论学习中汲取养分,也需要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多方面能力的构建达到专业能力的发展,为更好就业做好准备。

第二,大学生应当强化培养自身职业素质,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对自身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有助于自身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可以参与到许多事件活动中去,例如:兼职、实习、社团、调研、挂职等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能够使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为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院校和实习单位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重要的实习岗位,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践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知识与实践需要联系起来。

4.结语

大学生就业一直都是社会以及相关部门所关注的重点,其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引起更多部门及社会的关注。在政策上予以分析和促进,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而且能够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更好开展提供重要支撑力。相关部门还需要在就业政策上予以优化制定,为大学生的更好就业提供重要支撑力。

猜你喜欢

毕业生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社区大作战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