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增速放缓折射出持续减税效应

2019-02-19

税收征纳 2019年5期
关键词:非税财政收入增幅

远 见

据国家财政部4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2%。从主要税种收入情况来看,减税效应已经显现,相关税收增速出现放缓。前瞻后续财政运行,一方面,今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要加力提效,重点领域支出需要保障,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由于一季度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减税效应持续显现,加之我国财政收入在一季度保持小幅增长,实现了良好开局,随着今后减税效应的持续显现,税收增速也会继续放缓。

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大见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从当日公布的财政数据来看,减税效应已经显现。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4%,增幅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主要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涉及小微企业税收等普惠性减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具体来看,一季度,增值税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个税同比下降29.7%,增幅同比回落50.4个百分点;关税同比下降6.8%,增幅同比回落13.1个百分点。此外,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加快了出口退税进度,出口退税同比增长32%,增幅同比加快20.3个百分点。

在非税收入方面,一季度总体保持增长,同比增幅为11.8%,主要原因是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应对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主动挖潜。与此同时,涉及降费政策的有关收入继续下降。从财政支出来看,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为24.9%,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同时,扶贫、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教育等重点领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1至3月份的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56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338亿元,同比增长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8318亿元,同比增长6.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46706亿元,同比增长5.4%,非税收入6950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国财政收入运行平稳,中央和地方收入均保持小幅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2%,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3个主要税种合计增长14.7%,支撑全国财政收入增长8.8个百分点。31个地区中,7个地区地方级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区域看,中部地区收入增长较快,增速达到10.8%。

据悉,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29.7%,增幅同比回落50.4个百分点。关税同比下降6.8%。此外,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加快了出口退税进度,出口退税同比增长32%(体现为财政减收),增幅同比加快20.3个百分点。减税效应持续显现。一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1.8%,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同比增加较多,三项合计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10.3个百分点,支撑全国财政收入增幅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涉及降费政策的有关收入继续下降,反映出政策执行情况良好。

再就是,重点行业税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收贡献度提升。一季度,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5个重点行业税收同比增长10.9%,快于总体税收增速3.4个百分点。制造业税收增长11.8%。总体看,一季度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相继实施的背景下,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在合理区间,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地见效。从后期收入看,深化增值税改革的相关措施,将给财政收入增长带来更大压力。但随着企业负担的明显减轻,市场活力的不断激发,也将夯实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全年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二、宏观经济运行稳定将夯实财政增长基础

前瞻后续财政运行,一方面,今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要加力提效,重点领域支出需要保障,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对此,有关人士指出,考虑到地方财政,尤其是基层财政面临的收支平衡压力,中央财政将通过适当增加赤字规模、增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同时,财政部还将指导地方开源节流,积极安排预算。从后期收入看,深化增值税改革的相关措施,将给财政收入增长带来更大压力。但随着企业负担的明显减轻、市场活力的不断激发、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必将夯实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全年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有望实现。

从后期收入看,深化增值税改革的相关措施,将给财政收入增长带来更大压力。但相信随着企业负担的明显减轻、市场活力的不断激发、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必将夯实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全年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有望实现。据悉,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支出进度为24.9%,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提供了资金保障。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同时,集中财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重点领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的要求,将进一步督促中央部门和地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中央财政带头严格控制部门支出,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压减3%左右。同时要求地方比照中央做法,从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开支。目前来看,中央部门压减一般性支出比例超过5%,各地压减一般性支出力度也很大,有些地区也超过了5%。此外,1至3月份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300亿元,同比下降6.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03亿元,同比增长6.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3297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9.5%。

一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1.8%,这会不会是税减下来了,费又增加了?“一季度非税收入总体保持增长,并不是涉企收费增加了。涉及降费政策的有关收入,仍然呈继续下降态势。”李大伟解释说,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同比增加较多,三项合计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10.3个百分点。这是各级财政部门主动挖潜,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的重要举措,以平衡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收支矛盾。

与此同时,涉及降费政策的有关收入继续下降,反映出政策执行情况良好。一季度,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同比下降0.8%,增幅同比回落14.3个百分点,其中,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影响,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7.2个、22.4个百分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2.2%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下降0.1%。为平衡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收支矛盾,各级财政部门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拉动非税收入增长。财政支出方面,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在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提供了资金。

三、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效应将会持续显现

据悉,今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自1月1日起,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将增值税免征额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50%幅度内减征部分地方税种和附加;扩展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此项政策中仅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就惠及1798万家企业,占全国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营企业。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印发减免上述地方税费政策操作文件,明确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0%的税额幅度顶格减征,最大限度减税让利。二是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自1月1日起,新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全面实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正式落地,1至2月份约4400万纳税人享受到该政策。提高“起征点”和实施专项附加扣除,约8400万纳税人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落实按投资额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此项政策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正在抓紧制发操作文件。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将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三是深化增值税改革。自4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并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试行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对降低税率水平后纳税人的增量留抵税额按条件予以退还。

在降低政府性收费上,今年也有不少举措:自7月1日起,减免不动产登记费;扩大减缴专利申请费、年费等的范围;降低因私普通护照等出入境证照、部分商标注册及电力、车联网等占用无线电频率收费标准;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民航企业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降低一半;至2024年底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减半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并授权各省(区、市)在50%幅度内,对地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减征此项收费。

在今年的减税降费里,个人所得税的下降应该说对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今年一季度的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下降了50%。应该说更大力度的还利于民,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一点,花钱的能力更充足一些。再就是,现在整个市场供应条件还是非常好,市场竞争很充分,老百姓的选择面也很宽,对整个消费的促进还是有非常大的好处。

从活力来讲,减税特别是增值税的降低,还有社保费用的降低,应该说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企业的投资意愿、创新活力和用工的潜力,同时也能很好地带动消费,创造市场的活力。这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对政府的政策有更强的信心,减税降费是一个能够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的政策。

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现在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实施,减税降费给大家的预期,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一季度整个数据来讲,经济增速能够稳定在6.4%,说明我们的政策效应在发力,而且现在看到整个政策后续的一些效应还在更新,相应的政策组合拳还会继续出来。尤其是今年的减税降费的力度之大,应该说既增强了经济的活力,同时更加增强了整个全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猜你喜欢

非税财政收入增幅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2022年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声 明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
论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