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

2019-02-21彭张颖溢刘文苑唐倩琪张宏志

乡村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公园植物空间

彭张颖溢 刘文苑 唐倩琪 张宏志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社区公园作为服务于周围居民的休憩场所,更是周边居住区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不可缺失的游乐空间。因此,应当梳理前人的经验并跳出原有的设计条框,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以便完善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设计,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户外活动空间。

1 我国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孩子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行为特征出发,针对儿童活动场地进行了专项研究。

1.1 儿童年龄特征与之相应的行为特征

第1阶段:1~3周岁婴儿期儿童的心理特征。婴儿期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学习分3个层次,即习惯化、条件反射和言语掌握。

第2阶段:3~6周岁幼年期儿童的心理特征。幼年期儿童对周边环境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同时习惯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

第3阶段:7~12周岁童年期儿童的心理特征。童年期儿童在结束小学教育后,心智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初步掌握加、减、乘、除、听、说、读以及写等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并根据周边环境影响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行为。

1.2 儿童心理需求与之相应的行为特征

儿童的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1]。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儿童的活动、运动的机体功能及其协调性、平衡性和反射作用,还包括感官知觉,如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等,以及对于冷热、软硬和干湿的感觉。心理发展分为认知方面的发展和非认知方面的发展。非认知发展是指社会性发展。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统一整体。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需求,对认知我国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应有的功能具有指导意义。

2 我国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中存在的问题

2.1 儿童活动场地的场所点状化

一般封闭式居住区内狭窄的公共空间无法满足居民的各类活动要求。划分给孩子的空间基本以点的形式孤立存在,狭小的活动空间难以兼顾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活动需求。因此,在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设计中,要认真考虑其空间所需的组织性、整体性和主体性。

2.2 儿童活动场地的设施单一化

根据长沙市随机调研的20个小区情况,90%的小区没有适于各年龄段儿童使用规格和标准的活动场地。社区内常见的设施基本都为滑滑梯、攀岩墙、荡秋千以及沙坑等,而这些游乐设施陈旧、更新慢、缺乏维护且区域小,只能满足低龄儿童的活动需求。

2.3 儿童活动场地的教育空洞化

屈雅琴等[2]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出发,对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安全性、以儿童为本、因地制宜和寓教于乐4大设计原则。儿童活动场地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锦上添花作用,但基于我国社区儿童活动场地现状,大部分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除了享受社区这些简易游乐设施的娱乐功能外,基本接触不到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类的活动场地。

2.4 儿童活动场地的形式单调化

通过构成儿童活动场地的地形、植被、构筑物以及铺装等元素来看,多样的地形能尽可能丰富儿童的自然体验,合理利用植物的属性特征能丰富儿童的五感体验,趣味性的构筑物造型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更能凸显场地特色。

3 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相关要素设计

3.1 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空间景观设计

根据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映射出儿童6种行为空间的类型[3]:感知空间、动态空间、自然空间、匿藏空间、开敞空间和社会化空间。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是设计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空间重要参考指标。满足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需求的空间称为良好的儿童活动空间,而良好的儿童活动空间也能引导与规范儿童的心理和行为。

3.2 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地形设计

3.2.1 利用地形进行空间限定。用于创造出摆脱外界干扰的静空间,给其中活动的孩子提供私密性;儿童进行集体活动的动空间,给其中活动的孩子提供更多活力。

3.2.2 利用地形进行空间划分。划分时应分出主次关系,给聚集大量儿童的区域以更大的空间,加之与活动氛围相符的地形,创造出真正对儿童成长有益的户外活动空间。

3.3 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植物景观设计

适宜的植物配置不仅能打造独树一帜的风格,而且能够更好地烘托主题,让孩子主动参与植物的种植、培育,也有一定的科普和教育意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根据植物搭配组合所带的空间特征和形态特性,沈员萍等[4]构建了以植物为主题的7大趣味场所,分别为探险森林、探索花园、神奇湿地、观赏温室、活力草坪、趣味修剪树木园和神秘植物迷宫。在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以儿童为本,设计出有趣味性、教育性、参与性和安全性的植物空间,使得植物与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突出其主题氛围[5]。

3.4 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铺装景观设计

不一样的铺装给人千差万别的风格体验,如简洁、繁复、温暖以及冷淡等不同风格。杨玲等[6]从儿童感知觉基本特征出发,对儿童活动场地铺装设计的材质、色彩、构形以及尺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铺装不应该仅仅承载着儿童活动底界面的作用,其特性能直接带给孩子丰富的视、知觉刺激,为其带来对自然世界的初体验和感受。孩子能从不同的花纹、色彩、材质以及大小体会儿童活动空间带来的不同体验,在摸爬滚打中区分空间中的细微差别。

3.5 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构筑物设计

我国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目前多以动物玩具雕塑装置、活动矮墙等供儿童游玩静态实体器械为主,缺乏能使儿童与自然友好交流与沟通的景观装置。可以多提供些能同大自然的风、水、日光、土地以及生物等沟通交流的艺术装置,利用丰富的表现形式构筑小品来增加儿童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提供给他 们不同于课堂的知识话题,以满足各年龄段孩子对自然的摸索与探求。

4 结语

设计中应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束缚,从儿童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行为特征出发,建立新的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模式和方法,更多地关照儿童与场地互动之间的联系,遵循儿童研究的基本思想理论,对其进行整体设计,创造真正让儿童乐在其中的活动空间。

猜你喜欢

公园植物空间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在公园里玩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一见如故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