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探析

2019-02-2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辅导员职业

杨 文

(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0.前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能力需求,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实施者和传播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主要力量,如何掌握更好的方法提升自我修养和市场竞争力,如何进一步做好就业心理指导工作自然成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

1.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表现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的整体态度,观念,以及为实现就业或在寻求就业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1]。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归纳如几个方面:

1.1 自我认知偏差,期望值过高

部分大学生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不能正面自己的优缺点,在就业机会面前胆怯害怕,往往会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和发展上升的空间。部分大学生就业时,会出现蔑视考官,好高骛远,给用人单位留下较差的印象。当代大学生充满幻想,向往高待遇、高报酬、低付出、高回报,此类就业心理,决定了大学生大择业、就业时更倾向选择市直机关部门,对个体、私营企业缺乏兴趣。

1.2 盲目从众、虚荣好胜、攀比心理严重

大学期间,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意识形态虽然逐渐完善和成熟,但容易会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存在从众心理。[2]缺经验,独立性较差,不能准确进行自我分析、评估,在择业时,不顾自我主观条件客观实际的距离,缺乏自我分析;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拿他人的择业标准衡量自己,“面子”理论表现尤为突出。

1.3 竞争心理弱化、独立性差、依赖心理过强

新时期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5 后,多为独生子女。父母从小为他们安排最好的生活环境,忽略对其处事能力及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使得他们缺少主动选择、缺乏积极竞争的意识。喜欢依靠父母、家人、老师和学校安排理想的工作,这些不正确的就业观念造成许多大学生被动、不积极择业、就业,仅想通过捷径得到工作。

1.4 逃避优先,孤僻自闭

很多大学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他们会选择很多方法逃避就业事实,有的会选择考研,或者盲目的打工,只考虑一时的经济来源,而不担心长远的发展。有些毕业生缺少面对社会的勇气,为自己搭建心理舒服盲区,逃避现实,躲避就业。

1.5 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性不足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社会的价值观教育、社会传统环境、高校教育机制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就业、择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缺乏创新意识[3]。偏向选择安逸、稳定的职业,传统就业意识仍占主导。手捧“铁饭碗”,选择企事业单位的思想阻碍着大学生自主创新发展。

2.提升辅导员就业心理指导能力对策

2.1 加强就业心理引导和调适,提高学生自我适应能力

高校辅导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动员一切因素,联合各相关学生工作部门、学员骨干,共同解决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心理问题,开展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4]。

辅导员应系统的结合大一至大四学生生涯规划的特点,结合每个年级专业课的心理特点,准确的把握学生心理,不同年级学生,辅导员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新生入学教育时,帮助新生认识就业,梳理合理的职业目标,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来引导学生主动设计属于自己的人生,提高自我选择决断的能力。针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辅导员应该着重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帮助学生准确解读国家就业政策,让大学生结合社会要求和个性特点主动调整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做有目标、有计划的探路人。大四的学生,在实习阶段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也较为明确,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调整就业心理,鼓励学生把握好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应聘,增强抗打击能力,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运用案例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需求相联系,灵活择业就业,了解应聘技巧,勇敢挑战,为未来职场发展打好基础。

2.2 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提供专业保障

对于从事就业心理辅导专员的老师应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职业辅导以及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背景,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是大学生就业心理有效解决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对基层就业心理老师的相关培训、骨干培训、日常培训,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识别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心理问题,实现学生理想就业。辅导员要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教育,强化就业心理教育的效果,确保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5]。

2.3 拓展就业心理指导途径,强化类别辅导

辅导员应针对毕业生在求职就业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困难,根据毕业生的心理倾述,准确运用心理学知识及相关的心理咨询技术对毕业生进行恰当的指导。辅导员还应主动参与学生就业心理梳理过程,增强处理心理问题评估能力。

高校辅导员应努力丰富心理咨询平台,构建心理教育传授团体,明确心理咨询平台的职能分工,主动参与就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大与高校就业指导合作,通过心理学知识引导毕业生走出心理误区,发挥班级学生言语领袖的作用。

2.4 推进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该从根本上帮助毕业生更好得就业着手,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保证指导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前瞻性。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把握全局,在指导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其次,要增强毕业生就业咨询指导的能力,完善就业咨询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竞争力,就业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并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身兴趣,优缺点的能力;再次,辅导员要提高对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高校辅导员要学会利用网络建设学习资源库和学习交流平台,整合就业信息,建设共享机制,把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和经验转化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有利资源;最后,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本校毕业生,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稳定桥梁。

2.5 建构社会-高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心理教育系统,强调就业心理指导体制化

辅导员要积极融合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我等多方面的就业心理教育资源,形成步伐一致的就业心理教育合力。学校层面,应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心理交流平台,运用新媒体资源为学生搭建集娱乐性,创新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网络心理频道,鼓励学生自主认识就业心理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社会管理层面,规范当下就业市场和就业法律法规,完善就业市场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合理,和谐的就业环境;高校辅导员要建立与学生家长密切的沟通方式,及时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注意日常沟通,关键点交流,完善就业心理预警机制;在三个层面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帮助大学生客观科学的认识自我,做到敢于挑战,大胆挑战未来。

3.结语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6]。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中规范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等九个方面职业功能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职业要求强化了职业标准不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辅导员自身来看,增强自身综合理论能力,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探析学生心理动向都是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7]。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作为工作在学生一线的辅导员,应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完善理论方法,革新认识观念[8]。在全方面掌握和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就业心理辅导,全面把握大学生就业心理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心理指导相结合,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突出就业心理指导时效性,从日常做起,用爱心搭建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桥梁,用责任和创新意识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摆脱就业心理问题,设计更适合学生自己的职业规划。

猜你喜欢

毕业生辅导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最“叛逆”的毕业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