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解剖学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医学生第二课堂教学和科普的尝试
——以邵院解剖微信公众号为例

2019-02-21李艳伟蔡欣怡肖楚丽李金成

关键词:邵阳解剖学医学生

李艳伟,蔡欣怡,肖楚丽,李金成

(邵阳学院 基础医学院,湖南 邵阳,422000)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内容繁杂、专有名词多、内容抽象、与临床疾病联系较为紧密,初学者学习难度较大。随着医学各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不同程度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课时进行压缩,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学时被压缩的较多,对此多数医学本科院校人体解剖学授课教师只能对某些章节进行取舍。针对课程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若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通过拓展教学形式,开展高效的第二课堂,不失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产生了如微课、慕课教学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肯定的。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全覆盖,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使学习形式变得更加灵活、便捷,且更易被新生代学生所接受[1]。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一般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还有传播快捷、交流灵活、内容简洁等特点,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媒体形式[2]。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邵阳学院“邵院解剖”公众号为例介绍微信公众平台在开展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邵院解剖”微信公众平台组建

1.1 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出发点

1)在校学生大多数都在使用微信进行通讯、内容分享、班级管理等,通过微信公众号无需下载相关 APP,可以通过定期推送人体解剖学知识来进行教学和科普。2)完善邵阳学院医学科普基地的社会科普功能,微信公众号与人体生命科学展览馆配合,使科普形式更易被接受。3)以公众号推文创作为手段,以“一文一病一解剖”为创作思想,促进医学生课后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发挥第二课堂优势,也可培养一批医学科普创作型人才,不断壮大邵阳学院科普协会的科普能力及效果[3]。

1.2 组建微信公众号建设团队

团队由指导教师、创作学生、程序员构成,其中推文主要由学生创作、组稿、编辑和排版,指导教师审核,微信小程序由专业编程人员制作。

1.3 微信公众号开播

“邵院解剖”微信公众号是邵阳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和医学科普协会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申请时通过指导教师邮箱注册,填写个人信息。“邵院解剖”微信公众号属于订阅号,其功能类似于报纸杂志,通过传递医学解剖学相关消息资讯,起到推广传播的作用。

1.4 微信公众号不同板块设计

该公众号由专业化的解剖知识板块、解剖学科普板块、解剖学小程序、解剖学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四部分组成。1)专业化板块建设以人体解剖学教材为蓝本,打破教材按系统进行学习的特点,将内容按功能进行整合,结合临床疾病相关知识,从而增加了解剖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其中穿插短视频、三维动画、微课等链接,使纸质媒体变得生动、形象,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使学生课外能便捷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2)解剖学科普板块建设以大众好奇、网络热点事件、生活常识等为切入点,从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疾病表现等加以科普,实现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的紧密衔接,开创新型综合性医学教育模式,既体现专业性,也体现科普性。3)解剖学小程序,里面收集了系统解剖学图库、断层图片,主要是实现在校学生学习解剖学结构自我检测功能。4)解剖学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板块,实时发布邵阳学院医学科普协会组织的各种解剖绘图大赛、知识竞赛、标本制作大赛、社会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等的开展及活动总结等,实现组织、宣传等功能。

2 “邵院解剖”微信公众号是开展医学生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的有效途径

2.1 通过师生互动实现个性化教育

通过微信公众号,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解决了教学课时少、学生多、师生互动少等问题,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师生交流,通过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2 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对接实现混合式教学

具备一定信息化素养的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经过信息化处理并发送给学生;而且能够和学生进行线上交流[4];通过在线小程序测试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平台将特定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实名登记后,可以记录学生在线发言和学习情况,纳入过程性考核管理。

2.3 通过实时推文实现大众科普的功能

公众号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医学解剖学科学知识及其应用,传播医学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5]。

2.4 通过公众号建设,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科普推文创作、后期编辑修订、多种媒体综合应用、不同栏目管理、互动及平台维护、公众号使用的后期调研、团队人员滚动培训及延续,整个过程参与的学生得到了综合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3 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完善的方向

3.1 公众号推文应通过栏目分类管理,推文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公众号推文作者主要是在校医学生,推文创作难度较大,属于边学习、边创作,学习与创作结合的过程,由于学生知识背景有限,临床经验不足,部分内容可能有小纰漏,创意不足,形式单一,分类不够条理,推文质量还有待提高。

3.2 应增加人体解剖学科普知识测验和专业知识测验栏目

通过科普协会组织专业学生或受众分别进入对应的测验栏目进行知识测验,也可以尝试有奖竞猜等小活动,积分兑换礼物,提高学生或受众的参与度,提高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 应对公众号的受众进行深入分析

在创作人体解剖学科普推文时,要充分分析受众的特点以及需求,还要明确公众号需要实现的功能,然后进行模块设计。受众不同,传达的内容以及呈现方式也应不相同。专业性推文只适用于各专业医学生,那么应考虑其内容的知识是否全面;综合性是否足够;视频内容是否正确;视频清晰度是否达标等。而普通推文更适用于其他专业学生或普通民众,那么要考虑科普内容是否足够引起大众兴趣;内容深浅度是否符合大众;内容是否正确;内容的呈现形式是否更易于大众接受等。公众号内容创作要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3.4 微信公众号应有专人或团队运营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其功能的逐步完善,应有专人或团队负责微信公众号日常内容编辑、活动策划及管理等。目前,邵阳学院科普协会人员有一定流动性,缺乏运营团队的人才储备,再者激励机制不足,文章更新较慢。此外公众号推广力度不够,后期还要通过校内纸质报刊、网络媒介、声频广播等途径广泛宣传该科普公众号,以增加阅读量,拓展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3.5 应与邵阳学院人体生命科学展览馆联合,实现标本二维码挂牌

在邵阳学院人体生命科学展览馆进行人体结构标本挂牌,挂牌上不仅包含该结构的名称、英文名称,还贴上了导向科普资源的二维码,学生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看关于该结构在公众号上的相关知识,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人体生命科学展览馆标本的信息量,实现科普扩容,而且增加了公众号阅读量,实现科普价值。

3.6 应进一步完善微信小程序功能

由于微信小程序不需要下载和安装,非常方便,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或者微信搜索即可进入微信小程序应用,通过小程序学习者可以自我检测和巩固知识,小程序与公众号建立关联,亦可进一步完善微信公众号的功能。

总之,校园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和医学科普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邵院解剖”微信公众号可将二者实现有机统一。“邵院解剖”公众号一方面迎合了社会及时代需求,符合“互联网 + 医疗”时代背景下的医学生教育变革;另一方面能够抓住时代机遇科普医学知识,获得大众口碑,提升科普品牌效应,拓展学校学科建设的知名度。在公众号的建设及应用中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医学生、教师、医卫人员都加入到医学科普的队伍中,深入人体解剖学科普研究,不断丰富校园人体解剖学科普资源,完善公众号建设及内涵,必将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

猜你喜欢

邵阳解剖学医学生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