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的影响及引导路径研究

2019-02-22孙奇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潮意识大学

孙奇慧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芜湖 241100)

0.引言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时期与范围内广为传播,并对社会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潮流与思想体系。大学院校聚集了一大批潮气蓬勃、富有探究精神以及年轻有为的学生,国内社会的深入变革、个人成长的需要,使大学生成为当代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新时期下,大学院校思想文化主流的健康,马克思思想理念的不断巩固,使大学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去面对生活与学习。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还有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这样的社会思潮应予以重视与正确引导,并对这些社会思潮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才能够以正确的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的主流意识。

1.当代社会思潮的特性

1.1 复杂多样性

基于社会现实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性,反应社会存在的社会思潮也相互碰撞,异常活跃,呈现复杂多样性。当代社会思潮的复杂多样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社会思潮的内容是复杂多样性的,基于社会思潮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知识领域,能够划分为经济思潮、政治思潮、科技思潮等。故而,生活中的各种思想理论与理念都汇聚在社会思潮中,使社会思潮以全方位形式,容纳着社会现实的纷繁复杂,并以宏观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现实。另一方面,社会思潮性质的复杂多样性。从当代社会思潮来看,先进与落后的社会思潮并存,错误与正确的社会思潮交织在一起,其中既存在代表时代发展积极、进步的社会思潮,同时也存在消极、腐败的社会思潮。正能量的社会思潮能够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反之,负能量的社会思潮则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促使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举止形成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大学院校作为大学生的引领者,应该对负能量的社会思潮进行斗争,以正能量的社会思潮去引导与教育大学生,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1.2 传播性

传播性是社会思潮以动态的形式反映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思想潮流,其是社会思潮的一种特性,同时也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存在形式,故而,其应该在一定空间与时间内对社会思潮进行广泛的传播,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当前,大学院校是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聚集的主要场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共享速度不断的加快,同时也使社会思潮的传播形式呈现多样化,这些传播途径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当前,社会思潮通常都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传播。其一,通过互联网、微信、QQ、飞信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广泛传播;其二,通过报刊、学术交流、书籍等形式进行传播;其三,通过电视媒体、广播等形式进行传播。不同的社会思潮在不同时代下,传播的速度不一,符合社会需求与时代要求的社会思潮,能够被人们认可,故而传播较快,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思潮,传播速度相对要缓慢些。

2.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影响较大的几种社会思潮

2.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被传入到我国,其以“重新评价”为名,认为革命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只起到了破坏性作用,嘲弄与诋毁我国人民为民族解放争取的民族独立的反封建斗争。宣称经济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走社会主义道路,认为新中国成立不过是走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其用偏激的思想理念扭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斗争,将共产党说成是一种错误的延续,试图掩盖中国共产党的主流价值与本质。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而以这样的思想理论发表的报刊与论坛,不仅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一定的混乱,同时极大的影响到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

2.2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潮提倡“自由化”,主张“中国唯一发展出路是走私有化市场经济道路”,宣称“马克思思想理论不是过时,而是从来没有对过”。这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大学生坚守的思想信念,影响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不如资本主义理论。同时,这种社会思潮还助长了一部分大学生反集体主义的倾向,使我国社会主义提倡的奉献精神与集体主义备受冷落,并使一部分大学生丧失了爱国情怀。

2.3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一种提倡以社会主义道路来改进资本主义的学说,虽然其主张“社会主义”,但却极力的吹捧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污蔑基于马克思思想理论构建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它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一种生活美好、社会公众、世界和平的新社会主义模式。其提倡我国共产党应该改名为社会党,应该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扬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走健康发展道路,才能够彻底的拯救中国。这样的社会思潮具有煽动性、虚幻性,搅乱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使一些大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社会思潮,并认为应该在我国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3.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的引导路径

3.1 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发展自我、接受知识、树立正确三观的主阵地,因而,故而,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大学生知识理论,还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导向,教授大学生辨别社会思潮能力。其一,大学院校应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思想理念、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效的融入到各个课程体系中,使大学生能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使大学生在正能量社会思潮下全方位发展。其二,大学院校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推进大学院校教育发展与办好人民满意高校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年龄相仿,其思想理念与行为准则与大学生大都一致,其主流意识与道德情操对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大学院校应该完善青年教师的德育考核机制,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理论水平,使青年教师树立厚德育人的职业追求和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进而能够更好的教育大学生。其三,改变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与教育理念,要以艺术教学为导向,创新以往教学模式,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以正能量的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激发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大学生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

3.2 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辨别社会思潮

实践教学是检查理论知识的重要标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大学教师应该积极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融入到社区、农村、企业,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验,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复兴与发展,使大学生能够以祖国为荣,增强大学生正确的主流意识,从而使大学生感受到身为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优越感。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中,不仅能够引领大学生辨别社会思潮,还能够以正能量的社会思潮来引导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进而使大学生能够健康发展。

3.3 校园文化中唱响主流社会思潮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必须要高举爱国主义与民族复兴的旗帜,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进而才能够抵御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大学院校应该将主流社会思潮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积极发挥社团作用,以正能量校园文化引领大学生,使社团能够成为教育与改进大学生思想理念的得力助手,进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此外,大学院校还应该对大学生社团进行定期调查与研究,防止消极因素的滋生,进而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同时,校园文化还应以重大活动与节日为契机,以正能量的德育教育为导向,引领大学生融入主流意识,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思潮传播与兴起的重要载体,必然会受到社会思潮的洗礼。然而,社会思潮具有复杂多样性,正确与错误思潮并存的特性。因此,大学院校作为育人平台,应该对负能量的社会思潮进行斗争,以正能量的社会思潮去引导与教育大学生,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思潮意识大学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