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垃圾治理 打造清洁家园

2019-02-20

城乡建设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物质秸秆垃圾

■ 朱 彦

一、农村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问题,首先是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整治。要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加强村民的保洁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是农村垃圾面临着范围广、任务重、清运处理困难的难题。科学高效的垃圾处理网络是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的根本保证。就目前农村实情分析看,农村垃圾运送关键是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模式非常适合农村面貌提升的相关要求,将远郊村卫生管理纳入城乡一体化统筹管理,按照“村收集、区运输、市处理”的原则,建立长效机制,由区环卫局负责协调在组建好保洁队伍的远郊村,实施中转站建设,并配备相关车辆,进行垃圾的中转运输,使农村垃圾及时快速运至垃圾处理厂,做到日产日清。科学处理农村垃圾,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随处乱扔的千年陋习,不仅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只要我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有配套的政策法规,通过积极地探索实践,随着大胆破解垃圾处理这道难题,必将有力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高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二、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

农田是最大的风景,农业是最大的生态。一些地方随处可见,农药包装废弃后,大多被丢弃在田间。在一些农田“三不管”的卫生死角,有的堆满建筑垃圾,有的满是等待焚烧的秸秆。多年来,由于日积月累,不少农田中的垃圾逐年增多,这些农田垃圾有的来自地里的废农膜,农民打药下种后随手丢弃的农药瓶、种子袋,也有随农家肥运到地里的塑料袋、煤碴、砖块,还有收获瓜菜后清理出的烂菜叶、枯瓜蔓。在一些城边村,离工业企业较近的地块,城里的生活、建筑垃圾随意往地头、树间、路边、渠畔倾倒,同样对农田形成污染,不少农机在田间作业时,不是被碰坏犁铧,就是被烂铁丝、废地膜缠绕了旋耕机具,甚至堵上了播种机垄眼,不但损坏了机具,还造成耕作播种时耕作深浅不匀与缺苗断垄。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逐年增多、农机作业面积与种类的上升,此类矛盾也更加突出。

我国每年约产生秸秆7亿吨。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相当多的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被粗放利用的秸秆大部分只用于烧火做饭、饲养牲畜、盖棚、取暖与肥田等。虽然,我国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但薪柴、秸秆等生物质仍占消费总能量的50%以上,是农村生活中的主要能源。然而,受到现阶段生物质收集手段、运输方式和高效转化与利用水平等技术瓶颈困扰,严重污染环境,导致城镇地区PM2.5超标和乡村地区能见度下降等。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影响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成为一个尚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超过了18 亿亩,每年有丰富的秸秆量产生。巨量的生物质秸秆,由于没有很好的技术来利用,仍大部分被废弃与焚烧处理。不仅造成了令人痛心的资源浪费,也给环境(大气、水质和土壤)的恶化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和推广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高值综合利用生物质秸秆资源,已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植物生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是世界上唯一可预测的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燃料的可持续资源。对于稻秆,要鼓励农民将其粉碎回填;果树枝条较为粗壮,必须依托专业公司将其在机器中粉碎,并用作生活能源或有机质肥料;豆秆和玉米秆则是优质的动物饲料。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同时又保护生态环境并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我国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在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现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社会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从源头上分类处理农田垃圾,通过分类处理变废为宝,一定程度上缓解田间地头各类秸秆处理的“老大难”问题。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给农田废弃物的利用方式提供了参考,为节约型社会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作出贡献。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林木加工边角料等),是转化生物质能源(固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航空燃油、厌氧消化沼气、生物质热解气和生物质发电等)、生物基材料和功能化学品等方面的宝贵资源。若基于拟构建的农林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平台和连续多口闪爆为龙头的技术支撑体系,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高效率、低成本和大宗量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纸浆、木塑板、饲料、燃料、功能保健食品和高纯特效药品等),将不失为一种现时代稳定基础农业地位、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拉动地方经济、改善村镇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的新举措。作为当前农林生物质废弃物预处理的现实可行手段,汽(气)体闪爆技术显现出高效、快速和适于规模化处理的独到优势。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农林废弃生物质生产燃料和石油化工产品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石油炼制和石化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继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之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已进入工业生物技术阶段,其核心部分就是生物炼制,即用生物质来生产能源和各种化工产品与生物。

在化石能源渐趋枯竭以及巨大的环境压力下,以农林废弃物、油料植物为原料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加大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农业生物质能源发掘利用,不仅可解决农民的增收和“三农”问题,还可解决目前中国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生物质既是可再生能源,也能生产出上千种的化工产品,且因其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与环境友好,又胜化石能源一筹。另外,它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产废弃物、有机垃圾等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为原料,使之无害化和资源化,将植物蓄存的光能与物质资源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堪称循环经济之典范。现代生物质产业是利用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生产生物质化学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以及生物基功能材料的一个格外引人关注的新兴产业。尽管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将使人类不再过分依赖化石能源,目前我国已经是生物技术大国,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位居第一,然而这些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却较为落后,需要通过努力发展成为生物技术强国。

三、摆脱农村垃圾围村处理模式

农村垃圾处理必须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污染、谁付费”,“少扔垃圾少付费”的原则,促使农村居民自觉服从垃圾管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支持和配合农村垃圾管理工作的开展,自觉投工投劳、出钱出力,并尽量将垃圾减少乃至消失在农户。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首先是减量化,就是要从源头上避免、消除和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最终减少垃圾的处理量。其次是资源化,就是提高垃圾中资源的回收率,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再生利用,将垃圾“变废为宝”。第三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减量化要求牢固树立资源节约的理念,资源化是减量化的载体,无害化是生活垃圾管理的核心,也是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技术保障。

在镇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主干道沿线村,科学规划城乡垃圾处理,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完成农村存量垃圾集中治理。户分类就是农户每天自行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桶、垃圾池、垃圾箱。农村垃圾经过农户分类后,应完善分类垃圾的收运体系建设,其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应集中进行分类收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以就地就近进行处置。村收集处理就是由村安排保洁员每日将辖区内垃圾桶、垃圾池中垃圾分类收集,用小四轮转运到镇垃圾中转站。环卫所收取电费、人工转运费和填埋费;镇转运(处理)是由环卫所将各村可转动垃圾箱的垃圾及时转运到垃圾中转站和村级送来的垃圾集中压缩填埋处理。环卫所按各村可转运垃圾箱收取费用。

在农民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生活垃圾总量少的偏远村,推行“户分类减量、组回收利用、村集中处理”的就地处理模式。户分类减量就是农户先对各自的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数量;组回收利用就是各村以组或自然村为单位,安排保洁员将农户分拣出的可回收利用垃圾定期、定价组织回收;村集中处理就是由村上将农户分拣出的不可回收垃圾通过“埋一点”、“沤一点”、“烧一点”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做到垃圾不出村。

农村垃圾以村组为单位,按照因地制宜、适度集中、方便投入基本原则,各垃圾收集点由所在村组负责日常管护。村、社区负责地埋式垃圾池日常管护,以及环卫人员用三轮车定时将各垃圾收集点中垃圾运送到地埋式垃圾池中。垃圾清运车由各乡镇负责管理和使用,并聘请管理驾驶作业人员。首先在聚居区域中心点投资修建规范化垃圾收集点,供群众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并指导村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其次为每个行政村、城乡结合部及县乡道路主要段落修建智能地埋式垃圾池,配备清运三轮车并落实人员,定时将垃圾清运到所在区域的地埋式垃圾池;然后各镇定时将所在区域地埋式垃圾池中的垃圾清运到全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最后根据人口居住等情况,分片区修建综合性垃圾处理场,将所在片区内乡镇清运来的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

加快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主干道两边的居民集中区摆放大型可转运垃圾箱;在居民集中区摆放分类垃圾桶;农村环卫保洁员按标准配置“一车、一铲、一钳、一帚”和保洁服;完善垃圾中转站和处理设施。抓好农村环卫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完善镇环卫专业队伍,全面负责集镇的环境卫生、主干道沿线行政村生活垃圾转运填埋处理;各村要按人口标准配足保洁员,负责各村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公共区域清扫工作。

农村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收集管理工作可以通过组建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化公司来进行。这种市场化的公司宜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进行统筹、合理、有效的布局,其收集系统从减少运行成本、充分利用资源出发,品种不宜过于单一,应同时对农村垃圾中的所有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实施统一的分类收集,然后再分别进行相应处置(或再生利用、或集中处理)。可以探索建立产销联盟,更好地减少回收成本,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四、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新模式

一是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开展垃圾分类减量,重点引导农户参与干湿分类,易降解的厨余垃圾堆肥返田,一般生活垃圾进入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筑垃圾不得进入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经济激励办法,鼓励优先利用农家超市、再生资源回收点等现有设施,建立覆盖村镇的资源回收体系。探索研究依法收运处理农村废弃电池、农药瓶等有毒有害特殊垃圾的有效办法。研究制定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化、社会化的支持政策,拓宽垃圾处理途径,鼓励采取公开竞标等方式选择专业保洁队伍或保洁公司。

二是狠抓落实,持续开展清脏治乱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的“三大堆”、坑塘沟渠等历年积存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彻底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镇城管分局联合镇督查办、镇文化服务中心对村头、村边、进村路等重点部位清脏治乱工作进展进行全面督查,将发现的卫生死角等问题下发,各社区建立问题台账,动用挖掘机、推土机等专业机械和人工清理,就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整改。

三是完善工作管理制度,稳定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监管的标准及规范,不达标的设施设备和处理方式要及时整改。以“纵横到边、覆盖全镇、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网格化监管为举措,实施网格管理履责的监管机制,构建一个“集镇为面,行政村为网,自然村点为格,巷道河流为线,重点区域为点”五位一体“全覆盖、无盲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格监管模式,按保洁责任区域和保洁质量要求进行治理工作监管,达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作业要求。着重在垃圾处理上探索长效机制,规范垃圾存放,从根本上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确保环境卫生能够长效保持。按照“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工作运行机制,配备清扫车和敞开式保洁桶,建设垃圾中转站,不断加强垃圾处理设备建设,及时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彻底改善城乡“脏、乱、差”现象。强化多重举措,加强硬件配置,及时清运生活垃圾,确保垃圾长期有地运,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干净整洁。

四是结合地域实际,就近处理建筑垃圾。着重抓好建筑垃圾、大棚蔬菜垃圾的清理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配备专门保洁员管理。建筑垃圾填埋场是各社区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废旧的坑塘、窑场等便利位置,选择方便群众投放的地点,统一安排恢复作物种植和绿化,建设园林式垃圾投放点。

五是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引导。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规定,健全完善党员卫生监督岗、党员责任区等制度,逐步形成“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城乡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同时,通过村规民约修订,依托新型农民学校教学网络等平台,加强教育引导,规范引导群众到指定的垃圾投放点投放垃圾,形成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人人受益、人人都要作贡献的良好氛围,把文明意识、卫生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猜你喜欢

生物质秸秆垃圾
生物质挥发分燃烧NO生成规律研究
垃圾去哪了
《生物质化学工程》第九届编委会名单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造纸与生物质材料》(英文)2020年第3期摘要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生物质碳基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