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文化对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及应对

2019-02-20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优质大学生文化

(苏州科技大学 环境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影视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承载、传播意识形态的特殊功能,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形塑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影视文化内涵及功能进行了探讨,如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则从消费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电视媒体的仿像功能[2];张建波把影视文化视为一种“以电影电视为载体的多媒体综合性文化”[3];徐颖涛则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影视文化进行了区分,认为“影视文化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方式”[4]。综合看来,影视文化是一种以影视产品为中心,具有承载、传播意识形态功能的特殊社会文化形态,其主要借助影音视听等元素,通过电影剧场院线播映、电视频道播出、卫星传送、互联网播放、电影节展映等渠道进行传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针对当前我国影视文化领域存在的作品原创乏力、内容同质化、审美泛化、“抗日神剧”频出、西方影视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等问题,破解当前我国影视文化传播发展的现实困境,使其成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阵地、新载体,具有现实紧迫性。

1 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运用影视文化的必然性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青年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并且越来越容易受网络直播、短视频、影视作品等生活化载体的影响。理性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有效应对影视文化传播发展对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主动抢占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高地,自然而然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影视文化是加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

影视文化具有内容生动、传播平台和受众广泛的特点,可以给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新载体和新阵地。影视文化具有“音像合一、声画结合、全息展现”等特点,不仅可以生动展现传播内容,借助电视、影院、互联网等设备,影视文化几乎可以实现对每一个角落的传播。可以说,影视文化传播辐射的范围之广、人员之多、内容之生动是其他文化传播方式难以比拟的。影视文化通过日常娱乐消遣的形式,悄无声息、润物无声的价值观教育方式,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契合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元素融入影视话语之中,让青年大学生在休闲娱乐中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实践践行。

1.2 影视文化可以承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优质资源

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资源,即在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所运用来达成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是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有效传统文化,人民群众自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鲜活故事,共产党人在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留下的遗址遗物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精神资源等,都是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优秀影视作品,就是取材于这些优质文化资源进行生活演绎,给人们讲述其“前世今生”的故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如,电影《焦裕禄》《大道如天》《牛玉儒》,电视剧《任长霞》等,一上映就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深度挖掘先进文化资源,运用影视文化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指引。

2 当前中国影视文化传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发展来看,当代中国影视文化传播发展还面临诸多困境,如内容层面的原创乏力和审美泛化、价值层面隐匿的价值观认知偏差、传播层面的优质影视作品传播宣传日渐式微等。

2.1 内容层面:原创乏力和审美泛化

影视文化要发挥其对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就是要确保其重要表征之一的影视文化作品既符合社会要求又满足客体需要。优质的影视文化作品是“审美启迪与价值引导的圆融体”[5],不仅可以给青年大学生提供消遣娱乐新范式,还可以带来精神营养。而庸俗的影视文化作品则会荼毒侵蚀青年价值观,悄然沙化青年道德领地。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受资本驱使和“眼球经济”的推波助澜,我国影视作品在内容生产层面呈现出作品原创乏力、审美泛化、片面追求受众猎奇心理、节目同质化等严重问题。以电视剧为例,据统计,2017年立项备案的电视剧为4.65万集,摄制完成并获发行许可的电视剧总量仅为1.35万集,积压剧比例也在6成以上。电视剧被“积压”的原因很多,内容创作低劣无序、“服、化、道”虚假等因素是最为突出的。即便是在获准播出的电视剧中,手撕日本鬼子、裤裆掏手雷、“包子雷”、八路军战士涂发胶的“莫西干发型”等被观众“吐槽”的镜头依旧比比皆是。影视文化产品创作中的原创乏力和“拿来主义”,日益消解大众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认同。此外,审美泛化也是当前我国影视文化产品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部分影视作品带有明显的娱乐消费性和戏谑调侃性姿态,各种“肥皂剧”“偶像剧”“抗日神剧”等,对炫富、颜值、虐恋的推崇达到了一种病态的境界。

2.2 价值层面:隐匿的价值观认知偏差

影视文化作品中蕴含着诸多不同价值形态的内容,不同国家民族价值形态的碰撞可以为中国影视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形成不同的文化交流,但也隐藏着独特的群体价值认知偏差和意识形态渗透风险。资本主义影视文化,正以愈加隐蔽、便捷、温和且易于被青年接受的方式实现着意识形态渗透功能。一是通过“好莱坞”大片、韩国电视剧、“奥斯卡奖”、欧洲艺术电影、印度歌舞电影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将资本主义价值观行销世界各地。二是部分西方影视作品充斥色情表演、暴力、教唆等违法低俗内容,以色情、暴力和猎奇信息为卖点吸引青年。三是融合我国的文化传统,有针对性进行影视作品创作,从而实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柔性植入。如《花木兰》《功夫熊猫》《变形金刚 4》等影视作品,融合了中国文化传统使中国青年感到尤为亲切,巧妙赚取了中国青年的关注,同时又实现了美国价值观的柔性渗透。部分青年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不强,极易受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引发道德失范现象,价值迷失甚至触犯法律。

2.3 传播层面:优质影视作品传播宣传日渐式微

受资本逻辑的驱使,我国影视作品传播市场存在“健康不足、庸俗有余、恶俗盛行的状况”[6]。收视率和票房主导下,各大院线和各大卫视都热衷于追求高票房、热播剧,极少有人“坚持费力不讨好的严肃审美品位”,[7]蕴含社会正能量的优质影视作品只能依托官媒进行“自说自话”。受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出现娱乐化、低俗化、个性化倾向,越来越重视影视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忽视其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指环王》《来自星星的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偶像剧、魔幻剧、穿越剧深受青年大学生的喜爱,而一些文化内涵较高、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则难以得到他们的青睐。从现实视角来看,我国优质影视文化作品的传播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美国等西方影视强国从国家战略高度布局影视传播力建设、精心打造国际影视文化品牌、以差异化传播策略锁定目标市场等策略[8],世界影视强国在影视文化传播力建设上积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 影视文化发展中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

新时代,发挥影视文化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必须注重内容创新,增强优质影视作品供给力;讲好中国故事,深化优质影视作品引领力;用好校园院线,提升优质影视作品传播力。

3.1 注重内容创新:增强优质影视作品供给力

要发挥影视文化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功能,首先就是要增强优质影视文化作品的供给能力,内容创新是影视文化发展的动力。一是在影视创作中要综合考量构思取材、宣扬主题、人物角色、故事情节等内容,找准创新点,突出影视文化的主题。如现在被人民广泛“吐槽”的“抗日神剧”,其初衷是为了突出抗日英雄如何运用聪明才智击退敌军,取得革命胜利的,但在表现方式上则过分夸大了抗日英雄的能力,把他们塑造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严重背离了实际,不仅没有达到弘扬革命文化的作用,反而引起人们的极度不适,实质上也是“侮辱了抗日战争的严肃性和革命人物艰苦奋斗的鲜活历史”[9]。二是找准青年心理契合点,注重影视文化的生活性和接近性表达。简言之,宣传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创作和传播,要注重同青年的心里特点、话语习惯、接受偏好等相一致。但这种生活性和接近性的表达,并不是指一味迎合青年的任何需求,而是指找准青年的文化接受规律,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使青年在各种生动活泼的影视作品观赏中自觉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讲好中国故事:深化优质影视作品引领力

习近平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0]作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生动载体,思想价值引领是影视文化传播发展的价值旨趣。优质影视文化作品可以提升青年价值追求,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实践证明,让优质影视文化作品更加吸引青年、为青年所接受,才能达到增强优质影视文化作品引领力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11],这就必须契合青年心理需求和接受偏好,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传世佳作。首先,文艺工作者在影视创作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活化融入,打磨时代精品。其次,要深入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生动的视听艺术创作更多蕴含中华民族特色的影视作品,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文艺工作者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承载着革命时期英雄人物的奋斗精神,还有震撼人心的革命遗址等物质载体,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影视创作,通过格调高雅的故事情节来启发青年、凝聚人心,从而实现增强民族自信心的目的。红色影视作品创作中,要特别注重避免不切实际的歌颂,以免出现“裤裆掏手雷”“手撕鬼子”等笑话。

3.3 用好校园院线:提升优质影视作品传播力

“校园院线”是指以优秀的影视作品展播来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电影放映机制[12]。影视作品在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设“校园院线”,通过优质影视文化作品的展播,可以在青年大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中开辟意识形态教育的生动场域。首先,学校要根据“校园院线”建设需求,一方面加强同各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营造“校园院线”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盘活学校现有各类资源,为“校园院线”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其次,要立足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开展优质影视文化作品的校园展播,用优质影视文化作品滋养青年心灵,让优质影视文化作品成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生动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猜你喜欢

优质大学生文化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