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选用三唑类杀菌剂

2019-02-21赵占周

西北园艺(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黑星三唑孢菌

赵占周

三唑类杀菌剂是一个大家族,自1976年三唑酮上市以后,目前全球市场至少有27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登记的有22种。

那么,如何在生产中选择最合适的种类,以最少的剂量、最经济的成本达到安全有效防控病害的目的呢?

首先需要了解这些三唑类杀菌剂的主要靶标病菌是什么,其次要知道该杀菌剂的作用特点,以及对作物、人畜和生态的安全性等。

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菌丝生长或孢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膜合成,具体靶标位点是甾醇合成过程中的C-14脱甲基化酶,因此,三唑类杀菌剂针对的就是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

大多数三唑类杀菌剂都对果树蔬菜和禾谷类作物上的白粉病、锈病,以及果树上的黑星病等病害,有或强或略差的防治活性。

除了这些防治对象之外,也有一些种类对另外一些病原菌也有突出防效,比如壳针孢菌、尾孢菌、链格孢菌、丝核菌、葡萄孢菌、镰孢菌等。

壳针孢菌(septoria)属于半知菌,有性世代属于子囊菌中的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是许多作物上的病原菌,比如香蕉叶斑病、芹菜斑枯病等;尾孢菌属(cercospora)的有性世代也属于子囊菌中的球腔菌属,是玉米灰斑病、花生褐斑病、大豆紫斑病、甜菜褐斑病等病害的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是最常见的叶斑病病原之一,比如梨黑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甜菜黑斑病、烟草赤星病、大豆黑斑病等;对于丝核菌(rhizoctonia),更是以各种作物上的苗期立枯病而闻名;镰孢菌(fusarium)几乎在所有植物上都有发生,引起根部腐烂乃至茎腐,甚至小麦玉米上的穗腐等;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则是造成各种果树、蔬菜灰霉病的病原菌。

笔者用两年多时间搜集整理了一些中英文相关资料,下面对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主要靶标病斑的病原菌做一个简单总结。

1)三唑酮。叶面喷施对苹果等作物上的白粉病、锈病、壳针孢叶枯病效果好,土壤处理或拌种对小麦散黑穗病效果突出。另外,土壤处理对部分作物上的立枯病有一定的防效。

2)戊唑醇。非常广谱的叶斑类病害常用杀菌剂之一。除了在禾谷类作物上种子处理对黑粉病、黑穗病有很好的防效外,叶面喷施对果树、蔬菜等的白粉病、锈病(柄锈菌引起的锈病)、黑星病,以及链格孢菌、壳针孢菌/球腔菌、尾孢菌等引起的各种叶斑性病害都有不错的防效,对许多作物上的立枯病、花生白绢病、一些作物上的花腐病等也有较好的防效、

3)己唑醇。主要是叶面喷施,对各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和立枯病防效最为突出,同时对锈病、黑星病和尾孢菌引起的病害也有不错的效果,对链格孢菌引起的病害以及花腐病等有一定的兼治效果。

4)腈菌唑。以叶面喷施为主,对白粉病和锈病防效最为突出,其次是黑星病,对炭疽病、花腐病、尾孢菌叶斑病、立枯病和菌核病也有一定的防效。

5)丙环唑。以叶面喷施为主,主要针对白粉病,其次是锈病、尾孢菌引起的病害,对于花腐病、黑星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对稻瘟病、链格孢菌类病害、炭疽病、壳针孢菌叶斑病等有一定的防效。

6)苯醚甲环唑。性情比较温顺的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种子处理、叶面喷施均可,几乎对所有三唑类所针对的病原菌都有效。最突出的是白粉病、黑星病、早疫病、锈病、散黑穗病、立枯病、尾孢菌病害和壳针孢菌病害等,对炭疽病也有较明显的防效。

7)氟硅唑。主要用于叶面喷施,对黑星病和白粉病最为有效,对尾孢菌和壳针孢菌类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效。和丙环唑相似,氟硅唑在作物上的持留时间很长,不宜连续在同一块地的作物上喷施。

8)氟环唑。以叶面喷施为主,是针对禾谷类作物壳针孢菌类病害和锈病的长持效性广谱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也有不错的防效。另有研究发现,氟环唑对小麦幼茎中有抗真菌活性的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有诱导合成作用。

9)环丙唑醇。叶面喷施。主要针对白粉病、锈病,对尾孢菌、壳针孢菌、喙孢菌及柱隔孢菌等引起的病害也有效。环丙唑醇曾经是2014年全球三唑类杀菌剂的销售冠军,但2015年就下降到第3位。

10)丙硫菌唑。种子处理和叶面喷施。杀菌谱几乎涵盖了所有禾谷类作物上的高等真菌类病害,除了白粉病、锈病和黑粉病之外,对镰刀菌、壳针孢菌防效突出,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唯一能够同时对引起麦类叶枯病的两种壳针孢菌有效的杀菌剂,对于小麦赤霉病有不错的效果,对油菜上的菌核病、黑胫病也有很好的防效。

另外,国内还有一些其他三唑类杀菌剂的登记,比如:

种菌唑,用于种子处理,防治玉米苗期茎基腐病和丝黑穗病,也可以防治水稻恶苗病。

亚胺唑,叶面喷施防治柑橘疮痂病,苹果、梨上的白粉病和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等。

叶菌唑,叶面喷施防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是为数不多的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的三唑类杀菌剂之一。

灭菌唑,种子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小麦散黑穗病。

腈苯唑,叶面喷施,防治桃褐腐病、香蕉叶斑病和稻曲病,对果树黑星病和白粉病也有不错的防效,是美国用于防治蓝莓僵果病为数不多的杀菌剂之一。

四氟醚唑,蒸气压较高,速效性强,叶面喷施,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和锈病。

戊菌唑,叶面喷施,防治葡萄白腐病,苹果、梨黑星病与果树、香蕉和蔬菜上的白粉病等。

三唑类杀菌剂对不同靶标真菌的适用剂量往往不一样,预防和治疗剂量也不一样。比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稀释7 000倍预防梨黑星病效果就不错,但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则需要稀释到1 500~3 000倍,防治大白菜黑斑病每亩用35~50 g,但防治芹菜叶斑病则需要67~83 g。

三唑类杀菌剂对植物相对比较安全,但在苗期使用可能会对一些植物产生生长抑制作用,瓜类幼苗期普遍对三唑类杀菌剂敏感,在春天超剂量使用也会导致葡萄叶片僵硬。

有些三唑类杀菌剂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一些,几年前网络上就已经有了不同抑制水平的排序介绍,但始终没有找到这方面详细的学术性资料。

三唑类杀菌剂既具有一定的内吸向顶传导特性所赋予的治疗作用,也有较长的保护作用,甚至还有铲除作用。但从物理和生化参数上看,腈苯唑、腈菌唑、四氟醚唑、戊菌唑、丙环唑、氟硅唑、环丙唑醇、己唑醇、三唑酮和种菌唑等杀菌剂的蒸气压较高,往往具有汽化再分布作用,有较好的速效性,对于防治白粉病、锈病和黑星病等病害有更突出的效果。

在抗药性方面,大多数靶标真菌是多基因抗性,因而造就了三唑类杀菌剂与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这些特别容易造成病菌由单一基因控制的抗药性不一样,三唑类杀菌剂属于数量型抗性,也就是说,因为连续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几年以后,同一块地里的作物上可能会同时出现几种不同抗性水平的靶标真菌菌株,有的可能达到40%,有的只有10%不到,或者居于二者之间。所以,三唑类杀菌剂的一些品种尽管已经在一个地区使用了很多年,通过适度增加剂量依然对其靶标病菌有不错的防效。

三唑类杀菌剂与其他机制的杀菌剂混合使用,不但可以扩大杀菌谱,也能够延缓抗药性的出现,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往往是以复配形式出现,甚至有的还是经典配方,比如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氟菌·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

虽然大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对人畜的急性毒性不算高,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有的品种对人的生育有不良影响,在施药的时候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大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对鱼虾蟹和水蚤等水生生物的毒性强,甚至对鸟、家蚕、赤眼蜂和蚯蚓等动物也具有或大或小的毒性,若应用于水田,尤其是稻虾稻蟹共养的水田、鸟类保护区、天敌昆虫释放区、家蚕养殖区,应该在杀菌剂种类、施药时间、施药方法方面谨慎考虑。

综上,选择三唑类杀菌剂,需要从杀菌谱、作用方式、植物和生态安全性等多方面谨慎考虑综合评估,才可能以最少的剂量和成本达到更好更安全的效果。

其实,三唑类杀菌剂仅仅是SBI杀菌剂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诸如咪鲜胺、十三吗啉、环酰菌胺、螺环菌胺等其他家族成员,接下来会继续分享给大家。

猜你喜欢

黑星三唑孢菌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湖北省蔬菜根际土壤中的镰孢菌分布特征
新的药根碱三唑的合成与抗菌以及乙酰胆酯酶抑制活性评价
伊犁苹果黑星病发生及其防治
玉米茎腐、鞘腐、穗腐病中不同镰孢菌间关系研究
黄瓜黑星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不同浓度三唑锡悬浮剂防治效果研究
尖镰孢菌细胞色素P45055A1与NO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1,1′-二(硝氧甲基)-3,3′-二硝基-5,5′-联-1,2,4-三唑的合成及性能
毒死蜱和三唑磷将禁止在蔬菜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