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2019-02-17邹桂梅聂衡军

四川水泥 2019年4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邹桂梅 聂衡军

(1.中交城投建设有限公司;2.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及其周边湿地面积急剧缩小,导致城市生态功能退化,对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影响严重。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内部建设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广泛的湿地利用和保护模式,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在城区内建设湿地公园尚处在初级阶段,为了促使湿地公园建设价值最大化,需要针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进行有效分析、合理的设计,通过景观观赏性、功能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性能的发挥,为湿地公园建设价值的充分挖掘,发挥促进作用。

1 城市湿地公园概述

1.1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分类

我国相关部门将城市湿地公园定义为:“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定义精确中明确指出了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经济价值,突出对湿地公园开发、规划和保护以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整体上而言,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一般公园相比较而言,其特殊之处,尤其体现在城市湿地公园突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孕育功能,突出湿地本身基础上的自然文化价值和科普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危机逐渐展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城市生态文明放在城市发展的第一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态化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全球性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化解环境问题、谋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大量学科交叉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规划的基本思想理念[1]。那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运用生态化规划设计方法,注重湿地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孕育功能,能够为城市生态保护构建安全屏障,为城市生态建设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1.2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在创新建设和扩建的过程中,城市人类活动对湿地形成了巨大的危害,导致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的破坏最终将危害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边角效应和雨岛效应等特有的问题,在立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切实需要加强对湿度的保护,积极借鉴国外城中湿地的保护方法,建设湿地公园,为湿地功能价值发挥创造平台,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需要将湿地与公园有效结合,通过景观设计打造符合湿地本身的公园,实现适度的开发和利用。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在设计规划中,是集生态、艺术和功能性建设为一体,是将景观的美学理念和湿地的生态功能有效结合在一起,创新升华,构造个性化的湿地景观。

2.1 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分析

1.1 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保护好湿地资源,是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予以优先考虑的,这包括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以及保护湿地资源的稳定性[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充分借助景观生态型和恢复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将人工规划设计和湿地的自然性有效结合,实现景观的合理设计。景观设计要保证景观本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不被破坏,仍然完整性的存在,生物地理过程仍然能够继续实现。所以,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尊重生态完整性原则和适度的本原性,最大限度保护湿地存在的生物和各种群落,尊重湿地生态系统循环的机理,给予其充分的调节和修复支持,切忌打破湿地本身的平衡性,实现保护基础上的开发,遵从城市湿地公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2 尊重物种多样性原则

城市湿地规划设计中,尊重湿地的物种多样性,对于其存在的各种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类型有效保护,不会破坏生物原先的栖息地,保证生物物种能够继续

生存和繁衍,尊重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规划设计和开发。

1.3 合理分区,人为互动性的原则

为了保证城市湿地公园能够持续化的存在,切实注重其功能价值的发挥,在规划设计中则需提出合理分区,人为互动性。即将城市湿地公园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规划系统中,注重湿地公园为市民服务功能的发挥,在保护基础上,开发湿地公园的观赏、游览、科普教育和文化活动价值,以此获取一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基础,为生态保护价值的永久性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撑。

2.2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具体建议

2.1 因地制宜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尊重湿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基础上,在社会经济条件充分分析和许可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设计。针对城市湿地景观,调查城市水文特征、地下水特点、地层构成以及土壤状况等合理选择,在景观设计中是否需要塑造自然恢复湿地、污水沉降湿地、雨水回收湿地以及特殊化动植物保护区等,科学划分,不能违背湿地开发利用的保护性原则。

2.2 本土化植物物种和群落的利用

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为了保证景观规划效果有效体现和可持续地发展,有效控制景观规划设计成本,注重对湿地所在地区本土化植物物种的利用,注重物种生态循环功能的有效发挥。合理利用人为干扰,维护湿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是湿地建设和治理的关键[3]。如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使用乡土景观,不但可打造出别具韵味的景观,还可延续当地的历史文化,对于湿地景观的塑造体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促使城市湿地景观塑造具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色,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市场响应,促使湿地景观可持续化存在。

2.3 监控和测定的长效实现

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持续性的监控和测定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工作进行的主要目的则是,我国当前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对湿地景观的大气环境、水生环境、地质环境、物种生长状况等方面实现动态化和实时性监测的基础上,有效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对湿地本身产生不良损害。

2.4 公众的参与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是在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和利用,为了避免湿地公园塑造中过渡注重开发利用价值,忽略保护出发点的存在,在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积极引导公众的参与,采纳公众关于景观自然美和艺术美塑造的建议。且可以通过免费为人们提供树苗,让其在湿地公园中栽植,以此给予一种责任感,促使公民参与到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中。

2.5 多要素的综合应用

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突出对多要素的综合使用。从水、交通、建筑、植物、动物、驳岸等方面实现要素的综合使用,尤其是驳岸的恰当使用,在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美学基础理论下,合理分析、科学规划。通过多种要素的组合搭配,突出景观设计的美感性,这也是城市湿地公园打造的重要工作。

3 小结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在遵循生态完整性和物种多样性原则下,能够因地制宜、强化本土化植物的利用、动态化监控、公众广泛参与以及多要素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对湿地景观合理设计,以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完美结合,提升城市湿地公园内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