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中的效果

2019-02-20裴艳娟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程序化消化

裴艳娟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指在消化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属于一种根治性手术[1]。应用于临床中,能够针对早期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一次性切术一定面积浅表病变的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难度处于较高水平,故而有必要在治疗中辅以有效护理干预,以促使治疗效果的提升。本院围绕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中护理措施干预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2月接受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患者72例,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5岁-80岁,平均(52.3±1.4)岁,其中上消化道系统疾病18例、下消化道系统疾病18例;B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6岁-81岁,平均(52.4±1.3)岁,其中上消化道系统疾病19例、下消化道系统疾病17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及身心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疾病情况及身体状态,记录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史;将手术过程、操作、效果及目的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病情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使护理服务更具个体化;(2)术中检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术中采用生理盐水对患者患处进行冲洗,针对出血点及时采取电凝止血,观察患者分泌物分泌情况,及时清理口腔异物及分泌物,确保其呼吸通畅;对于上消化道患者,可在口内安放口垫,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对于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应在插管后安放体位,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3)术后护理。术后及时将患者送回监护病房,认真填写护理手术记录单,将手术相关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信息告知患者;患者麻醉苏醒后观察其生命体征,并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限制,术后24 h禁食禁水,可通过输注营养液以维持正常营养供需;肠道恢复蠕动及通气后可给予流质饮食,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可逐渐过度至半流质饮食及普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确保每日正常营养物质摄取。

B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包括病情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胃肠镜指导、麻醉管理及术后病情检测等工作。

1.3 研究指标 出院前1 d观察护理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及护理满意评分。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问卷项目:住院环境、护理技巧、沟通状况、护理态度,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 21.0研究数据。无序分类资料以率(%)表示,采取χ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并发症发生率2.78%(1/36),低于B组的22.22%(8/36),其中A组术中出血1例,B组术中出血4例、感染2例、穿孔1例、迟发性出血1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33)。

2.2 手术时间及护理满意评分对比 A组手术时间及护理满意评分分别为(112.26±5.25)min、(92.05±1.14)分,B组手术时间及护理满意评分分别为(139.32±5.22)min、(71.16±1.16)分,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1.930, 77.066;P=0.000, 0.000)。

3 讨论

以往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中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按照常规护理内容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观察患者病情状态调整治疗措施,以确保治疗顺利实施。在临床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但患者术后仍旧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手术治疗时间较长,极易受内外在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程序化护理是临床一种新型护理措施,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拟定护理干预措施,具有个体化、针对性等特点,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本研究结果,A组经程序化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2.78%),低于B组的(22.22%),手术时间控制在良好时间范围之内,护理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护理人员能够在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于术中及术后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使其以良好身心状态面对治疗及恢复,最大程度上对治疗效果及患者恢复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下进行黏膜剥离术中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水平,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程序化消化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伴有系统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护理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ROS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