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2019-02-22郁翠微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

郁翠微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江苏 南通 226001)

感恩,源于拉丁语中的gratia,是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感激和愉悦的感受。主观幸福感,多数学者都赞同Diener(迪纳)1984年提出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依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国内关于感恩、主观幸福关系的研究对象也以中学生、大学生居多,而针对高职学生相对比较少。在这种学科背景和社会背景下,本研究对高职学生感恩状况及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与讨论。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在四所高职学校选取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整班随机抽样,由班级辅导员或本人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样本容量是884人,回收问卷876份,回收率99.1%,有效问卷685份,有效问卷率78.2%。

1.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是喻承甫等人编制的《青少年感恩量表》,从感恩父母/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祖国/社会和感恩自然五个维度来反映反映了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感恩的状况。分数越高表示青少年的感恩倾向越高。本研究中问卷的整体Cronbach a 系数为0.80。《主观幸福感量表》是Diener 等(1985)编制的,有以下几个分量表: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被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经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己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社会统计分析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19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人口学变量对感恩影响

本研究采用了独立样本T 检验,对高职学生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居住地这些变量进行分析。男女生在感恩总分维度(t=-3.194,P<0.05)、感恩父母亲人维度(t=-2.999,P<0.05)和感恩祖国社会维度(t=-3.65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孙玮玮、魏俊桃等认为青少年在感恩父母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祖国社会、感恩自然维度上均是女生显著高于男生。[1][2]男生大大咧咧,情感较隐忍,社会、学校、家长对男生的要求也较女生更高,在高职学生教育中应给男生更多的关爱、理解和赞扬。

高职非独生子女在感恩父母亲人维度上(t=-1.845,P<0.05)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感恩父母亲人维度上,高职非独生子女在感恩父母亲人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祖国社会、感恩自然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在感恩总分上也无显著差异。与孙玮玮、刘静、秦喆研究结果一致[1][3][4],与张雯研究结果不一致[5]。现在独生子女父母重视科学的教养方式,关心子女的成长,而非独生子女更多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所以在感恩父母维度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长中感恩认知,感恩情感体验上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无需过多去关注。

居住地差异上,在感恩父母亲人维度(t=-1.163,P<0.01)和感恩老师维度(t=-1.611,P<0.01)上,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研究结果与魏俊桃一致[2]。本研究者,除边远地区,感恩教育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学校都有普及,在高职教育中应倾向于城市孩子的感恩教育。

2.2 人口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居住地这些变量进行了分析。在性别变量上,高职男生和高职女生在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情绪维度上(t=3.803,P<0.001),高职男生的得分高于高职女生。在生活满意度维度上(t=-1.018,P<0.001)和总体幸福感维度上(t=-.989,P<0.05),女生高于男生。与高长松、张长英等研究结果相一致。[6][7]在高职教育中,男生喜怒不形于表,情感体验倾向于内隐,所以应更多帮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男生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主动求助,获得的社会支持少,应给于男生更多的学校支持。

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高职生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此研究结果与郑斌研究结果一致[8],而与高长松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者认为,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不同,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确实显示出来某些各自不同的特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整体物质生活比较高,独生子女享有的条件非独生子女一样可以获得,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和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无显著差异,查阅文献发现,相关研究较少,有必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在居住地变量上,高职生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与袁庆华为杭州地区高职学生为样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与高长松以广东云南地区高职学生为样本和郑斌以广西地区高职学生为样本的研究结果不一致。[9]本研究者认为这与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关,如果城市和农村孩子生活质量,受教育的程度大致相当,则无显著差异,反之,则有显著差异。所以高职教育在提升学生幸福感方面可视各学校情况而定。

2.3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对感恩各维度及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感恩各维度及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存在显著相关,所有P 值均小于0.01。积极情绪与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情绪与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高职学生感恩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与很多研究者的结果相一致。[10]感恩水平越高,就会有越高的主观幸福感。可见在高职教育中可以补充人际关系课,加强高职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多体验到爱和感激等积极情绪,从而对现实会更容易感到满足,进而更多体验到主观幸福感。

以感恩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的四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感恩能够有效地预测主观幸福感四个维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且具有显著相关,所有P 值均小于 0.001,回归系数分别是.130、-.085、.114、.172,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t 值分别是 12.214、-6.655、12.091、15.758,且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01,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感恩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这与以往很多研究的结论也是一致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进行感恩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感恩教育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主题,也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可提高学生的感恩水平来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教育过程应更多地关心男生、独生子女和城市学生的感恩教育。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