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档优质稻湘晚籼13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019-02-21

乡村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药肥节省高产

何 琼

(湘潭县易俗河镇政府农推中心,湖南 湘潭 411228)

1 开展研究与推广的背景

由于受“镉大米”事件的持续影响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双重挤压,湖南稻米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市场疲软,卖粮难、售粮渠道不畅,种粮效益愈来愈不明显,粮食库存现象越来越严重,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此外,生产请工难,用工成本及农业生产资料刚性直线上扬;东南亚外源性粮食进口量一年高过一年,形成了“洋粮入市、国粮入库”的怪圈。随着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粮食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因此,迅速调整粮食生产供给性结构,着力改善粮食生产技术与品质,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种,成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改善销售现状、提高种粮食积极性的核心路径。本项目旨在通过引进湖南省水稻选育,利用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档优质品种湘晚籼13号,通过试验及组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出一整套高产、优质、高效和无公害生产的新模式,并迅速运用和推广到生产实际中,提高稻米生产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新技术的贡献率,彻底解决湖南地区稻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稻米生产大发展、大效益和高品质。

2 项目要求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2.1 推广规模

全镇累计推广应用高档优质湘晚籼13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面积0.13万hm2。

2.2 单产目标

平均单产500 kg/667 m2,与常规生产管理产量减产不超过5%。

2.3 总产值与效益

总产达到1万t,实现总值1 500万元;每667 m2增产值200元,新增总产值400万元。

2.4 节省用药成本

通过优化农艺栽培技术、组装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有效减轻了病虫的发生危害。通过推广绿色无公害病虫害防控技术,减少了用药次数与用药成本。预计667 m2节省农药成本15元,节省人工成本20元,累计共节省药肥成本70万元。

2.5 形成技术规范

制订《湘潭县湘晚籼13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3 项目实施结果

3.1 圆满完成预期推广的规模

通过召开现场会及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推广方式,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了0.17万hm2,建立了6.67 hm2的核心示范基地。其中,2015年青光、银塘以及赋江村推广种植面积0.03万hm2;2016年在银塘、杉荫、青光以及赋江推广面积0.05万hm2;2017年在银塘、新塘、新虎以及凫杨村推广面积0.08万hm2。

3.2 实现了高产稳产目标

针对湘晚籼13号的品种特征,专家技术小组认真分析了易俗河镇的栽培习惯和生态特点,精心集成组装了各关键增产技术要素,突破了过去的“高而不优、优而不高”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湘晚籼13号高产稳产目标。连续3年种植的生产实践证明,湘晚籼13号的平均单产达到了504.1 kg,与本地常规高产杂交稻品种产量持平。

3.3 经济效益明显

高档优质稻湘晚籼13号的稻米品质,无论是商品外观品质还是适口感,均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米业公司的欢迎,入户收购价格保持在3元/kg,比普通杂晚稻品种的收购价格高0.6元/kg。每667 m2增收302.5元,新增总值3 000万元,新增纯收入756.2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4 节本环保,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由于全程采取水稻保健栽培,全面运用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增强了水稻的抗性及免疫力,降低了病虫草害基数,大大减少了药肥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不但节省了药肥物资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对环境友好。据统计,由于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季水稻每667 m2省直接物资成本20元,节省人工投入成本30元,合计一季每667 m2节约成本50元,总计节省生产投入成本125万元,发挥了较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5 形成了规范

形成了《湘潭县湘晚籼13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4 主要技术措施

4.1 推广增种增苗增产技术

“亩增一斤,增产一担谷。”随着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多年实践证明,适当增加种子用量,既是保障大田基本苗、实现合理密植,迅速形成高产群体的前效途径,又能减少化肥用量,还能适当缩短全生育期,促进安全齐穗。

4.2 推广秧盘大孔增盘软盘育秧技术

推广大孔增盘育秧技术,是保证秧苗在育苗期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的重要措施之一。全面运用353型秧盘,每667 m2用盘量不少于120片。

4.3 推广多效唑控长增蘖防拨节技术

湘晚籼13号属于迟熟晚稻品种,为保证在寒露风来临前能正常安全齐穗,播种时间要相应提早,秧苗秧龄相对较长,一般在30 d左右。为了防止秧苗在秧田期生长不利、营养不足,播种时施用一定量的壮秧营养剂,并保持湿润灌溉的前提下全面使用多效唑拌种,分别在三叶一心、五叶一心喷施多效唑控长促蘖防拨节,效果较好。

4.4 创新施肥方式

大力推广控氮增磷钾、氮肥前移施肥新技术,做到“基肥足、面肥速、穗肥早、粒肥巧”,达到前期不缺肥、中期不脱肥、后期不早衰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地力条件和禾苗栽插水平,结合测土配方技术要求,个性定制施肥技术方案,实现高效的肥料管理。基本施肥方案为:底肥45%复合肥35 kg,抛栽后3 d左右施尿素3 kg,移栽后七八天,结合化学除草追施分蘖肥6.5 kg加拿大氯化钾肥5 kg。在幼穗分化四期,每667 m2施穗肥45%的复合肥3.5 kg。在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每667 m2叶面喷施植物芸苔素内酯40 g。

4.5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县植保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湘晚籼13号的品种特征,制订了以重点预防稻瘟病为核心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采用保健栽培的农艺措施与适当的化学防控结合,使得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控并用。设立黄色粘虫板、振频式诱蛾灯进行物理杀虫,降低虫口基数,选用优质绿色高效农药,选准防治关口,综合高效地做好病虫害防治。

5 经济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5.1.1 新增总产值。2015—2017年,在晚稻生产中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稻湘晚籼1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共计推广种植面积0.17万hm2,平均单产503.9 kg,比前3年每667 m2增单产1.6 kg,新增总产量为4万kg,新增总产值12万元;优质优价格平均差为+0.6元/kg,每667 m2新增纯收入301.38元,新增总收入为753.45万元。

5.1.2 节省农药直接成本。由于优化了农艺管理措施,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及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每667 m2节省药肥物资成本20元、人工成本30元,共节约成本125万元。

5.2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自从引进推广了湘晚籼13号高档优质栽培技术:一是提高了粮食品质,改善了粮食销售形势,有效缓解了有粮无人要的局面;二是一定程度提高了粮食销售价格,增加了粮食生产产值,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与生产量;三是由于湘晚籼13号也是重金属镉低积累应急品种,具有对镉低吸附的特点,在污染轻度区种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安全问题;四是采用较为先进的种植技术,减少了药肥施用量与频率,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产值,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

猜你喜欢

药肥节省高产
节省疲劳症
《药肥产品标签标识规范》将出台
金正大:打造药肥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Empa 创新气门总成可节省燃油约20%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节省
关于药肥一体化的几点认识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