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与政策研究

2019-02-21袁忠萍

乡村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战略农业农村

袁忠萍

(玉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办公室,云南 玉溪 653100)

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1.1 社会转型

2016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以城镇为主体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形成,标志着我国由“乡村中国”进入“城镇中国”的新时代。在新时代如何推进“四化同步”,实现全面现代化,最关键的是要破解时代难题。

1.1.1 城市病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狭隘、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1.1.2 空心村问题。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开始加速凋敝,村落断壁残垣,农田荒草丛生,大量“空心化”“空巢化”村庄涌现[1]。

1.2 消费转型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急剧下降。2016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富足标准。过去主要关注温饱问题,但是当恩格尔系数低于30%后,人们开始关注除了温饱以外的更多问题。

1.2.1 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现在消费者更关注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倾向于购买营养、绿色、安全的品牌农产品。

1.2.2 关注休闲、旅游、健康和养老。走进乡村、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农耕生活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正是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农村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最广阔空间这一事实而做出的重要抉择。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战略目标、战略手段以及战略保障工作。

2.1 目标上因地制宜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突出战略重点,以重点地区的工作带动其他地区的工作进程。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乡村的规划建设作为重点。我国乡村类型繁多,乡村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来分,可以将乡村地区划分为发达的乡村地区和贫穷的乡村地区;从地理位置来分,可以将乡村分为偏远乡村和郊区乡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以乡村发展作为主要方向,实现乡村发展的系统化和全面化。要对乡村不同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将不同特点的乡村进行分类,针对不同乡村的用地状况开展不同的产业。比如,可以在土地较肥沃的地区发展粮食产业,在森林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发展林业,在草地较为繁茂的地区发展畜牧业,而以发展产业为主导的乡村,要结合农业发展状况拓宽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农业发展。比如,在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村可以实行“生态农业+X”的农业发展理念[2],以生态农业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产业的再升级,最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对于没有主导产业的乡村,要根据乡村的具体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以生态保护为中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2 手段上引入先进要素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要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首先要实现城乡发展的现代化和高效性,引进先进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的技术化水平,以此推动农业的发展。此外,要引入知识型人才,通过知识型人才系统分析农业的发展,找出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地方性政府要组建一支农民队伍,对这些农民进行知识讲解、技术培训,使农民在农业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真正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土地进行集约化利用,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三权分置制度。对土地承包制度进行补充,将土地承包的期限延长了30年,而土地承包的关系保持不变。同时,要完善土地使用的设施,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工业建设,提前对产业的投资规模制定方案。再次,要对农村和农业的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建设,以“三变”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以农村的建设作为改革方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改革目标。要提高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的发展。最后,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推动农业的发展,将城市中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乡村的经济建设中,完善农村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

2.3 保障上拓宽参与主体

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整合各个组织的力量,加强乡村和城镇的力量建设、党政机关和社会的力量建设、国内和国外的力量建设等。加强城乡发展的一体化,以城市建设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及社会的参与作用。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在进行乡村建设过程中真正实现统筹发展。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针对乡村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调研乡村的具体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协调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来看,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相互流通,实现以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推动乡村经济迅速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

3.1 开拓投融资渠道,健全投入保障制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必须保证资金来源,构建财力保障机制。财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性工具,要坚持把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支出作为优先保障领域。要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农村农业的水平;坚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理念,调整和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拓展投融资渠道,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3.2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互动融合

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引导人才、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互动融合。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实现多层次、多元化、产业化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为城乡互动融合和农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必要的基础。

3.3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挥集体经济引导力

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统一经营层面积极发挥作用,以承包地的“三权分置”为契机,激活以土地为主的资产要素流通,引导农民经营权入股集体经济,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和联合。通过资产资源化、资产资本化以及资本股份化,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3.4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为核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保证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以法治为保障,体现了乡村治理必须以法治为根本的精神要求;以德治为引领,体现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在育人、化人方面的巨大作用[3]。

3.5 发展特色乡村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为了缓解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使乡村小镇成为了旅游放松的一个首要选择。因此,乡村式的度假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所以,可以根据乡村自身资源和地域特色,构建特色鲜明、绿色环境、宜游宜乐的“特色乡村”,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新、特色饮食等项目,从而吸引外来游客,带来特色文化活动和品牌企业的落户,让社会资本的参与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战略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