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19-02-19顾双雪

新农民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文化

顾双雪

(晋宁区委党校,云南昆明 6506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达到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乡风文明是保障,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做好保障工作,必须加强乡村的文化建设,用文化振兴乡村。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要达到的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其中就包含振兴乡村文化;另一方面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助推乡村振兴。

1 乡村文化现状

乡村文化是指“在乡村社会中,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社会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乡风民俗、社会心理、行为方式为主要内容,以农民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型”(这里的乡村指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乡村文化指农村文化)。目前乡村文化的现状令人堪忧。

1.1 乡村文化衰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农村的方方面面都在向城市靠近,甚至一些地区的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这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表现,值得高兴,但这背后存在的隐患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逐渐消失,乡村文化进一步衰落。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乡村文化呈现衰落趋势。衰落的原因主要有:(1)乡村文化无人继承。农村条件艰苦、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来源少,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向经济发展的大城市,乡村只剩下993861队伍,乡村老龄化、空巢化严重,出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无人继承的局面。村民知识水平低下,没有文化的占大部分,思想落后、素质不高,没有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也没有传承优秀文化的能力。即使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大部分都不愿意重新回到农村,农村传统优秀文化依然无人继承。(2)乡村文化受城市文化冲击严重。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城市文化进入乡村,乡村文化被动地承受着现代性的冲击。在城市文化的裹挟下脆弱的乡村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乡村社会原有的礼俗秩序遭到破坏,乡村文化的社会根基发生了动摇,传统意识和现代意识相互碰撞、相互影响,造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有的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同化,但是同化的不彻底,导致乡村文化不够“土气”,也不够“洋气”,丢失了之前的原汁原味,毫无特色可言。(3)政府对乡村文化的认识不够,投入不够,引导不够,宣传不够,保护不够。受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到处都在抓经济,特别是县区政府,乡村文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抓起来直接不要。现在很多地方的村委会工作人员,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对乡村文化一知半解,特别是在提倡城乡融合发展的今天,片面地认为学着城市干就能达到城乡融合,错误的借鉴,有的甚至生搬硬套,很多乡村文化场地被破坏,被重建,乡村文化在改造、重塑的过程中面目全非。

一些有文化价值的文物被评为“县级文物”或者“省级文物”,但是由于财政资金紧张,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较少,文化载体的消失,导致文化的消亡。

1.2 乡村文化自信缺失

乡村文化不断衰落,乡村文化自信也在不断缺失。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主要有:不再尊崇乡村价值观。认为传统价值观念如老实、本份、勤劳、守信、善良、纯朴、助人为乐,这些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不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是谋略、投机、善变、机巧,会察言观色、阿谀奉承的人似乎“混得”都不错,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认为结果远远比过程更重要,笑贫不笑娼,传统乡村所尊崇的那些观念过时了。乡村就是落后、愚昧、保守、无知的代名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往往被城市人看不起,处处受人冷眼,遭人嘲笑,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农村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己都嫌弃农村,认为农村一无是处。认为乡村传统节庆没有价值,甚至比较老土,不如过洋节有面子、有品位,瞧不起家乡的历史文化。认为那些传统技艺、民间艺术都是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不值得学习,没有保护和传承的价值;认为农村没有前途,留在农村没有出息,体现不出来人生价值,以离开农村为荣,以留在农村为耻,认为城市文化比乡村文化优越,城里的月亮比乡下圆。向往甚至盲目崇拜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

乡村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受城市化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反而被鄙视。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一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农民工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是城市的建造者,清洁者。但是受工作环境及农村生活习性的影响,甚至收入的限制,他们的形象往往是衣服破旧、满身污渍,似乎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城市人对农民工产生厌恶,所以在城市,经常会有城市人与农民工发生冲突,一些媒体也带着有色眼镜进行报道,久而久之,很多人对农民工产生偏见,对乡村也比较排斥,乡村自卑导致乡村文化自信缺失。

2 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辩证关系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就是乡村振兴,在文件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要遵循七个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在《乡村社会学 》一书中,认为乡村的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推进,首要任务是发展乡村经济,逐步实现乡村的工业化,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二是推进乡村的城镇化水平,搭建乡村与城市沟通和交流的纽带,形成乡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带动乡村提高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目前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小城镇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推动政治的民主程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要用民主政治取代过去的封建势力和独裁统治,建设现代化程度高、凝聚力强、居民参与度高的乡村社区,让乡村居民实现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在乡村地区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和团结友爱精神,使得乡村居民思想与时俱进。从乡村全面发展到乡村全面振兴,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乡村振兴要求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乡村振兴能够让乡村文化得以振兴。同样,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得好,发展得好,乡风民风就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能相应的提高,社会环境稳定,人们能安居乐业,专心发展经济,相应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富裕,乡村的各个方面都能得以发展,乡村振兴也才能实现。

3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开展农村诚信建设专项治理,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加强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濒危优秀农耕文化抢救工程,建设农耕文化示范区。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古树名木、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推进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生态文化村建设。保护、传承和发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族歌舞、民族节庆、民族体育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开展“一县一特色”民族艺术之乡建设。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在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不少于1个由县级政府购买的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农家书屋和乡愁书院建设。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

(4)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支持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5)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时代新风,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农村红白喜事倡导性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普遍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以党风带民风、淳乡风,通过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其亲属、朋友及身边群众反对铺张浪费。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等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倡导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加强农村科普工作。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