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三进”工作创新思考

2019-02-21

关键词:三进理论时代

曾 凯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 贵阳550003

在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尤其随着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悄无声息”地酝酿并催生了教育教学改革,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巨大变革。当前,作为“三进”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时代下,应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挑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融媒体背景下“三进”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推进“三进”工作与时俱进的现实要求

推动党的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提法最早见于党的十四大之后。推进党的最新理论“三进”,是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三进”工作开展以来,各高校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但也存在理念陈旧、模式僵化、方法老套等问题,工作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尤其在信息网络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融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呈现复杂性、易变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给党的理论成果“三进”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新技术,微博、微信、博客等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的主要方式,各种思想资源的有机结合和共享,打破了时空界限,促进主客体的双向互动,但也引起了思想解放和思潮涌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在融媒体时代,牢牢把握思想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三进”工作,必须立足时代要求不断与时俱进,坚决摒弃那种“旧瓶装新酒”的老做法,坚定不移地依托新媒体新技术,创新“三进”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提高新形势下“三进”工作的实效性。

(二)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客观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三进”的主阵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仅仅依靠灌输,更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讲活马克思主义,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时代感、生动性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各高校都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以慕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创新性教育教学改革也应运而生。新形势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必须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高度重视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三进”工作中要积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规律,创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广泛融合,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手段方式的升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理论的灌输教育,通过创设情景、探究讨论、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全程参与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从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真正的“灵魂课堂”,实现思想理论宣传教育的有效供给。

(三)增进当代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认同感的迫切需要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出生于世纪之交的当代大学生是亲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参与者。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作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是一个具有高度抽象性、系统性、概括性的思想体系。推进这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由进教材到进课堂再到进头脑,“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转化的层次推移”,[2]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尤其在融媒体时代,由于大学生普遍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对网络虚拟空间的高度依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密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使高度抽象的理论走向生动具体,将枯燥难懂的说教变成循循善诱的引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宣传与学生成长过程遇到的理论困惑、现实问题等关联起来,在具体、生动的教学活动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现实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认同。

二、融媒体视域下“三进”工作创新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纵向发展的重大要求。相对于单一的传统媒体而言,融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既促进了各种不同媒体的互补,又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信息流通、传播、共享的最大化。伴随着智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给新时代“三进”工作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教育时空的扩大化

传统“三进”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在融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QQ、微信、网络等新兴媒体日益融合互通,完全打破了课堂的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育一体化,有效地扩大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外延,为“三进”工作插上了一双隐形翅膀。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媒体全面参与人们的生活。通过微信、QQ、邮件等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追溯久远的数据内容,而且可以及时搜索当下的教学信息;不仅可以在课堂有效地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且可以在课后下载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只要学习者有学习的需求和愿望,都可以进行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无障碍学习,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某一场景和每一时间,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把科学理论的教化与先进思想的渗透有机融合,从而全方位多渠道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教育技巧的创新化

在传统“三进”工作中,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板书、PPT讲授的教学形式,而融媒体时代下,对移动传媒、手机短信、网络、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可发表言论彰显自我,依托于新媒体进行实时学习成为大学生的行为常态。这些新的情况都为创新多样教育教学方法创造了条件。如通过视频、动画、音频、图像等数字媒体,营造涵盖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教育教学环境,形成充满现场感的情境式教学。使抽象的理论更加生动化、具体化。如利用微课、微视频、MOOC等教学形式,配合课堂教学,将书面教学内容、电子课件、专题讲座等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共享,推动远程教学及虚拟仿真技术环境下的体验教学。如通过BBS、论坛、朋友圈等线上互助平台对发布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评论,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和探究,将原来对知识、理论的死记硬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变为问题研讨式的教学方式。

(三)学习方式的自主化

在传统“三进”工作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进行学习,主动性发挥不足。在融媒体下,电脑、ipad、手机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QQ、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信息传播客户端,成为大学生满足自我表达、交往需求的重要载体。知识的传播与接收方式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渠道也进一步拓宽,学习方式进一步自主化。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相比,通过智能互联网的新媒体新技术发布内容更具娱乐性和趣味性,学生更易被吸引。在融媒体已经渗入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渴望表达和张扬个性的时代。学生不仅是话题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是主动发起者与传播者。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人生问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和偏好进行个性化学习和专题研究,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

三、融媒体趋势下“三进”工作创新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P59)融媒体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三进”工作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必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技术优势,转变自身的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模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时代“三进”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思维方式,创新“三进”工作理念

融媒体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融媒体下的“三进”工作创新不是简单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体技术运用,而是遵循融媒体下知识信息传播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以全新的理念推动“三进”工作的创新与变革。首先,要树立系统思维理念。在媒体融合环境中,信息技术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建立一个完备的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系统,同时各种媒体不同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三进”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全方位把握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及优势并运用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并深刻地理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系统地推进“三进”工作。其次,要树立共享思维理念。在融媒体环境下,基于共同的爱好与趣味、职业与经历,建立朋友圈、好友群成为大学生社交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各种社交圈群中对各种知识信息共推共享,对社会热点进行激烈讨论,将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发布到朋友圈群中,通过点赞或评价来获取共识。这就要求我们在“三进”工作中树立共享思维理念,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拓展以先进思想为主的圈群空间,在共推共享知识观点中进行自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理论辨析和凝聚共识。最后,要树立开放思维理念。作为一种开放性媒体环境,融媒体不仅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而且带来了传统教材和数字资源的融合,课上课后、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还有国外国内、先进落后思潮的交流和交锋。这就要求我们在“三进”工作中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推动媒体技术的融合互补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互鉴,在思想的讨论交流中辨明真理,提高大学生辨析错误思想的能力和对先进思想理论的认同度。

(二)运用先进技术,创新“三进”工作模式

传统“三进”工作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然而,融媒体的兴起改变了这一状况,借助多渠道的传播客户端和手机移动互联网,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极大地打破了原来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融媒体环境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成为“三进”工作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进教材”过程中,不仅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教材中,而且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各种学习文献资料上传网络上形成共同学习的资源库,以方便学生能随时登陆进行自主学习。在“进课堂”过程中,不仅“备教材”“备知识”,而且“备学生”“备网络”,积极采取慕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以及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运用情境式、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进头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运用互动软件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引领他们在信仰上、感情上、实践中认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三)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三进”工作机制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三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铸魂工程。顺应融媒体的发展趋势,破解“三进”工作形式化、一阵风的难题,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对“三进”工作进行明确的定位和长远规划,通过制度传导压力来加强这一工作。首先,要构建推动“三进”工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在融媒体环境下,各部门都是传播知识信息的参与者和引导者,都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要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明确部门工作职能和主体责任,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协作配合,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媒体和平台,建立立体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有效地开展“三进”工作。其次,要建立创新“三进”工作的激励机制。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以利益激励为核心的关怀机制,提升“三进”工作人员参与意愿,引导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融媒体下“三进”工作研究队伍和实践工作中,激发“三进”工作内在创新动力。最后,要构建创新“三进”工作的评估机制。在融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和冲突前所未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不能停留于简单走过场,而必须实实在在、务实有效。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对其进行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运用大数据思维搜集、汇总和分析大学生数据信息,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助力“三进”工作的稳步推进。

总而言之,党的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工作亦需与时俱进。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提供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融媒体新技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三进”工作的创新路径,不断推动“三进”工作取得新成效。

猜你喜欢

三进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棋乐
藏垢纳污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