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在长期卧床压疮患者下肢DVT患者预防中的价值研究

2019-02-20唐丽燕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卧床压疮预防性

唐丽燕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指深静脉血液无法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后引发静脉回流障碍,可发于全身各主干静脉,其中下肢最为显著。其中多发于长期卧床压疮患者,由于下肢DVT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痛苦程度,因此选取合适方式控制下肢DVT十分重要[1]。现选取我科收治的长期卧床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长期卧床压疮患者82例,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54岁-86岁,平均年龄(71.68±2.31)岁,病程3 d-38 d,平均病程(18.34±3.16)d;观察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55岁-86岁,平均年龄(71.49±2.27)岁,病程4 d-38 d,平均病程(18.26±3.17)d,患者基础性数据并无较大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为传统护理方式,叮嘱其采用气垫床协助患者定期翻身,抬高患肢、避免过度勒紧腰带,也可采用吊袜等避免血栓。

观察组患者则为预防性护理。首先成立预防性护理小组,对患者多发问题进行分析,继而制定预防性护理方式。分析后认为主要从生活、疾病控制等方面进行干预。(1)疾病控制:避免血流滞缓。血流缓慢常会使得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因此需制定定期翻身计划。床头设立翻身卡,每次翻身时进行记录,避免不良状况。同时翻身时也为其进行床上下肢活动,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护理时防止显露内皮胶原纤维,附着血小板释放活酶血栓。临床护理时提升静脉穿刺技能,避免反复单一位置穿刺。同时分析患者静脉血栓史,对出现过类似问题患者重点照顾。(2)生活干预。生活干预主要分为饮食和运动等方面,饮食指导中多摄入高维生素和热量食物,重视低脂、清淡饮食。多摄入水分,控制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困难引发腹内压提升,继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3)运动干预主要为床上活动,其中主要为膝、趾、踝等关节伸曲,多举腿,也可采用气压仪治疗。每天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和足踝外翻运动,每次至少20 min。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下肢DVT状况以及下肢浮肿状况。每天观察患者下肢温度和颜色以及肿胀程度,同时测量双侧足踝和小腿周径,当患者肢体周径大于正常周径3 cm时需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即可判定为下肢DV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下肢浮肿7例(17.07%)、下肢DV T 6例(14.63%);观察组:下肢浮肿1例(2.43%)、下肢DVT 0例(0.00%)。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下肢浮肿和下肢DVT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长期卧床压疮患者常会出现下肢DVT,也为严重并发症,近年此种状况逐步提升。血栓形成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以及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因此选取合适方式进行预防便十分重要[2]。

常规性深静脉血栓护理中都为重视下肢按摩或运动,但护理系统性弱,因此患者发病几率较高[3]。本次主要采用预防性护理,此种护理方式主要特点为提前分析患者常见问题,之后制定护理计划。由于将引发患者下肢DVT的状况进行提前分析,因此多数问题都可得到控制和免。在为患者翻身时也制定翻身卡进行制度性控制,同时进行下肢运动,通过此种方式提升整体干预效果。同时也通过防止各种意外状况进行干预,有效提升干预效果[4-6]。生活干预时更为重视饮食干预和运动控制。分析预防性护理后患者整体状况可知,观察组患者下肢浮肿和、下肢DV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知,为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整体状况,预防下肢DVT。

综上所述,为长期卧床压疮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时可有效防止下肢DVT,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卧床压疮预防性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