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等职业院校“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

2019-02-17刘承赫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军训军事课程体系

鲁 伟,刘承赫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基础部,江苏 常州 213164)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1],“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2]。2013年起,我国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至夏秋季,各地大学生应征比例普遍超过10%[3]。普通高校大学生应证入伍的比例提高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高等职业院校构建符合新时代的“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1 纵向回溯找问题

2007年3月22日,教育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共同制订并印发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以下简称《规定》)[4],《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是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为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这两大部分,军事技能训练不低于14天,军事理论教学36学时,一般情况下新生一入学开始军事技能训练,第二学期开始军事理论课,这两个内容在一学年内完成。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军事课”教学基本按照这个《规定》实施,但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数根据《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调整为不低于24学时。[5]

1.1 回顾“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发展的历史,破除阻碍课程体系建设的“绊脚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大好局面,开展学生军训时机日趋成熟;1981年中共中央下发第11号文件,指示高等院校要把学生军训纳入教学计划,部分学校恢复了学生军训;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颁发了新的兵役法,把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单列一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军训的重视;1985年,我国又在52所高等院校、102所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设立了军事训练试点[6]。目前,全国有2 0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22 000余所高中阶段学校开展了军训工作,每年参训的大中学生大约有1 500万以上[6]。但从实施过程看,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视军事技能训练,忽视军事理论教学;重视教官来校讲座,忽视教师教学作用;重视理论教学表象,忽视质量内涵打造;重视共性普及教育,忽视个性爱好学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军事技能练习的内容总是“站军姿、踢正步、叠被子”,这被称为军训“老三样”;军事课教学往往都是上大课,有的学校仅在军训期间或入学教育中组织若干次讲座、专题报告或参观交流,时间上远远低于24学时的要求。从二十多年来的实践来看,高等职业院校的军训“老三样”一直占据军训练习项目的主流;理论课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一直处于“跛脚”状态,没能形成两条腿走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2 厘清“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精髓,根除影响课程体系建设的“拦路虎”

2007年,教育部、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以下简称《大纲》)[7],使高校学生军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纲》规定,军事课包括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完成规定的课时并经考试合格给予一定的学分。高等职业院校能够把“军事课”教学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赋予学分。从《大纲》的要求看,军事课课程有特定的内涵和深刻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军事课的内涵,是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课的前提。“军事课”课程内涵主要有两大方面:增强国防观念和强化爱国主义[8]。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受军事院校军事教学的影响,突出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窄化”现象比较严重,一味突出军事内容,过分强调“军事”思想,试图把大学生都“打造”成战场上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彻底从军事院校课程体系的“压缩品”束缚下解脱出来,课程内容一定要兼顾历史、军事和文化,三者不可偏颇。

1.3 剖析“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障碍,改革妨碍课程体系建设的“紧箍咒”

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新修订的《大纲》,《大纲》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叙述,这些规定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并且过于具体、细致,不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也不利于教材的多样化和创新。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参照普通中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办法,制定“军事课”课程标准。文献研究表明,在中国知网上尽管只有两篇文献[9-10]提出了应该建立课程标准,但从具体实践看,高等职业院校“军事课”课程标准的建设势在必行,因为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不过分追求概念、规律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2 横向考量寻差距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因此,“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既要考虑内涵,也要考虑外延;既要尊重历史,也要博采众长;既要循序渐进,也要发展创新。

2.1 考量国外“军事课”课程体系的内容,查找“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的薄弱点

美国高等学校学生的军训学生自愿参加结业后授予后备役少尉军衔。军训分为二年制和四年制两种。训练时间以四年制的学校为例,一般前两年为每周2~3学时,主要学习基础军事课程,后两年每周5学时,并参加一次为期6周的军事夏令营;印度政府几乎在所有的大、中学校开设了国民学兵团的训练课程,以供学生自由选择。训练内容有射击、队列、驾车、登山、滑雪、跳伞、野营及地图判读、军事文书、野战技能等。另外针对女性的特点,女子组训练的侧重于急救、基本护理、无线和有线通信以及民防知识等;英国高等学校也是学生可自愿参加陆、海、空军组织的训练活动,训练时间安排每周一、二个晚上或周末,假期集中训练一、二周;以色列学校国防教育更为丰富,首先把国防教育列为必修课,学生每年接受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其次邀请高级将领作动员报告、讲演,参观博物馆、战史馆、烈士纪念碑及部队陈列室,观摩军兵种部队演习、表演,同部队一起过两天军营生活,第三每逢寒暑假,另行组织军事训练,为期一周[11]。

从这几个典型国家的军事课建设看,一是组织严密,二是学生自愿,三是内容丰富,四是时间灵活,五是贴近实际,六是贯穿全程,七是保障有力。

2.2 考量与之类似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情况,锁定“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的落脚点

目前,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军事课、思想政治课(也称“两课”)、体育课等同为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课。除军事课以外,这些课程都有自己的学科属性,唯独军事课没有自己的学科属性,军事院校的课程不存在“军事课”这个笼统术语的课程,对军事课教师来讲没有学科背景,缺乏归属感;江苏省教师职称评审有44个职称评审学科目录[12],唯独没有军事课任课教师自己的职称评审学科目录,如果本人身份为辅导员还可以评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称系列,但大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师为部队军转干部和其他公共课转行,无法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只能评“教育管理”系列职称,而普通高等学校这类职称不列入教师系列。从长远发展来讲,没有职称评审目录,军事课教师发展就没有动力,不利于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更不利于军事课课程体系的建设。因此界定军事课学科属性势在必行,设立军事课教师职称评审学科目录是当务之急。

2.3 考量高级中学“军事课”课程建设情况,找准“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契合点

2003年,教育部、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03]1号)[13],通知要求,高级中学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开设军事理论讲座,通过学生军事训练与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推动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从高级中学开展的军事训练看,内容比较单一,科目较少,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是“站军姿、踢正步、叠被子”老三样;从军事理论讲座涉及的内容看,内容肤浅,系统性不够,要求低,属于启蒙教育。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要与高级中学对接,找准契合点,增加训练科目,讲深讲透军事课教学内容,提高军事课教学效果。

3 纵横结合构体系

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当前最紧要的是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2]。普通高等学校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在“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中一定要突出政治性、时代性、人本性。

3.1 构建与国情军情相统一的《军事课》课程体系,把握政治性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国家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军事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标准》中要把习近平主席讲的“四个立起来”的要求写进指导思想,编入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标准》的制定要遵循“五多五少”原则,即多讲战争论,少讲和平论;多讲现代军事思想,少讲古代军事思想;多讲我军发展史,少讲外军发展史;多讲我军典型战例,少讲古代孙子兵法;多讲军人奉献精神,少讲利己主义。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14]。《标准》制定后执行者是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也是依靠教师,好教师的标准除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还要有“扎实学识”[14]。要垫定扎实的学科基础,就必须解决“军事课”教师的后顾之忧,将“军事课”学科属性界定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公共课范畴,教师的职称评定应为“国防教育”系列,国家应该把“国防教育”设立为职称评审学科目录。从而在制度层面给予“军事课”教师以良好的保障。

3.2 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军事课”课程体系,体现时代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学科、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要跟上现代步伐,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现代化的“军事课”课程体系一定要从现代教学视角出发,凸显时代特色,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大胆创新,逐步构建“1+X”军事课课程体系。“1”代表军事理论课教学,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特色,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也就是“一标多本”),开展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可以介入 “微课”、“慕课”、“微信”、“微博”等形式作为补充;“X ”代表各种技能训练,包括队列训练、射击、定向越野、战地救护、紧急疏散、女子格斗操、假期野外生存训练、参观军营、国防知识竞赛、反恐演练、电子对抗、真人CS对抗等。“X”的形式是可以选择和组合的,各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组织一些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参与的项目,不必“千篇一律”。

高等职业院校“军事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要轻易抛弃传统,更不要排斥现代,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摒弃过去军事技能训练中的不合时宜的训练方式,剔除军事理论教学中的落后和过时的教学模式,增加现代“元素”。

3.3 构建与学生实际相匹配的“军事课”课程体系,彰显人本性

我国现行的高考时间为每年的六月,高考结束到九月大批高校开学,看似有漫长的三个月,实际上对大批的考生来讲还是“煎熬”,他们在忐忑不安中等来入学通知书。高中三年的寒窗苦读造成的疲劳身心还没有来的及休整,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老师和同学,陌生的专业,心里难免有些惆怅,有些孤独,想家、想父母,心理问题随之产生。随后面对陌生的教官,在烈日炎炎下开始军事技能训练,简单、枯燥、乏味,一有“风吹草动”势必爆发。

“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调整现行的军事技能训练时间。我国尽管幅员辽阔,但每年的八、九月天气还是非常炎热,开展军事技能训练的弊端太多,普通高等学校和帮训部队压力太大,因此可以军事技能训练的时间调整为大学一年级的下半年或大二年级开展,大学一年级开设军事理论课。

“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实事求是,改革现行的军事技能训练汇报形式,取消“分列式”表演。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4天,训练的时间有限,举行“分列式”表演效果不佳,劳民伤财。取消“分列式”表演,改为军训成果汇报大会,进行多种技能的大比拼,以“排、连、营”为单位进行对抗演练,充分利用天空、操场等地形地物展开厮杀,利用电脑、手机开展电子对抗战、干扰战;也可以开展征文大赛、军歌比赛、知识竞赛、内务整理大赛等。

“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加强在校高年级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2013年起,全国征兵时间统一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从这个政策调整看,大学生应征入伍不是“凤毛麟角”,而是人人都有机会;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唾手可得”,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一定要适应这个变化,“军事课”教学一定要贯穿大学期间,做好布局,不断线。利用寒暑假成立国防生预备役训练学校,为有志入伍的高年级大学生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军训军事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