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

2019-02-20李方犁黎红艳赵亚运

市场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背景互联网+大学生

李方犁 黎红艳 赵亚运

(广东理工学院 肇庆 广东 526020)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初步构建了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展了以“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创业基地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各学者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创了一个好局面。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校内教师与校外的企业兼职教师。其中校内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这部分教师有着丰富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教授知识方面主要是以相关理论为主,无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际中不能提前预防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应对。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提升。校外的企业兼职教师常作为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他们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教师往往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基于自身经验给予学生更符合现实需要的实际指导。但是这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像本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样及时、顺畅。他们往往以客座教师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没有形成体系化,因此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有清晰的规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阶段安排的课程不同。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安排,又要注意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耦合联动。既要注重以理论和实践课堂为主的第一课堂的建设,又要注重以创新创业活动、专业技能竞赛、社团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的建设。现实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设置并未形成体系。部分高校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统一纳入到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中。有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偏向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的安排,对于实践类课程的重视不足。重课本知识讲授,轻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支持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者共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申请相关项目资金的帮扶是现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必备要件。在现今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来源中,社会资金占据的份额较低。如何鼓励社会资本的流入,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值得政府和各大高校思考。有的高校盲目跟风,生搬硬套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措施,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园等,但是对于学校层面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往往投入较大,成效不足。在教师层面,很多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本身对于国家和学校层面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不多,不能及时正确把握政策动向,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

(四)创业观念不强

虽然政府和学校层面对于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和积极的创业指导,将创新创业融入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帮助学生创业。即使学生在校期间积极的参与到创新创业课堂当中,还是参与到创新创业大赛或者活动当中,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仍然是少数。毕业就业仍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创新创业经历能反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参加此类竞赛的目的有的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只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创业往往是就业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被动选择,在此情况下,由于时间仓促,前期市场调研不足,很难把握市场需求,即使创业也很难真正的成功。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互联网与教育产业结合。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利用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来成为现在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互联网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平台。也有学者认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题,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能的必然选择,是大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互联网+”背景下为高校创新创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互联网+”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

1.拓展了教师来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有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首先,“互联网+教育”实现了部分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慕课上可以随时学习观看,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往往是多位教师参与研发。主讲教师往往是教授级别,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互联网也可以做到及时反馈和交流。再者,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师组成同一教学团队,打破了传统校际隔离。最后,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企业家及时交流,在网上查阅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分享。通过“互联网+”,拓展了教师来源,有效解决师资缺乏问题。

2.降低了创业门槛

在互联网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实体经济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创业的门槛较高,特别是对于资金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我国的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互联网+”背景下,创业具有更多的选择,网络创业更受青睐。很多大学生的第一次创业尝试就发生在校园,例如网络淘宝店、约拍工作室、大学生跳蚤市场等。学生的创业尝试面临的资金风险更低,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创业中。

3.激发了学生热情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为核心,以教会学生知识和技术为辅助手段。注重创新精神的内化,在教学中要渗透创新创业精神,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有创新精神、有创业实践经历的学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做案例分享。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连接,技术上实现与企业家面对面,共同探讨在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通过问卷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可以全覆盖地收集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读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教师满堂灌模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二)“互联网+”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挑战

1.互联网技术要求更高

借助“互联网+”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和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加熟练的掌握互联网技术,在教给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相应的互联网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物联网、云技术及大数据等新工具。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会是一个大的挑战。

2.有更大的竞争压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创业的门槛更低,意味着面临更大的竞争。社会资金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往往基于该项目成果是否具有可行性、发展潜力如何以及能否带来可观的回报为前提。学生的创业方案计划可能在本校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代表着该方案一定更受社会资金的青睐。反而会给创业者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高校应重视创业学生压力的疏导。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

(一)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借助“互联网+”在一定程度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大学生创业经费不足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政府和学校的项目资金支持是大学生创业中除自身资金的主要来源。各大高校应抓住机遇建立健全社会资金的引入机制,积极的去寻求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特别是成功的校友,冠名创业风险基金,来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尝试或成果转化。对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一些项目可给予经费支持,为有创新创业精神但缺乏实践经历的学生提供结对帮扶等。

(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可以跨校际,跨专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也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新动向。通过培训交流,各个高校可将好的方法交流共享,好的经验推广共享。现今培训,特别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参会费及交通住宿费用等花费较大。需要学校层面相关培训经费的支持,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保障制度,为教师外出培训交流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三)注重学生情绪疏导

不管是在校内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还是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客观困难的存在,学生往往会由于一时的失利,打击积极性,甚至不敢再次进行创业尝试。因此,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还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考虑进来,在学生创业受挫时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进行心态调整,正确的去看待在创业过程中的失利。

猜你喜欢

背景互联网+大学生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