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激光成像技术(BLI)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9-02-22班珍珍吴承荣黄留业

关键词:白光微血管进展

班珍珍,吴承荣,黄留业

(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胃癌发病率日益增加,早期胃癌发病并给予治疗后预后较好,但早期胃癌无特异性,发现时多数发展为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并早期内镜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胃镜可以直接的看到胃粘膜病变,并可以取病理化验,因此胃镜检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过去,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白光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行内镜下病理检查,诊断率低[1]。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也在不断升高。目前常用的内窥镜诊断技术是电子染色内镜检查,包括窄带成像技术、智能分光比色技术、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蓝激光等。BLI作为新型内镜,可以更清楚的观察胃粘膜表面微血管形态和微结构形态,从而有助于发现病灶,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但目前仍缺乏BLI与传统内镜相比对于诊断胃癌优劣性的研究。本研究意在通过对BLI与白光内镜的对比,进一步探讨其诊断胃早癌、癌前病变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8年7月1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普通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6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1例和实验组311例。对照组采用白光内镜观察;实验组应用BLI内镜观察。纳入标准:(1)愿意接受白光内镜检查和BLI内镜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无严重心肺疾病、严重感染的患者。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胃镜检查不能配合的患者。(2)溃疡性病变,粘膜结构无法观察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内镜检查流程

选取普通白光内镜及EG-L590WR蓝激光内镜。行胃镜检查者用达克罗宁胶浆剂行口咽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白光内镜检查,实验组采用BLI内镜观察,BLI内镜观察病变一般采用以下顺序:首先,通过白光内镜观察获得清晰的病变图像,然后使用BLI-bright模式观察病变表面的血管颜色和微观结构,进一步确认病变的组织学性质,最后使用BLI模式获得血管结构和表面结构的放大图像,作出内镜下诊断。在典型病灶取病理后,将其送至毓璜顶医院病理科。

1.2.2 病理诊断

对内镜下胃粘膜微血管形态及微结构形态改变的病灶取活检,并送病理学检查。根据维也纳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癌前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早期胃癌[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分析白光内镜和蓝激光内镜对病变结果的诊断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中共301例,其中进展期胃癌检出6例,早期胃癌检出21例,癌前病变检出20例;实验组中共311例,其中进展期胃癌检出11例,早期胃癌检出39例,癌前病变检出38例。白光内镜与BLI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245),然而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BLI检出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照组中进展期胃癌共检出8例,早期胃癌共检出27例;癌前病变共检出32例;实验组中进展期胃癌共检出12例,早期胃癌共检出38例;癌前病变共检出40例。对于进展期胃癌,白光内镜漏诊2例,无误诊;BIL漏诊2例,误诊1例。对于早期胃癌,白光内镜漏诊8例,误诊2例;BLI漏诊3例,误诊4例。对于癌前病变,白光内镜漏诊15例,误诊3例;BIL漏诊4例,误诊2例。

白光内镜与BLI对于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P=0.648)及特异度(P=1)无显著差异;BLI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92.0%)高于白光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BLI对癌前病变诊断的灵敏度(90.0%)高于白光内镜对癌前病变诊断的灵敏度(5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LI和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P=0.678)和癌前病变(P=0.685)的诊断特异度差异无显著差异。

表1 NBI及BLI对进展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比较

表2 NBI及BLI对进展期胃癌诊断的价值比较(%)

表3 NBI及BLI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比较(%)

表4 NBI及BLI对癌前病变的价值比较(%)

3 讨 论

中国是胃癌大国,胃癌发病率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中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都很高,但早期胃癌的比例低(仅10%左右),发现时多为进展期胃癌[3]。如果早期发现并接受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5生存率可达90%[4]。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早期治疗可以提高胃癌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的检出率得到了提高[5]。在胃黏膜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黏膜微腺管及微血管形态都会发生改变,所以观察胃粘膜微血管和微腺管形态对诊断早期胃癌非常重要[6]。

蓝激光内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内镜,是将窄带蓝激光及白光结合,对于胃黏膜表面微血管及微结构的显示更加清晰。通过观察胃粘膜表面的微血管及微结构,可以判断病灶的性质。BLI能发射出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束(450 nm和410 nm),通过调整激光束的强度,能产生不同的模式。白光模式下图像明亮,用于筛查病变;BLI模式清晰的显示了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和微结构,用于观察近端病变或放大病变的详细血管形态;BLI-bright模式具有更加明亮的视野,用于观察较远的病变和更精细的放大观察[7][8]。有研究表明:蓝激光内镜系统在检出食道病变和病灶边界的界定方面优于其他内窥镜。此外,观察BLI模式下病灶内的毛细血管袢特征和背景黏膜着色征,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9]。本研究结果表明:BLI对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并且BIL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灵敏度高于白光内镜,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BLI可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可作为诊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辅助手段。

但该研究所取数据较少,来源于单一中心,且该研究仅仅探讨了对于胃癌的检出率,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蓝激光内镜对消化道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内窥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然而,单一内镜难以对早期胃癌进行综合的判断,多种内镜联合运用,可以对早期胃癌做出全面和精确的判断。在内镜诊断过程中,首先应用简单的方法,如白光内镜、染色内镜等仔细观察整个胃粘膜,发现可疑病灶后,再选用新型内镜进一步观察、诊断,必要时取活检。为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在内镜诊断时,必须合理选择内镜。这就需要内镜医生必须掌握各种内镜的适应症、优缺点,并进一步提高内镜医师自身的技术。

猜你喜欢

白光微血管进展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白光(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