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滨水基础设施构建初探
——以布鲁克林大桥公园为例

2019-02-19霍韦婧林思雨邱志鑫陈楠马洪川

关键词:布鲁克林滨水大桥

霍韦婧 林思雨 邱志鑫 陈楠 马洪川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一、“公园城市”提出背景

1.1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矛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城市发展的新传奇。但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问题,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空间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改变不好的城市现状,建设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城乡是我国人民和政府共同的期望和目标。

1.2 我国城市建设理念发展

我国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重视山水园林在城市景观空间塑造上的应用。改革开放后,以人为本和生态保护思想开始得到重视。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从注重形态向形态与生态并重转变,强调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空间的完美结合。现今中国的城市建设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城市建设理念亟需转变和完善。

二、公园城市内涵及实践概述

2.1 公园城市的内涵

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以人民为中心”是公园城市的核心思想。公园城市一经提出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学习探讨,这一新兴的理念必将引领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新思潮。

2.2 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及实践路径

公园城市包括“共享、绿色、协调、创新、开放”五大发展理念,下面具体介绍这五大理念的内涵及其实践路径:

(1)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将公园游憩服务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幸福家园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公平和活力多元。

(2)生态筑基,绿色发展:将公园城市格局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的基础性配置要素,更强调城绿共荣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3)城乡并举,协调发展:将区域风景休憩体系构建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更强调互促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建构。

(4)美丽引领,创新发展:将公园化的城市风貌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更强调美丽怡人的城市景观风貌塑造。

(5)多元共生,开放发展:将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作为促进社会善治和文化传承宣展的场所平台,更强调和谐繁荣的城市公共空间营建。

对这五大理念的实践需要从多层面多要素出发:构建区域统筹、城乡协调、系统完整、内外联通的生态绿地网络;基于不同人群、不同游憩需求配置多类型、多层次的公园体系;提升开放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丰富多元的美好生活需求。

公园城市的建设融合了人文生态与城市形态多要素发展,作为保障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基础设施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有效的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研究问题,为此我们以景观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研究。

2.3 景观基础设施对公园城市的建设意义

基础设施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但其往往因为功能单一且活力缺乏而脱离城市景观和生活。公园城市建设正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低利用率的城市设施,对它们进行更新改造,使其融入城市公园体系。

景观基础设施是结合了城市的社会文化需求的基础设施;它不仅起着保障城市运行的基本功能,还起到了提供公共开放空间,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作用。由此可见景观基础设施与公园城市的建设目标相符,对公园城市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乃至能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必要内容。下面用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的改造案例来探讨景观基础设施对公园城市的建设意义。

三、景观基础设施对公园城市建设意义——以布鲁克林公园为例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改造项目于2018年获得了ASLA通用设计类杰出奖。于废弃工业码头上修筑水岸公园,增加亲水空间,提升防洪功能,完善滨水生态结构。公园位于东河东畔,从曼哈顿大桥北面的杰伊街向南延伸,穿过布鲁克林大桥,直到南面的大西洋大道。绵延2.0km,面积为34km2。

公园前身为用于航运的工业码头,负担着交通、仓储、防洪功能,20世纪后期渐渐弃用。为修补滨水地区工业衰落导致的滨水环境破坏,纽约市在1981年通过了滨水地区复兴及海岸资源法案,促成纽约水岸空间复兴计划,布鲁克林区被囊括在内。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改造项目由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MVVA)主持规划设计,于2010年完成了首期工程并对外开放,成为复合公众休闲游憩、科研教育、生态保护、文化延续等功能的特色滨水公园。在桑迪飓风中,体现了合格的抗洪能力。[3]公园将六个码头加以活化,带状生态景观将其串联,拥有极高人气,影响深远。布鲁克林公园大桥荒废码头到活力滨水公园的蜕变,引起了我们对基础设施生态活化方式的思考。

3.1 公众参与,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公民自我意识觉醒,美国公园规划设计中,公众参与观念全面引入规划过程。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意在建立一个为居民服务的滨水活动场所,优先考虑居民的使用期望,进行公园设计。

设计师与当地居民、社区团体进行了约300次会议,来收集居民意愿。1999年,一位来自布鲁克林高地区的居民在会议中说道:“我年纪大了,靠着固定的收入生活。我大概难以再去乡下度假,但我希望能够在晚上到公园的东河边走走,把脚放在水里,看看月亮的倒影。”设计师由此得到居民需求,认识到景观不能维系公园长期发展,增强居民与水岸的互动,才能使公园长期具有人气。

设计师丰富了水岸边缘的活动形式,园内包含广场、草坪、石阶、运动场等多种空间。根据人群特征设计活动场地,为儿童布置小尺度的活动设施,通过慢行系统、软质铺装确保儿童活动安全。公园38%面积为甲板,可承担重量有限,承重评估后,将承重尚可的2号、5号码头改造成草地球场和硬质运动场,供青年运动。码头用无障碍通道连接,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安全步行空间。举办皮划艇比赛、电影节等活动吸引人群。事实证明,丰富的水岸活动为居民期待。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的公众参与制度,使多方利益群体得到发声渠道,并参与决策,让规划有清晰方向,减少矛盾,得到长久活力。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基本,最大限度发挥社会、经济、文化价值。

3.2 生态恢复,品质提升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所处低洼地貌迫使其必须面临潮汐压力和雨后洪水压力。在纽约水岸空间复兴计划引导下,公园试图恢复当地原本盐沼湿地的地貌特征,完善滨水生态环境,提升防洪能力。这类工程设施还将营造居民日常活动空间。

公园通过改变地形、驳岸改造、盐碱地带植物种植修复滨水生态,成为弹性水岸公园,在飓风、洪水等灾害来临时,保护周围社区安全。根据纽约 100 年泛洪区地图,公园整体地形抬高,1号码头甚至抬高9.1米,计算得出2045年海平面高度将上升2.4米,植物根系的种植高度便提高到了2.4米以上。园内运用多重土丘减缓水体冲击,作为洪水防御工程同时,阻隔来自高速公路的噪音,丰富景观塑造。

公园将1200m多的垂直驳岸改成了抛石驳岸,水流可以通过抛石的缝隙,减少直流冲击力,更加稳固。抛石堤岸能够提供灵活座位、船只入水的斜坡,并起到遮挡植物、改善海洋栖息环境和应对潮间带生态变化的作用。为提升防洪能力,用水泥做成防护套加固1900根码头柱。公园拥有完善的雨洪管理系统,平时公园70% 的灌溉都来自雨水的收集和公园用水的回收利用。

1号码头建设成盐沼湿地,在原本结构上改造,拆除脆弱的桩柱结构,原地修建石堤,做成盐沼,于边缘地带形成新的潮间区域。15选择种植当地能够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运用含砂质70%-80%的土壤,加大水流冲刷盐分的力度。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在生态保护修复的探索,通过了桑迪飓风的考验,飓风过后,5天便重新开园。设计师了解当地水文情况,完善防洪功能,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将其融入到公园景观,充分发挥了实用性与观赏性。

3.3 多元活力,文化延续

为维持活力,公园内6个码头赋予不同的主题,加以多样化空间营造。在活动场所设计中,尽量保留工业码头结构,大量运用原有废弃材料,将其作为基础结构或者活动空间,保留工业文明历史印记。

1号码头能欣赏布鲁克林大桥和港口风景,乘坐东河渡轮和水上出租;2号码头上有篮球场、手球场、地滚球场、健身场地等;3号码头可以躺在草坪、土丘享受日光浴,也可以在有历史印记的台阶上观景;4号码头为沙滩,丰富水岸边界类型,随着水质改善,将有更多水上项目;5号码头为体育场,能踢足球,能野餐、钓鱼等;6号码头布置了排球场地和秋千、沙坑、水乐园等游乐场地。公园还提供公共艺术展览场地,艺术性的节点景观使公园生机勃勃。

伴随着丰富活动的同时,公园保留码头时期结构风貌,进行修复加固,形成独特的后工业景观。2号码头的运动场保留原有仓库结构。公园的花岗岩也多取自纽约其他地区拆毁的大桥。

公园多元场景、生活碎片令它丰富多彩。工业文化融入到景观塑造与基础设施改建中,避免千园一面,发展同时,铭记历史。

3.4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经验小结

布鲁克林公园尊重居民意愿,创造多样水岸互动空间。并修复盐碱湿地生态,保留历史遗迹。基础设施加以改造,融入居民日常活动。公园贯彻人文主义,合理分析基地,挖掘文化脉络,完善滨水生态格局,激发公园活力。对于我国公园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的成功建设,除了对使用者而言方便了生活、提升了环境品质还增加了当地区域的活力,为周边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积极作用。其建设的积极作用于影响,为我国公园城市理念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公园城市的建设需要调动多要素、多层级、多方面的和谐组织,而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国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的案例学习,提出以下契合公园城市发展需求下滨水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

(1)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增加公众参与对各环节的渗透度,以信息公开,意见共生的方法,搜集整理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实际需求愿景。

(2)高效保护城市居民利益的同时,促进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城市与自然密切联系的桥梁。通过科学理念及技术手法,高效地将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必要使用功能向结合,正如具有防洪功能的生态景观防洪堤。

(3)城市多元共生,促使区域协调发展。将多元要素妥善植入进基础设施空间,通过多样的空间形态营造出充满活力、多元共生的城市生命体。

总体来说,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背景下,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仍有很多的机遇与挑战,应结合具体设计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研究学习为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建设经验。

四、结论与建议

通讯作者:陈楠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 南宁

猜你喜欢

布鲁克林滨水大桥
布鲁克林成长记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数鸭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布鲁克林高地顶楼住宅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自杀的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