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商业遥感卫星——卫星遥感商业化发展与应用创新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19-02-22赵云,葛榜军

卫星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东方红商业化星座

2018年12月18日,卫星遥感商业化发展与应用创新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及所属有关单位,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相关子公司,卫星运营、遥感应用研究单位和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等单位近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戈锋主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葛玉君致辞。会议就商业航天蓬勃兴起之时卫星遥感商业化如何发展和创新应用的主题进行了大会报告和研讨交流。

胡戈锋总经理在《深圳东方红商业遥感发展设想》的报告中总结了国内外商业遥感的发展现状,以及商业航天与传统航天的区别,在对国内商业遥感特点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要从商业遥感产业链源头抓起,以高质量的遥感图像和稳定的业务服务能力赢得市场,从而提出建设以光学成像为主、雷达成像为辅的由数十颗微小型遥感卫星组成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的设想。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杨芳总师在《商业遥感光学卫星技术需求探讨》的报告中回顾了光学卫星技术的发展进步对遥感应用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商业遥感对光学卫星技术的需求和卫星技术所能满足的能力,提出了商业遥感光学卫星技术的发展方向。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鲍云飞副主任做了题为《面向新需求、新市场——浅谈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载荷配置》的报告,分析了新的形势下政府、企业、大众所出现的新的需求和新兴市场,从遥感载荷角度提出了满足需求的配置方案。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邹同元主任做了题为《天基遥感大数据智能应用》的报告,认为现在遥感应用面临“数据的海洋”,而渴求“信息的淡水”,必须对海量的遥感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并与现代的信息技术、导航定位及通信技术结合,建设遥感大数据一体化快速处理平台,以使用户从大数据的“海洋”中获得解决需求的甘甜 “淡水”。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李强子研究员做了题为《面向应用需求的高分辨率卫星观测》的报告,指出卫星遥感技术是应用的支持手段之一,不可能完全解决应用中的问题,必须依靠行业知识和专家知识加以补足;在分析了目前遥感卫星现状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后,对遥感卫星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即要从满足用户需求来考虑卫星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谱段选择、星座布设等配置方案。

深圳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川云在《在线遥感数据服务探讨》的报告中,从需求、政策、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的商业遥感发展状态,提出要营造良性的商业遥感生态,建议成立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协同工作组,建设数据统一服务平台,让“科技服务社会,遥感走进生活”。

在研讨与交流过程中,代表们认为,我国的卫星遥感商业化刚刚起步,既面临着挑战也充满了机遇,要顺应大势,充分发挥卫星遥感优势,创新思维,跨界融合,深入挖潜,精耕细作,在卫星遥感商业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在应用需求广泛的情况下,一种卫星或一个星座不可能包罗万象,因而要加强卫星制造商与卫星运营者和用户的联系,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确定遥感载荷的选取和卫星星座的布设,避免同质化,并确保遥感数据成像质量。要降低卫星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应用模式的探讨,将遥感数据与信息化结合,一方面要挖掘深层次的应用、工程化的应用,一方面要创新应用、拓展领域,如房屋评估、保险定损等。卫星具有全球化覆盖的功能,应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的需求,使商业遥感走出去。在遥感商业化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要完善资本结构,吸引资本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获取最大化受益。

葛玉君总裁强调指出,我国是遥感卫星在轨运行最多的国家之一,首先要用好在轨的卫星;已有的卫星用不好,将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目前,卫星商业遥感的全产业链已经形成,要从商业化的角度分析影响发展的短板或瓶颈,平衡卫星的高性能和低成本;要遵循卫星商业遥感的内在逻辑,针对不同用户的真实需求进行挖掘,避免盲目发展,在与业主、用户充分探讨、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方案。

猜你喜欢

东方红商业化星座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东方红英雄”家族面面观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星座
12星座之我爱洗澡
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