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乡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现状调研与分析

2019-02-21吴文伶孙鹏程卢海陆

乡村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导则污水处理浙江省

吴文伶 孙鹏程 周 辉 刘 星 卢海陆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 10000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发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可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乡村环境的改善对实现乡村人才回流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文调研了浙江省乡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总结浙江省乡村环境治理经验,以期为我国乡村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1 浙江省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调研

1.1 总体情况调研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始得较早,始于2003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13年,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省启动“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全面展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14—2016年,浙江省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年攻坚战。2014年实现污水有效治理的村庄6 120个,受益农户达到150万户;2015年实施污水治理的村庄达到10 010个,受益农户达245万户;2016年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4 173个,受益农户115万户。经过3年的努力,截至2016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镇覆盖率从2013年的12%提高到90%,农户收益率从2013年的28%提高到74%,生活污水治理基本覆盖了全省规划保留村。浙江省2014—2016年,对于农村污水处理,省级财政投入100亿,此外还有县级财政投入,共建成厌氧处理终端10万多个,好氧处理终端站点18 206个,敷设村内主管道34 483 km,新增改造化粪池301万户。目前,浙江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全面进入标准化运维和提标改造阶段。2017年,实施早期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村1 777个。

浙江省2015年发布了省级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规定了COD、氨氮、总磷以及SS等指标。此外,浙江省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行维护评价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管理导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县域各级管理导则》《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厌氧处理终端维护导则》《农村生活污水好氧处理终端维护导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编码导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出水水质检测与结果评价导则》《农村生活污水A2O处理终端维护导则》《农村生活污水AO处理终端维护导则》《农村生活污水复合生物滤池处理终端维护导则》《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终端维护导则》《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设备处理终端维护导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维修导则》等标准、技术导则,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在处理工艺选取时应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水平、地形地势、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管理水平,以期达到因地制宜、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以及所需费用少等效果。目前,常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4种模式:纳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模式、村域污水处理终端模式、联户处理模式和独户处理模式。

对于位于城镇周边、距离城市或城镇的市政管网较近的乡村,能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积极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污水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日常运维管理及出水水质均有良好保障。对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远的村庄,就地自建污水处理设施。

1.2 德清县情况调研

目前,德清县已形成2种主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由化粪池组成,占全县污水处理设施总数的50%以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居第2位,约占全县污水处理设施总数的30%;虽然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有所增加,由于投入高且水平管理难度大,应用较少;一些工程在实践中采用了多种技术(3种或3种以上)的结合,能够得到更好的污水治理效果[2]。

2 浙江省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研

2.1 整体情况调研

浙江省的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已覆盖所有建制村,11 475个村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达41%。全省现有农村保洁员6万多名,配置清运车6万多辆,建设机器快速成肥资源化处理站1 800多个,建设太阳能沤肥房2.3万个。

2.2 德清县情况调研

从工作模式上看,德清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3]:第1阶段是建国初期,垃圾少,主要是群众自愿管理;第2阶段是政府指导阶段,始于1952年;第3阶段从2003年开始,围绕浙江省美丽的农村建设,以示范为主,逐步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第4阶段,自2008年以来,德清县基本实现了城乡垃圾100%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第5阶段从2014年开始,在建立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率先实施“扫帚到底”的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新模式。

2.3 安吉县情况调研

安吉县的凌峰街道大竹园村和蔓塘里村,垃圾收集采取“垃圾不落地”策略。全村不设垃圾箱,垃圾收集车定点到农户门口收集。农民把垃圾装在家里的袋子里,每天定时、定点由专人收集,送县处理。安吉县采取了“一套制度管到底”的办法,比“一把扫帚扫到底”模式对县级财政压力小,也有利于引导村民形成环境保护意识[4]。目前,安吉县共有133个村实施垃圾分类,占全部行政村的70%以上。安吉县农村每个家庭配置“两桶一篮”,其中“两桶”分别存放厨房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一篮”存放可回收垃圾。此外,安吉县2009年引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县城垃圾焚烧发电[4]。

3 调研总结分析

浙江省从2003年开始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截至2017年,全国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比例为20%,而浙江省的乡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已达到90%,受益农户达到80%以上。在垃圾收集处理方面,浙江省已基本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建制村100%全覆盖,分类收集处理的建制村已达到41%。浙江省的乡村环境整治,取得了突出成效。下面将总结浙江省15年的乡村建设经验,以期提供借鉴。

3.1 及时制定适宜的乡村污水排放标准

3.1.1 开展乡村污水治理工作,应及时制定乡村污水排放标准。浙江省2015年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因此2015年之后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有标准依据,质量较高。而2015年前建的污水处理设施,目前面临着全面提升改造。这为其他省市的乡村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及应该加快制定适合本地的乡村污水排放地方标准,以便污水设施建设过程中有标准依据。

3.1.2 乡村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应因地制宜。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规定了19项基本控制指标和43项选择控制指标。浙江省没有照搬城镇污水排放标准,而是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适合乡村污水排放标准(DB33/973—2015),规定了7项污染控制指标。较少的控制指标,减少了监测和治理难度,同时也适合农村的生活污水有毒有害物质少的特点。控制目标的合理制定,有利于乡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

3.2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工艺

浙江省的污水收集处理采用多种模式。对于能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应积极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对不能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的乡村污水,应就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于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污水量、当地人们意愿、经济水平选择。无论是污水的收集处理模式,还是技术工艺的选择,都是一村一议,不搞一刀切,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3.3 建立切实有效的乡村污水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浙江省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实现建制村全覆盖,目前已全面进入运营维护阶段。对于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浙江省出台了10余项关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标准。这些维护导则和标准的出台,保障了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有章可循。此外,浙江省建立了“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确定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行中的各方责任,确保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得到有效管理和持续良好运行。

3.4 乡村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3R)原则

浙江省对于乡村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Reduce)、资源化(Reuse)以及循环利用(Recycle)的3R原则,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引导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就地堆肥处理的垃圾就地处理,以减少垃圾转运和集中处理的量。浙江省实施的减量化、资源化原则,是在垃圾处理方面值得学习借鉴的。

猜你喜欢

导则污水处理浙江省
《初心》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