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2018年气候影响评价

2019-02-18蔡新玲雷向杰

陕西气象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南部陕南大部

郝 丽,蔡新玲,雷向杰,乔 剑

(1.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 710014;2.陕西省气象台,西安 710014)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2018年陕西省平均气温12.7 ℃,较常年偏高0.6 ℃,属偏高年份。

1.1.1 年平均气温 陕北、渭北8~12 ℃,关中南部12~15 ℃,陕南12~17 ℃。与常年比较:陕北偏高0~1 ℃,关中、陕南西部偏高0.5~2 ℃,陕南东部偏高0~1 ℃。

1.1.2 冬季(12—2月)平均气温 冬季(2017/2018)平均气温-0.2 ℃,较常年偏低0.2 ℃, 较上年(暖冬)偏低2.1 ℃,是近5年来最冷冬季。冬季平均气温陕北大部-6~-3 ℃,渭北-3~-1 ℃,关中南部、陕南北部-1~3 ℃,陕南南部3~5 ℃。与常年同期比较:除陕北北部偏高0~1 ℃外,省内其余大部偏低0~1 ℃。

1.1.3 春季(3—5月)平均气温 春季平均气温14.9 ℃,较常年偏高1.9 ℃,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值。春季平均气温陕北北部9~13 ℃,陕北南部、渭北11~15 ℃,关中南部、陕南15~18 ℃。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大部偏高1~3 ℃。

1.1.4 夏季(6—8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24.7 ℃,较常年偏高1.2 ℃,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97、2016年的第三偏高年。夏季平均气温陕北22~24 ℃,关中西部23~26 ℃,关中东部25~28 ℃,陕南汉江河谷25~28 ℃,秦岭浅山区和巴山山区23~25 ℃。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大部偏高0.5~1.7 ℃,关中大部、陕南大部偏高1~2.4 ℃。

1.1.5 秋季(9—11月)平均气温 秋季平均气温11.8 ℃,较常年偏低0.3 ℃。秋季平均气温陕北、渭北7~11 ℃,关中南部、陕南12~16 ℃。与常年同期比较:除关中平原部分地区偏高0~1 ℃外,全省大部偏低0~1 ℃。

1.2 降水

201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626.5 mm,接近常年(633.2 mm)同期,属正常年份。

1.2.1 年降水量 陕北、关中350~720 mm,陕南西部720~1 250 mm,陕南东部540~720 mm。与常年比较:陕北北部偏多2~8成,陕北南部偏多0~3成,关中大部、陕南大部偏少1~3成。

1.2.2 冬季降水量 冬季(2017/2018)全省平均降水量23.7 mm,较常年偏多14%。冬季降水总量陕北大部5~17 mm,关中大部、陕南东部30~60 mm,陕南西部8~30 mm。与常年同期比较:关中大部和陕南东部偏多2成~1倍,陕北大部和陕南大部偏少1~6成。

1.2.3 春季降水量 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145.5 mm,较常年偏多18%。春季降水总量陕北大部、关中北部70~130 mm,关中南部、陕南北部130~190 mm,陕南南部200~350 mm。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北部偏多2~8成,延安大部、关中西部偏多1~2成,陕南偏多1~5成,关中东部偏少1~2成。

1.2.4 夏季降水量 夏季全省平均降水量333.9 mm,较常年偏多5%。夏季降水总量陕北290~380 mm,渭北、关中西部300~410 mm,关中东部160~310 mm,陕南西部310~690 mm,陕南东部210~360 mm。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大部偏多2成~1倍,关中西部、陕南西部偏多1~5成,关中东部、陕南东部偏少1~5成。

1.2.5 秋季降水量 秋季全省平均降水量120 mm,较常年偏少29%,是2000年以来第一偏少年。秋季降水总量陕北、关中、陕南东部52~150 mm,陕南西部150~310 mm。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北部偏多1~4成,省内其余地区偏少2~7成。

1.3 日照

2018年全省平均日照时数1 961.9 h,较常年偏少88 h,属偏少年份。

1.3.1 年日照时数 陕北北部2 200~2 680 h,陕北南部、关中北部1 900~2 400 h,关中南部、陕南东部1 600~2 000 h,陕南西部1 300~1 600 h。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关中北部日照偏少60~500 h,关中南部偏多20~200 h,陕南大部偏少10~200 h。

1.3.2 冬季(2017/2018)日照时数 陕北北部600~655 h,陕北南部、渭北420~600 h,关中南部、陕南北部360~540 h,陕南南部250~360 h。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大部偏多5~110 h,关中大部、陕南大部偏多30~150 h。

1.3.3 春季日照时数 陕北北部720~805 h,陕北南部、渭北600~720 h,关中南部480~540 h,陕南360~540 h。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大部、关中东部、陕南西部偏多3~90 h,关中西部、陕南东部偏少5~70 h。

1.3.4 夏季日照时数 陕北北部560~720 h,陕北南部、关中西部、陕南西部420~560 h,关中东部、陕南东部560~800 h。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渭北偏少10~220 h,关中南部、陕南大部偏多20~140 h。

1.3.5 秋季日照时数 陕北北部450~580 h,陕北南部、关中北部400~500 h,关中南部、陕南大部215~400 h。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北部偏少70~200 h,陕北南部、关中大部、陕南大部偏少10~100 h。

2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1 暴雪

1月2—7日、22—25日出现2次区域性降雪天气过程。其中,2—7日,全省大部出现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全省 54县(区)大雪,26县(区)暴雪,27县(区)日降雪量突破1月历史极值。35县(区)最大积雪深度超过10 cm,最大达23 cm。暴雪冰冻天气造成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商洛等37县区198镇(街办)发生雪灾,68 237人受灾,因灾死亡大牲畜505头,农作物受灾面积4 504.60 hm2,直接经济损失30 572.22万元。全省多处道路出现结冰现象,交通运输受阻。降雪天气还导致陕北、关中设施蔬菜遭受重度冻害,大棚受损。22—25日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过程降水量陕北南部0~4 mm,关中、陕南西部1~9 mm,陕南东部3~17 mm,洛南、商南、宜君、商州、华山积雪深度超过10 cm,最大洛南12 cm。暴雪天气致西安、宝鸡等地多条高铁线路停运。

2.2 寒潮

4月3—7日出现区域性寒潮降温天气。全省大部日平均气温降幅在9 ℃以上,日最低气温降幅达6~17 ℃,全省49县(区)达到寒潮等级,10县(区)达到强降温等级。受寒潮降温天气影响,省内主要林果区最低气温降至0 ℃以下,苹果、梨、核桃、猕猴桃、樱桃遭遇严重花期低温冻害,导致减产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暴雨

2018年共出现16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日26 d,较常年偏少1 d,65区(县)出现91站次暴雨,较常年同期(105站次)偏少14站次。先后出现“6·18”陕南暴雨、“7·2”宝鸡、汉中暴雨、“7·11”陕北、关中西部、陕南西部暴雨、“8·21”陕北南部、关中中西部暴雨等4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暴雨、大暴雨多集中在陕北、关中西部和陕南。佳县、甘泉、太白、城固、汉阴、旬阳、安康、白河等 8区(县)出现极端日降水量事件,其中旬阳、白河等2县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4 高温

2018年平均高温日数14.1 d,较常年偏多4.5 d,72区(县)共出现1 328站次35 ℃以上的高温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495站次。6月6日、12—13日、23日、28日、7月15日、18—26日、8月2—15日、20日和8月28—30日先后出现9次大范围高温,其中7月18—26日和8月2—15日的高温过程分别持续9 d和14 d,高温出现频次分别为330站次和397站次。关中渭河平原和陕南汉江河谷地区高温日数为15~55 d,白河最多55 d,蒲城、大荔、安康等18区(县)高温日数在30~55 d。旬阳、礼泉、蒲城等17区(县)连续高温日数在10~20 d,19区(县)出现极端连续高温事件,旬阳(20 d,7月12日—31日)、礼泉(10 d,8月2日—11日)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建站以来记录。由于盛夏气温高、降水少,关中陕南出现了强伏旱。

2.5 霾

2018年11—12月共出现8次雾霾天气过程,分别为11月1—4日、11—14日、24—30日,12月1—3日、10日、14—15日、19—22日和26—27日。其中,11月24—30日为入秋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霾天气过程,全省共有109站次霾,26日范围最广,波及45县(区),西安、渭南、临潼等18站出现持续7 d的霾,26日自北向南出现扬沙浮尘天气,造成多地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均为PM10。持续的霾天气对交通和人民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2.6 初夏汛雨

6月24日关中陕南进入前汛期多雨时段。6月24—27日,陕西中南部出现大范围降水,监测区67站中有35站连续3天累计降水量大于等于25 mm。24日为前汛期多雨时段开始日,时间较常年(6月30日)偏早6 d。多雨时段内(6月24日—7月4日)全省平均降水量90.9 mm,较常年同期(37.9 mm)偏多53 mm,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1978年的第二多年。持续降雨致使汉中、商洛、安康等6市21县(区)发生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 528.73万元。

2.7 透墒雨

4月12—14日,关中、陕南出现春季第一场透墒雨,过程降水量关中、陕南西部25~60 mm,陕南东部5~25 mm,其中宁强、南郑、汉中、城固等4县(区)过程降水量大于50 mm,62站过程降水量大于20 mm,为2018年春季首场透墒雨,出现时间接近常年(4月12日)。

3 专题气候影响评价

3.1 气候对冬小麦的影响

2017年10—11月播期前后,小麦主产区平均降水量154 mm,较常年偏多91%,小麦底墒蓄积充沛。越冬期间,2018年1月小麦主产区出现两次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22 mm,较常年偏多250%。播期和越冬期降雨显著偏多,避免了常年多发的冬春干旱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因前期降雨充沛,入春后的少雨未对小麦生长造成显著影响,相对较少的降雨,反而抑制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病面积较2017年减少4.2万hm2。4月11—13日,小麦主产区出现入春后的第一场透雨,第一场透墒雨出现日期接近常年(4月12日),且透雨过程正值小麦孕穗抽穗的关键期,对小麦产量的形成非常有利。综观冬小麦播期底墒充沛,越冬期无旱,小麦孕穗抽穗关键期降水及时,全生育期降水与气温匹配,整体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利大于弊,冬小麦总产较近五年平均水平增加0.7%,总体属持平略增年景。

3.2 秋粮生育与气候条件

6月10日—8月15日玉米生长前期,全省平均降水量273 mm,较常年平均降水量(232 mm)多18%,较上年同期(171 mm)增多60%,为近20年来仅次于2007、2013年(295 mm)的降水第三多值年份。春播区大部降雨多于常年和上年同期。春播区5月1日—8月15日平均降水量325 mm,较常年同期(259 mm)偏多26%, 较上年同期降水(299 mm)降水量偏多9%,较产量最高的2013年(420 mm)降水量偏少22%。降水量和区域分布条件不及高产的2013年,但明显好于2017年。夏播区降水条件好于高产的2013年。夏播区6月10日—8月15日平均降水量286 mm,较常年同期降水(257 mm)偏多11%,较上年同期降水(156 mm)偏多83%,较产量最高的2013年同期降水量(263 mm)偏多9%。降水区域分布和时间分布均匀,大部未出现长时间持续干旱现象。综观秋粮生长期降水充沛,时空分布均匀,光、热充足,气象条件总体优越,秋粮和玉米总产较2017年增产6.0%和6.2%,属丰收年景。

3.3 气候对苹果的影响

4月3—7日,陕西苹果果区遭遇罕见花期冻害,41个苹果基地县中有26县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 ℃,富县及韩城出现近50年来苹果开花期最低气温,且共有15县出现近50年来苹果开花期第二或第三极端低温。苹果开花期与霜冻天气过程的重叠,导致了陕西苹果产区发生了大面积花期冻害。受苹果花期冻害影响,陕西各果区果树挂果量较2017年及近9年(2009—2017年)平均减少51%和46%,为10年来最低。挂果量显著减少是造成陕西2018年苹果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苹果开花后气候条件对苹果生长总体有利。开花期后苹果主要生育期(4月中旬—9月中旬),陕西主要果区平均气温与2017年基本持平;大部果区降水量较上年和常年同期持平或偏多1~2成;日照时数较上年和常年同期普遍偏少1成左右。总体上,全省苹果主要生育期光、热、水资源匹配良好,各种资源与常年持平并好于上年,有利于苹果坐果和果实膨大,对产量形成十分有利。幼果期气温适宜、雨日多且时段分布均匀,利于苹果细胞分裂。果实膨大期降水较丰沛且分布相对均衡,满足果实膨大需求。受苹果花期冻害影响,陕西苹果生产开局不利,但4月中旬—9月中旬气候条件总体匹配较好,利于苹果稳产提高品质。2018年苹果果区气候条件先弊后利,苹果总产较上年减产30%。

3.4 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受1月2—7日陕北、关中暴雪天气影响,青银高速、包茂高速、京昆高速、沪陕高速、连霍高速、十天高速等陕西段实行了交通管制,部分客运班线停运,途径西安北站的多趟高铁停运,航班延误,地铁及公共交通严重拥堵,农业生产和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6月25日,汉中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大暴雨。其中宁强县广坪镇降雨量233 mm。受降雨天气影响,广坪镇到金山寺、以及青木川镇到金山寺的道路全部中断;同时宁强阳平关镇到青木川镇道路出现垮塌,汉中宁强前往青木川方向需绕行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8月6—7日,榆林出现强对流天气,强降水导致城区西、南方向内涝,城区多处道路中断,榆林火车站货运站的20辆大货车深陷一米厚淤泥,部分车库被灌积水。12月7—13日低温雨雪天气不利于交通运输,致使交通事故多发、车辆行驶缓慢、运输中断等。其中,8日13时,受降雪影响,福银高速商漫段所有收费站入口禁止七座及以上客车和危化品运输车辆通行,京昆高速西汉段西安方向皇冠至朱雀之间K1157至K1178段通行缓慢,银昆高速汉中段留坝至江西营之间双向交通管制,留坝收费站入口往宝鸡方向,江西营、坪坎收费站出入口双向暂时封闭,往宝鸡方向的车辆从留坝收费站分流。使得出行人员延缓或取消行程,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3.5 气候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2018年陕西省发生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 10市98县(区、市)895乡镇的33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3人,紧急转移安置5.2万人;农作物受灾38.18万hm2,绝收7.01万hm2;因灾死亡大牲畜96头,死亡羊1 014只;倒塌房屋1 109间,严重损坏房屋5 914间,一般损坏房屋21 452间;直接经济损失64.03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5.14亿元,工矿企业损失0.85亿元,基础设施损失12.99亿元,公益设施损失1.38亿元,家庭财产损失2.21亿元。

低温冷冻灾害共造成242镇(街办)170.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3.02万hm2,其中绝收4.33万hm2,损坏房屋55间,直接经济损失30.6亿元。雪灾共造成209乡镇的8.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0.52万hm2,绝收50 hm2,因灾死亡大牲畜6头,死亡羊110只,损坏房屋50间,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5—10月陕西暴雨洪涝灾害造成616乡镇(街办)受灾,造成97.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紧急转移安置5.0万人,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损房屋2.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5亿元。盛夏关中、陕南出现伏旱,造成27乡镇(街办)发生旱灾,7.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4 150 hm2,直接经济损失0.3亿元。风雹灾害共造成274乡镇(街办)46.6万人受灾,3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2 24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6万hm2,其中绝收0.86万hm2;424多只羊只死亡,2 518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

猜你喜欢

中南部陕南大部
党建地图·陕南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寿县中南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75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12条输水隧洞贯通
实现“三医联动”需大部制改革
基于色选技术的陕南工夫红茶精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