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天性与先天性并存为双疝囊腹股沟斜疝1例报告

2019-02-21

西南军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鞘膜阴囊疝囊

徐 欣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2018年3月我科收治1例睾丸鞘膜积液并双侧腹股沟疝患者,术中发现左侧为双疝囊腹股沟斜疝,现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60岁,低保扶贫对象。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50余年,不能还纳并疼痛5天余”入院。患者诉自幼发现左侧腹股沟有一包块,平卧时可消失,站立及咳嗽时出现,渐增大,并进入阴囊,5天前包块进入阴囊后不能回纳,渐感包块疼痛,门诊全腹CT示双侧腹股沟疝,双侧阴囊内异常改变,拟“嵌顿疝”收入住院。20年前曾因右侧腹股沟疝嵌顿致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查体: 心肺未见异 常,右腹股沟区可见一长约7cm手术疤痕,双侧外环口松弛,阴囊明显增大,约12×12cm,饱满,皮肤无明显红肿,皮温正常,稍有压痛,阴茎缩退致不能显露出,双侧睾丸无法触及,透光试验阳性,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包块,可回纳;入院诊断:1、睾丸鞘膜积液,2、双侧腹股沟疝;入院后彩超检查示左侧腹股沟疝,阴囊处无回声暗区,考虑疝囊袋积液可能,不排外鞘膜积液可能,双侧睾丸未见明显异常;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精索较粗,游离精索,于其内上方找到疝囊,高位结扎疝囊并剪去疝囊多余组织,又于精索外上方见一疝囊,内有肠管突出,考虑为先天性疝与后天性疝并存,为双疝囊斜疝,两个疝囊与睾丸都不相通;游离疝囊后高位结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时行左侧睾丸鞘膜积液手术;右侧腹股沟亦为斜疝,同样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2 讨 论

2.1 先天性斜疝虽多发病于婴幼儿,但有时却可初见于老年[1]。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又称小儿腹股沟斜疝,是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又称成人腹股沟斜疝,是在腹膜鞘状突已经完全闭塞后,由于内环处薄弱,腹内压升高,致疝从腹股沟管内环处突出。其与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不同是疝囊进入腹股沟管是通过其后壁的薄弱点,而不是先天存在的内口[2]。两者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非常少见。该患者多因为幼年时已存在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未治疗,随着腹股沟区发育后暂时缓解;成年后,由于内环口处先天性薄弱,劳动及其他原因致腹内压升高,导致又出现后天性斜疝,致使双疝囊并存现象的出现。

2.2 该患者因阴囊增大明显,包块不能回纳并伴疼痛,故而误诊为包块进入阴囊形成嵌顿疝,仔细检查腹股沟内环口及外环口皮肤松弛,包块并无明显张力,依然可较轻松回纳腹腔,阴囊包块为睾丸鞘膜积液所至,因此,对腹股沟区存在包块的患者须认真检查,避免误诊的出现。

2.3 尽管先天性与后天性斜疝并存的情况较少见,但在行疝修补手术时,特别是对于幼年就存在腹股沟包块的患者,仍须特别注意,仔细分辨是否存在双疝囊的可能,以免术中遗漏。

猜你喜欢

鞘膜阴囊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睾丸鞘膜结石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治疗老年阴囊湿疹中的护理干预
阴囊潮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