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的人格》节选

2019-02-20张元济编著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伍子胥无极楚王

张元济 编著

伍尚

节录左传·昭公·二十年,此为民国纪元前二千四百三十三年间之事: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王执伍奢。……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

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従为愈。”

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杀之。

《左传》原注:将有吴忧,不得早食。

楚国的奸臣费无极,一天对国王说道:“太子和伍奢谋反,不久要在方城之外举事了。”

楚是春秋时代的国名,国都在现今湖北省江陵县地方;国君受封的是子爵。那时国君是平王,他的太子名建,他用伍奢做太傅,费无极做少傅,去教导太子。伍奢为人很正派,忠于太子;费无极却和他相反,常常要说太子的坏话。

国王听了他的话,就把伍奢拘禁起来。

费无极还不肯罢休,又向国王说道:“伍奢的两个孩儿,都很能干,倘然到了吴国去,我们一定不得安宁;莫若趁此机会,藉释放他父亲的罪为名,叫他们回来。他们心地很好,必定肯听的。若不这样办,免不掉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害。”楚王听罢,就派人传知伍氏两儿道:“快快回来!我赦免你父亲的罪!”

吴也是春秋时代的国名,在现今江苏安徽两省境内;接连楚国。

那时伍奢的长子伍尚,正做着棠邑大夫,接见了来使,便去劝他兄弟伍员道:“你快到吴国去,我情愿回去一死。我的聪明,赶不上你;我去送命,你来报仇。国王既然说子能回朝,父可免罪,我们怎么可以不去?全家骨肉,平白地被人杀害,我们怎么可以不报?做人有几种美德:第一是孝,第二是仁,第三是知,第四是勇。什么是孝?拼却性命去保护老父的安全,这便是;什么是仁?估量着有成效的去做,这便是;什么是知,挑选着担当得起的直前不辞,这便是;什么是勇?明晓得没有生路的也不退缩,这便是。倘然我们一同逃避,岂不是将老父遗弃?这是不可以的;倘然我们一同回去送死,岂不是将伍氏的声名,从此消灭?这也是不可以的。你的前程远大,好好努力!比起大家同归于尽,好得多了!”

棠是楚国的地名,在现今江苏省六合县;和吴国很近。伍员就是伍子胥,后来逃往吴国,走到昭关,几乎被追兵赶上,幸亏有只渔船渡他过江,才得脱身;在路上害病,他又吹箫乞食。到了吴国,吴王阖闾接位之后,很重用他;他力劝吴王与兵伐楚,打得楚国一败涂地,报了他的父兄之仇。

伍尚说罢,和他兄弟分手,回到楚国。伍奢在监牢里,听见他的第二个儿子没有回来,叹息道:“楚国的君王和他的臣下,恐怕有一天饭都吃不下了!”不久,父子二人同时被楚王杀害。

批评

《史记·伍子胥传》里,本来说楚国的使者到来,伍子胥劝他哥哥一同逃走;但是伍尚不赞成。我以为他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他知道他回去他父子都不能活的;但是不回去,楚王可以反过来说:“是你们不回来,我所以杀他的。”岂不是背了不孝之名?孝是人生的美德,所以他一定要保存着。

第二层: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及子胥,所以将报仇的责任,加在弟弟身上。自己一死,更可以激成子胥报仇的志愿。

伍子胥后来果然藉了吴国兵力,报了父兄之仇。据此看来,伍尚为人,对他的父能尽子道,对他的弟能尽兄道;他的人格,可算得圆满无缺。

猜你喜欢

伍子胥无极楚王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无极归一
千金小姐
楚王失弓新编
伍子胥出昭关
楚王爱细腰
楚王招贤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