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多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

2019-02-2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育人文化工作

张 蕊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公共部 安徽 六安 237000)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个性,新媒体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校园媒体具有较强的教化育人、文化传承、舆论引导作用,为新媒体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调整,有效提升高校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全面落实思想政治育人管理工作。现阶段,媒体在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融合日益深入,网络文化育人资源配置问题日益突出,为高校网络育人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问题。

1.新媒体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网络平台作为现代化发展中的新兴媒介,具有较强的开发性、交互性、虚拟性,有效推动网络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高校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高校德育教学工作,有效提升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网络信息传播方便、快捷,跟新速度快,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容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影像信息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与丰富性,有效改变传统说教式教育模式,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感染力;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落实因材施教,实施人性化网络文化育人。

1.2 消极影响

因网络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开发性、交互性、虚拟性,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带来益处的同时一些弊端随之产生,是一把双刃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引导下,西方的价值理念、政治观念被逐步渗透到我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大学生的思维意识极易受到西方价值理念、政治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思政观念发生倾斜,动摇学生的认同感。

2.多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的关键内容

2.1 端正思想文化认知

在现代化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下,校园网络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教学研究的各个发展领域,例如教学领域、科研领域、管理领域等,师生能够从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

2.2 主动占据育人阵地

多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应从校园网络建设入手,将党和国家的各项领导方针作为依据,将理想、信念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构建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高校网络学习平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将校园网信息交流平台为基础,较强网络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型网络社交平台,提升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及时处理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将教育工作融入到服务工作之中。

2.3 突出文化内涵功能

高校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基础,将新媒体技术为主要传播媒介,落实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将校园网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理念的主要传播阵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渗透到校园精神家园建设中,提升校园文化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平台,弘扬名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落实网络文明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端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将网络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到文化育人的各个阶段。

2.4 健全媒介保障体系

制度是德育教学工作的依托,能够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一个良性的网络环境,降低负面因素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影响。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高校充分借助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规章手段、制度手段对网络文化建设进行规范与整合。其中,行政手段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相关主管部门对网络媒介进行控制与管理,落实行业准入工作、信息筛选工作、技术保证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为网络媒体运行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环境;法律手段主要是指,党和国家针对网络信息技术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律,高校通过借助与网络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政策对校园网络文化育人进行管理,增强对网络媒体的约束性,针对网络违法活动进行严肃处理;规章手段主要是指部门规章与行业规章,是由相关部门或者是行业针对网络文化教育工作所制定的各项规章正常,使校园网络能够健康发展;制度手段主要是指高校根据本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网络平台的发展特定,所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与使用制度。

3.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发展路径

3.1 坚持网络文化育人原则

网络文化育人作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将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介,将社会主义先进思想为核心,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在整个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需要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关注大学生的个体成长与高校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以及高校教育工作的演变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高校内部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校内外教育思想凝聚在一起,达到合理育人的目的。因此,在多媒体视域下,高校教师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合理育人原则、真善美统一原则。

其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实际中叶,主要涉及“马克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内容,从无产阶级视角出发,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一般发展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根本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二,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全心权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教师在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时,需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三,合理育人原则。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校园文化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育人工作,是将高校教学环境作为育人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四,真善美统一原则。真善美统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体系,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认知能力,端正学生思想态度,正确把握真善美的各项尺度。

3.2 完善网络文化育人方法

网络文化育人是将计算机信息网络作为文化育人的主要载体,通过借助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将先进的思想政治观念展现出来,突出思想政治观念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在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时,首先应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双面性,运动正确的方法对网络媒介的负面影响进行规避,降低网络媒介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与发展作用。在“互联网+”理念的引导下,实现“互联网+文化育人”,构建文化育人传播网络,树立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理念,重新整合文化传播资源,实现多种媒介的中和,推动融媒体的发展,实现对网络文化育人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3.3 构建网络文化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全面性、整体性与多元性。高校教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文化育人工作,首先应将文化育人为基础,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创建网络文化育人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在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优化网络文化育人环境,使网络平台成为文化育人的主要阵地。

4.总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网络媒体成为现代化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有效提升高校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与新媒体育人工作的融合。基于多媒体背景下高校文论文化育人工作,需要高校教师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网络文化育人方法进行创新;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对网络文化育人机制进行创新;搭建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建立平台实体机构;落实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塑造网络文化育人筋骨。

猜你喜欢

育人文化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