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9-02-21

乡村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整地

唐 勇

(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淮安 223241)

1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的分布

玉米种植的保护性耕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一方面是因为北方地区种植玉米的区域更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的变迁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因此玉米种植的保护性耕作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差异实施。东北地区属于黑土地区域,具有土壤肥沃、霜冻期半年以上、常出现春旱现象以及受风蚀现象严重等特点。东北地区的玉米一年一熟,因此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主要以减少耕作次数、增加土壤含水量等方式为主[1]。华北地区普遍存在缺水问题,由于水土流失,土壤的蓄水能力低下,种植玉米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改变供水方式是华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方式。西北地区的干旱、水蚀以及风蚀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地区处于山地、高原、盆地等,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因此,西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以降低水土流失速度、提高土壤肥力为主。

2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减少耕作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杂草、秸秆或者残茬作为肥料深翻于地下,利用秸秆覆盖田地表面升高温度,用药物控制病虫害的耕作技术。之所以称这种耕作技术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因为减少了人类对土地的干预,为土地的自愈、恢复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保护了土壤的生态系统,避免将土壤带离自然状态。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会在秋收后除掉地面残留的高低茬、秸秆和杂草,虽有利于后续播种,但不利于土地在风蚀、水蚀下的自我保护,也消灭了土壤中蚯蚓等生物的部分食物来源、生存环境,使土地的活性、自我修复能力逐年下降,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肥力下降明显。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于减少耕作的次数和程度,为土壤环境的自我修复提供空间,至少留下有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3.1 宽窄行留高茬交替种植

宽窄行留高茬交替种植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将玉米种植的窄行行距缩小,而宽带行距增大,形成明显的宽窄行。宽行通常被用于追肥、深松、储水,有效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和肥力,有效降低耕作期内的耗水量,保证玉米正常生产的同时改善土壤环境。宽窄行留高茬交替种植收割后,高茬秸秆需要腐熟后进行还田,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化肥消耗量,降低玉米生产的成本消耗。进行宽窄行种植时,种植户需要在秋季进行宽窄行交换,并进行交替后的宽行整地。整地过程中进行追肥、深松,为来年春耕做好准备,节省春耕前的整地环节,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交替玉米苗的主要种植带,可以为土壤带来更多的恢复时间,保证玉米种子、玉米苗在更加优秀的土壤状态下生长。

3.2 灭高茬整地种植

灭高茬整地种植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即秋收时保留玉米的高茬,保留高度为25 cm左右,而后进行深翻整地,使玉米的高茬如其他杂草、枯叶一样在土壤中被腐蚀,成为来年春播的肥料。灭高茬整地种植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含水量,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的地区。灭高茬整地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要注意高茬深翻的深度,同时在第二年注意玉米田内的病虫害,避免因留茬而导致第二年的病虫害暴发,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4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效果

4.1 对土壤的保护

减少土地的耕作次数、程度,保留一定的秸秆、残差,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含水量和活力。根据检测可知,秸秆、残差腐熟还田后,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保有量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有机肥、化肥的使用量。避免使用旋耕等破坏性更大的耕作方式、耕作机械,有效保护了土壤的质地,使土壤保持孔隙率、自然结构,提高蓄水能力。土壤自然的蓄水量能够在春旱的时候保证种子发芽,保护了土壤中有益动物的存在。蚯蚓是改变土壤质地的有益动物,古时候被农民称为“地龙”。蚯蚓排出的粪便是最优秀的肥料,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状态,数年之内将贫瘠的土地转化为肥沃的土地。蚯蚓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吃进去的元素重新排列成为优秀的肥料。秋收后的秸秆覆盖、残茬保留为表层土壤提供了重要保护,秸秆覆盖减少了风力直接作用在土壤墒的力度,残茬根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截留水土的作用,有效保护了土壤的表层。

4.2 对病虫害暴发频率、程度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土地中的杂草根系、害虫成虫和虫卵,秸秆还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越冬的害虫提供保护,使得第二年的玉米病虫害暴发频率、程度提升。例如:玉米根腐病等病害、玉米螟虫等虫害的发生频率、程度明显上升,田地内的杂草密度上升,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然而,农学家们同样发现,玉米丝黑穗病等病症的暴发频率、程度明显降低[2]。可见,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病虫害方面并非百害无益,种植户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对玉米产量、质量的影响。

4.3 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了玉米植株的整个生长期、繁育期,增强了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有效提高了玉米质量和玉米粒中的营养物质、淀粉含量,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秸秆覆盖、杂草生长等因素导致的产量下降。

5 结语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种植理念、技术差异较大,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执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因在于对土地的保护是必然趋势,一定程度上的产量下降、病虫害概率提高能够被玉米果实质量的提高所抵消。可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适宜使用的。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整地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保护性耕作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