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

2019-02-2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文本

罗 敏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23)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有关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建议》中亦明确指出:“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政素养,推动广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意义”[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关乎一代青年的成长成才。课程思政理念正是在这一教育大环境中提出来的。

一、综合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综合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技能培养的主干课程,综合英语以精读为核心,与语音、语法、泛读、听力、口语、中西文化等基础课程相互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学生通过大量接触英语原版文本,了解了英语国家政治、历史、国情、人文、风俗、习惯等,处于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前沿”[3]。相比较“老生常谈”的中国传统文化,异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了“追捧西方外来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专业教师也普遍有“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这些因素使得母语文化处于“弱势”地位。无独有偶,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处于另一种“孤岛化”困境,思政课程教师单兵作战,讲授时政、构建价值观,却止于此,形成孤岛,效果有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这一现状与习总书记“全课程、全员育人”的理念是不一致的[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专人”向“人人”转变,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倡导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在保持思想政治课程所发挥的主体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基于专业课程发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学探索,两者应相互补充,让每一门学科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每一位教师都行使育人责任,最终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综上所述,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开展课堂思政教学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在学习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摒弃糟粕,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是非常必要的。

(二)综合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

综合英语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和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人文知识,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将涉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沿袭和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成就的元素与课程文本中对应西方文化的主题对接,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课堂上诸如背景介绍、话题讨论、展示、辩论等活动中,思想政治元素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课程中,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引领价值观的构建、避免“崇洋媚外”、“盲目自谦”等倾向。基于此思考,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探索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元素是十分可行的。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所谓“课程思政”,“课程”是基础,也就是课程建设,任何一门课程,如果脱离课程建设,妄谈其他,都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综合英语的“课程思政”探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管控。

(一)教学内容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均有十四个单元,文本均选自西方英语国家主流媒体和出版物,主题主要涉及人类与自然、战争与和平、文化教育、网络科技、道德伦理、知识智慧、竞争与合作、名人轶事、婚姻家庭、政治与经济等,几乎囊括价值观构建的方方面面,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为目标,通过文化输入、词汇习得、语法句法分析、篇章赏析等来实现。在实施课程思政的综合英语课堂上,教师需要寻找教学主题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教学内容与学生意识形态和兴趣发展的结合点、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碰撞的结合点,为课程思政寻找契机。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各类主题的切换和延展,如何将包含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塑造的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如何使课堂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如何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产生自发的互动和共鸣,从而实现“育人”的教学效果。

下面选取几个主题为例,从教学内容上阐明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

战争与和平: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文本为一位二战士兵的战地日记,通过对比士兵现实中面对的战争的残酷血腥和想象中对宁静美好的家庭生活中亲情爱情的渴望,烘托了反对战争和呼唤和平的主题。第四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文本为二战期间德国空军对英国密集空袭时,丘吉尔对英国人民发表的著名演讲 “永远不要屈服,永远,永远,永远”(Never Give In,Never,Never,Never),演讲的背景同样是二战。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文本为“看见远方的山脉”(A View of Mountains),此文以二战后期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接连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一事件为背景,从核弹袭击后被袭击城市一片狼藉的老照片展开,“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的主题跃然纸上。在讲授这一类主题的文本时,教师可补充一些与中国历史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方战场上的中国遭受外来入侵、遭遇南京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等背景知识,强调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二战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的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唤醒了民众,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名人轶事:第四册第七单元的教学文本介绍了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各自领域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趣闻轶事,介绍了他们的独特思维和性格发展,启发学生们思考人生、不断寻找修正发展方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文本介绍了好莱坞常青树柯克·道格拉斯在接连遭遇飞机坠毁和中风后仍然顽强生活,第四册第九单元的教学文本选自好莱坞著名配音演员詹姆斯·厄尔·琼斯的自传,讲述了他从口吃到成为一名优秀配音演员的成长历程。在讲授这些名人轶事时,可以补充有相似经历的中国名人轶事,强调坚韧、顽强、自立、自强等品质的重要性;还可以推荐中外名人传记让学生广泛阅读,通过撰写读书报告或者开展小型沙龙研讨会,正确引导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文化文明:这一主题的教学文本与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美国梦有关,如第四册第六单元关注了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册第九单元涉及了美国电影产业好莱坞和米老鼠的品牌效应等。讲授这一类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当下中国主流媒体宣传的“中国梦”,延伸讨论中国梦的内涵,分析“中国梦”实现的体制优势和保障,让学生通过查找、翻译相关材料的中英文表达,在提高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同时,关注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了解民族品牌的历史沿袭和商业发展,也为学生创造了机会,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培养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坚定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形式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网络而生的,丰富多样、快速变化的网络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使得现在的高校学生少有耐心去接受生硬的、枯燥的、文本性的、千篇一律的知识,而更喜欢即时的、新鲜的、有趣的信息,这也正是传统课堂教育遇到瓶颈[3]。要想发挥好课堂思政的积极作用,生搬硬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学者一方面要学思政、懂思政、紧跟时代主旋律;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心理,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结合反映当下社会发展的社会现象作为素材,开展不着痕迹的课堂思政教学。

(三)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看学生。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因此,必须设定合理可行的课程考核形式。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由于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对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状态的表现、学习方法态度、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等方面做出的综合评价,因此能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过程中激励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创新型课程思政活动中多参与多贡献,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5]。在终结性评价的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考查类型题目的比例,让学生结合课堂上综合摄取的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容进行思辨型话题的谈论或者热点社会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合格的公民。

结 语

当代青年学子朝气蓬勃、开放自信、视野宽广、好学上进,同时,他们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而大学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主场,在信息井喷式传播的今天,做好全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改革创新,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青年,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综合英语这样的学科基础课出发,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融入思政元素,开展教学探索,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成才、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