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德宏州的茶产业现状SWOT分析及茶企整合发展思路

2019-02-16郑际雄

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德宏州茶园茶叶

郑际雄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昆明 650200)

德宏州是云南省五大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山区半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在繁荣经济、稳定边疆、民族团结、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基本情况

1.1 茶园面积及产量

截止2017年全州茶园面积60多万亩,其中:栽培茶园面积35.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0%,无公害茶园面积7.9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2%,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8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1%,有机茶园面积1.1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1%。2017年栽培茶园采摘面积32.9万亩,产量2.2万吨, 成品茶1.7万吨,综合产值27.2亿元。茶农人数272800余人,茶农人均纯收入1882元。野生茶树分布面积24.5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分布面积21万亩,栽培型古茶园面积3.5万亩。每年产茶约2400吨,产值4.8亿元。2017年梁河县青龙山古茶园被云南省农业厅授予云南省魅力古茶园称号。

1.2 茶叶加工企业现状

全州有茶叶初制所(厂)535个,省级龙头企业9个,州级龙头企业24个,专业合作社67个。以毛茶或精制茶形式向市场提供散茶为主,近年发展了袋泡茶及深加工的茶膏、速溶茶粉生产。获得SC认证的茶叶精加工企业36家,共有“回龙茶”、“纵歌”、“香芝”、“孔雀公主”、“德凤”等50多个品牌。

1.3 茶叶出口现状

德宏目前出口产品以CTC红碎茶、绿茶,普洱茶原料茶为主。厂家主要有芒市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芒市志成茶业有限公司、芒市五梁茶业有限公司三家,主要出口市场为香港、缅甸及东南亚国家,出口方式为供货给第三方出口及边贸。2014年出口1589吨,出口额522.89万美元,2015年2857吨,出口额906.64万美元,2016年茶叶出口4167.587吨,出口额1130.38万美元;2017年茶叶出口4920吨,出口额1426.8万美元。

2 产业化发展优势

2.1 茶产业管理体系建成

德宏州茶办,归属州农业局。州茶叶技术推广站从扶贫办归口州茶办管理,各县市的茶叶管理及科技人员队伍也归口到农业局系统,政府的茶产业管理体系已基本建成。

2.2 环境优越及品质特点

全州森林覆盖率超过67.1%,生态环境优越,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发展基础,较大的发展潜力。茶园多分布于1500~2100 m高海拔区域,形成山中有林,林中有茶自然生态环境,病虫害少。目前多采用农业测土施肥及生物防治措施,很少使用化学农药,茶产品连续多年检测大多无农残检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具有生长旺盛,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叶质柔软,采摘期长的特点。据州茶办提供的主要产茶区域梁河县回龙绿茶(春茶)样品的检测报告结果为:茶多酚41%、氨基酸3.8%,咖啡碱2.7%及水浸出物47.5%;我公司随机抽样回龙绿茶(秋茶)送检结果茶多酚36.08%、氨基酸4.74%,咖啡碱4.23%及水浸出物41.16%。春秋茶多酚含量均远高于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区域知名茶山所产茶叶,产品增值、工艺创新潜力很大。绿茶品质优异、栗香浓郁、滋味浓厚甘爽,耐泡度高,红茶品质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相媲美,普洱茶具有汤色红亮、陈香纯正、醇和回甘持久特点。

2.3 茶文化历史丰富多彩

长期以来,德宏州各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形成特有的傣族的“竹筒茶”,景颇族的“腌茶”等饮茶、吃茶习俗,对这些茶文化遗产加以发掘利用,从而提高德宏茶的知名度,打造特色品牌,体现德宏州茶产业相对于其他产茶区域特有的比较优势。

2.4 政策优势

国家扶贫政策及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资金支持到税收优惠,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为德宏州茶产业迎来新的一轮整合发展机遇,政府在土地利用,企业重组,服务等方面“一事一议”提供了最优惠的条件。

3 产业化发展劣势

3.1 茶叶初制厂(所)加工技术落后,产能不足

全州拥有茶叶初制加工茶所535个,分布很不均匀,一方面茶农鲜叶销售与茶叶加工初制所配置不合理,有的乡、村初制所比较密集,而有的少。例如盈江县10.2万亩茶园仅有20个茶叶初制所。另一方面由于初制所多数为60-80年代建设,加工厂房简陋,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加工技术简单粗放、科技投入不足,产品质量差异明显;而且茶叶加工用燃料主要是木柴,对环境、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每年生产茶叶2.2万多吨,需烧木柴6万排左右,每排按450元计算,需资金2700万元,迫切需要进行按标准化、清洁化、节能化、规模化改造提升。

3.2 茶叶企业小而弱,茶叶品牌多、散、弱,缺乏竞争力

目前,全州茶园多为200-600亩的小集中,大面积集中连片茶园不多,农户分散经营,专业合作社仅67个。年生产加工30吨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约350个,民营企业多、资金短缺、规模小,很多是作坊式生产;年产销量在1000吨以上的仅有4家企业,不足以带动全州茶产业发展。50多个品牌中知名品牌少,未形成品牌效应,市场份额小,资源急待整合。由于没有制定统一产品标准,产品分级混乱,质量不一,缺乏竞争力,茶叶收益不高。造成德宏州茶企很难开拓市场,难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发展乏力。

3.3 劳动力短缺,成本持续上升

据调查梁河,陇川,盈江三县人工采摘一芽二叶鲜叶11~15 kg/人/8 h, 劳动力短缺,采摘成本8-12元/kg逐年上升,采摘工本占鲜叶收入的45%~54%。

4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 机遇

随着普洱茶、滇红茶的宣传推广,市场价值不断提升带动滇绿茶,白茶消费市场的扩展,一批知名品牌的崛起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家扶贫政策及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资金支持到税收优惠,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云南省政府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德宏州茶业迎来新的一轮整合发展机遇。

4.2 挑战

德宏州茶产业要想在竞争取得比较优势,必须依靠资源整合、工艺、产品及商业模式创新;调整茶叶生产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知名品牌,提升茶叶科技水平,推进企业重组,培育和壮大茶叶经营主体,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之路。

5 茶企整合发展思路

(一)针对茶企“散,小,弱”,鼓励大中型茶企发展生态茶园,茶农建立生产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实施“良种+生态种植+绿色管控+加工规范”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之路。

推广机械采茶,提升效率,补上劳动力缺乏的短板。采用采茶机单人机可采300~400 kg/人/8 h, 双人机可采1000 kg/人/8 h, 采摘工本占鲜叶收入约25%,可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利用支农或者扶贫专项资金投入,选择对口茶企或茶叶专业合作社配合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推广以生物燃料或新型燃气为能源替代木柴并按标准化、清洁化、节能化、规模化进行初制所技术改造提升,形成示范效应以带动行业整体技改,促进区域茶叶品质整体提升。进一步推动茶企的生产升级为标准化、机械化、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茶产品。

通过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茶叶资源、推进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的企业重组整合、进行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化水平。通过品牌引领,统一产品标准,推进茶叶标准化体系形成,建立从生产到消费全产业链可追溯制度。利用政策优势及资源整合后资金、技术、品牌,渠道优势,建设茶叶加工企业集群。聚焦茶叶品类,将独特的品质优势转化为价值主张,新品创新和产品价值升级成将为行业增长的引擎,建设优质品牌,通过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产品溢价能力将会从根本上提升产业价值链,引领消费升级。

(二)以市场及客户价值提升为导向。开拓国内市场及打造茶叶出口加工基地为重点,提质增效为核心,技术创新为驱动,实施名牌战略,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 "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聚焦茶叶品类形成特色产品品类优势或者差异化创新产品品质优势,结合打造传统渠道与互联网共融的营销、宣传、推广平台,实现茶叶产品在国际国内,线上线下市场中“合理流动”多层次多渠道扁平化全渠道渗透营销的商业模式,货畅其流。

(三)充分利用德宏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勐巴娜西风情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活动,挖掘少数民族饮茶、吃茶的茶文化,借助茶文化的慨念营销,推出专属茶产品如傣族的“竹筒茶”,景颇族的“酸茶”。深耕德宏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梁河古树红茶,盈江炒青绿茶,普洱茶等品类消费市场,进行精准营销。将茶产业整合、古茶园保护性开发利用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民族节日、旅游、养生、休闲度假等同茶叶种植、加工、体验式销售、茶庄园、茶旅游、茶文化节等结合,助力精准扶贫,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茶产业体系的建设。

鸣谢:德宏州农业局茶办何声灿,德宏州梁河县茶业技术推广站李文炳提供部分资料

猜你喜欢

德宏州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