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分析双语教学探索

2019-02-16孙红梅苏江涛

山东化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语教材药物

孙红梅,苏江涛

(湖北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药物分析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因此,开展药物分析双语教学对于推进药学学科的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药物分析课程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新技术,难以掌握。为了有效地在这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全面应用英语和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学校层面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特别是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是高等教育开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将药物分析课程与国际接轨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是目前世界通用的语言,更是科技信息的载体。采用英语、汉语双语教学可以充实、更新药物分析课程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依托单位。作为高等教育实施者的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双语教学的实施,并创造条件以保证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

1.1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

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是高质量教学实现的保证。学校需要组织督促相关专业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药物分析双语教学质量标准。这就要求学校督促相关教学团队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提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环节的制定。通俗来说,教师的备课、讲课过程,作业布置、批改过程,学生的课堂表现、分组讨论等过程,考试后的试卷分析,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而该质量标准既要有定性标准也要有量化标准。一方面,对教师授课评估要考虑到教学思路的先进性,灵活性,这事属于定性标准范畴,另一方面,在教学考核时,学生的优秀率,达成度等则需要进行量化评估。通过进行教学质量考核,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药物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1.2 学校要保证教学辅助工作

由于药物分析课程是以理论联系实践来开设的课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需要以实验教学为手段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因此,实验教学在该课程开展中占据重要的分量。建议在该课程实验开展过程中,最好将所用药品、仪器等贴上英文标签,以加深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印象,对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服务、资料供应和数据统计等要实施到位。

2 教师层面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便是这个道理。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实施同样遵循着这一宗旨。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带学生入门的教师需要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即需要有一支高质量、精干的药物分析双语教学团队。

2.1 药物分析双语教学教师团队建设

药物分析是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药物分析的对象为药物。这要求该课程教学团队具有厚实的药学背景。同时,该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所以讲授这门课的老师还需要有分析化学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药物分析双语教学需要涉及到英语教学,所以该课程的任课老师又需要有强大的专业英语与口语表达能力。

其中,系统培养本土教学人才是保持药物分析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比如,请外语学院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口语培训,选派年青教师到双语教育效果好的学校去观摩学习等。如果条件许可,选送本课程年轻教师前往发达国家高校对口专业进修教学,也是培养本土教学人才的有效方式。此外,为了充实双语教学队伍,为教学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可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鼓励国外的青年学者归国。

2.2 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是课程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教材方面,需要从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编排、内容深度、涵盖范围、图表使用等几个方面考虑。考虑到英语熟练程度,本人主张最好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这需要任课教师帮助学生把关,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教学的教材。英文原版教材琳琅满目,印刷精美,但价格昂贵,很多学生表示难以承受。个人认为,如果条件许可,即任课教师或团队具有扎实的药物分析专业英语背景,对本课程教学大纲把握牢靠,可以英文原版教材为参考,自行编写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用书。

2.3 教学方式优化

对于药学专业来说,药物分析本身知识点繁多,单纯使用汉语教学,对学生掌握本课程已经存在一定的挑战。对于学生而言,其英语基础又参差不齐。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大学三年级上学期,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同学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少数英语优异的同学已经通过了雅思等出国语言考试。因此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药物分析课程,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课堂能听得懂,是比较适合的时机。另外,考虑到少数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仍有困难,因此药物分析双语教学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具体采取措施如下:在课程的引言部分和第一章,因为主要介绍药物分析的性质、研究任务以及药品质量标准,药物分析术语、药典等,这是整个药物分析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课程的引言和第一章部分可以采取全英文课件,讲授部分采用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形式,帮助学生逐渐熟悉药物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模式。接下来,在讲到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时,即可采用英语讲授为主,汉语讲授为辅。汉语讲授只是用来辅助解释难点和重点。到第三个阶段,即到具体药物分析阶段,即可尝试采用全英文讲授,个别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可采取课后单独辅导。总之,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考虑到同学的接受能力,又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基础,从而可以使该课程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在讲解具体药物分析时,可以给学生分组,让每组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每次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解自己团队设计的教学课件,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讲解完毕后,其他学习小组提出问题,并可以做出补充。当然这一切活动都是以英语交流为主,汉语为辅。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药物分析专业英语词汇的印象,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使用能力。

另外,由于药物分析课程内容每五年修订一次,因此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在教学内容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多联系药品方面最新新闻资讯,借鉴专业网站的图片等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在谈笑之间以英语为载体掌握了复杂理论的表达方式。

3 学生层面

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了督促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首先需要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开始,任课教师不妨花上半学时的时间给学生强调药物分析课程在整个药学学科中的地位以及使用英语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其次,任课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分组讨论,课堂提问,作业等形式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课下提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适当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障该课程的有效学习。

总之,药物分析双语教学是药物分析课程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蕴含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并已经成为药学学科教学改革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我们学校药物分析课程的双语教学刚刚起步,必将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作为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感到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才能使药物分析双语教学成熟化。

猜你喜欢

双语教材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