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设备类资产成本及使用效率探讨

2019-02-16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年15期
关键词:费用资产成本

时 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财务与资产处,北京 100024)

0 引言

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实力快速提升。尤其近年来,高校设备购置的经费来源和资产种类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部分高校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资产取得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但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使用效益,如设备类资产账面数据庞大实际与使用效益不符;只片面记载个别成本,造成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严重不符;重购置、轻管理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及设备类资产大修转固的界定等问题。就高等院校设备类资产资金成本进行剖析,结合管理过程中现出的问题,对如何挖掘高校设备类资产资源、提高设备类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探索。

1 高校设备类资产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高校持有的设备类资产,在现行的高校设备类资产管理模式下,设备类资产的持有成本没有得到量化的计量和核算,目前只是在账面上体现出采购当时的原值,而在设备类资产的全部生命周期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费用。只有将设备类资产全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成本都进行核算、分析之后,才能对设备类资产方面的决策提供数据基础。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由于其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占有的资产量大,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设备类资产管理起来更加复杂、困难。它是保证教学、科研、生产、后勤工作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基本保障条件。高校筹资渠道和投资方向的多元化,导致其资产的结构和成本复杂化。本文主要探讨非经营性资产的财务效应。

1.1 设备类资产的取得成本

资金来源的不同,导致高校资产取得成本略有差异。目前高校资产设备类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或各级财政的项目支持,如各种基建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科研课题项目,还有就是学校自有资金购置。学校从不同渠道取得各类设备类资产,用于满足日常教学、科研、行政、后勤服务等日常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不同渠道取得不同资产,往往会因为资金来源不同,按照不同的采购政策,通过不同的采购方式,取得成本有所不同。比如有的资产采购必须公开招标,在公布采购信息时,必须公示拦标价,因此投标商会有一定的心理价位。而有的资产实施询价采购时,不公开询价商家更不公开底价,供货商在不明白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为取得订单,通常会有较大幅度的让价。

1.2 资产取得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本

设备类资产取得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设备类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购买价格即等于省级政府采购中心网上的指定价格或者招标采购的中标价格。目前高校设备类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为自建、采购、划转或捐赠,除自建房屋建筑物外,其余设备以采购取得为主。对于高校来讲,为采购设备类资产配备的专职工作人员的的人工成本,以及为了做好设备类资产采购工作所花费的各种费用理论上也应计入采购成本。由高校专门的采购人员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按照政府采购中标价采购指定产品。当数量或金额达到招标要求的时候,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招标采购。无论是零星采购,还是政府集中采购或者大型项目的招投标采购,都有一定的采购成本,包括配备专职采购人员的费用和其他采购费用。

1.3 在寿命周期内产生的费用

高校设备类资产从购买到投入使用,还会发生安装费用、每次使用的耗材费用,持有期间的维护费用等。包括人力、物力、财务等成本,耗材、常规维护费用、电力、水资源等费用。仪器设备类设备类资产需要专业机构定期维护,有定期的维护费用,办公设备需要消耗一定的耗材费用,也需要定期检修。房屋构筑物类设备类资产也需要定期对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老化的部分进行翻修,如日常的资产清查和管理、调剂、抽查等人员成本和日常性能维护及使用维护的人员成本等,通常由所在地区差异、人员素质和使用频率决定。

1.4 处置与更新成本

当设备类资产损坏且无法满足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的需要时,就要进入处置流程,目前的处置流程是由资产管理处组织技术鉴定,确定无继续使用价值时,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进行公开拍卖,必要时需要先行对设备类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期间可能会发生的费用有技术鉴定的专家劳务费,资产评估的费用以及搬运费等。

1.5 残值核算

经过公开拍卖的设备类资产,一般以拍卖所得为确认的残值。经过资产评估的应该按照评估结果的价值认定残值。目前北京市属高校资产均不计残值,拍卖资产所得均上缴当地财政。

综上所述,设备类资产的综合成本不仅包括购入成本、持有期间管理费用、后期维护修理费、处置费用,这些成本综合起来扣除预计残值,就是设备类资产的原始总和成本。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物价因素和采购资金的时间价值等。

2 高校设备类资产取得成本优化方案探索

由于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其资产主要是作为高校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条件而存在的。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合理化配置、管理,需要参照经营性资产的核算方法,衡量设备类资产的购置成本与社会租赁设备成本以及社会购买服务的成本,对非经营性资产的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为设备类资产的更新做决策辅助。参考当前一些推行的政策和企业的做法,对设备类资产财务效应做如下建议。

(1)可通过实物租赁、融资租赁来降低设备类资产持有量,减少资金占用,减少期间费用,进而减少综合成本。

以公车改革为例,通过公车改革方案,将交通运输类设备的国有资产相关费用,转化为货币化公务交通补贴,节省了国家经费,同时也解决了公车指标的分配、购车必要性评估、交通运输设备合理化采购、使用、处置的管理难题,更杜绝了公车私用等廉政领域的一系列有损政府形象的腐败问题。

(2)参考企业以发放货币补贴的方式对设备类资产取得成本按年分摊,减少资产有人用无人管、不爱护易丢失的弊病。

有的高校为了减少本高校的设备类资产持有量,即减少对设备类资产前期投入资金,减少设备类资产的管理成本,将本单位员工的设备类资产成本进行量化后直接发放给员工,直接解决了许多设备类资产的管理顽疾。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单位按岗位要求的笔记本配备需求,按照该笔记本的市场价值及使用年限,将原本用于购置笔记本的货币分期支付给使用人,由使用人自行采购合适的办公设备,自行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及维修,同时严格考核工作完成情况。此举既减少了采购成本、资产管理成本,也解决了不爱护公共资产、已分配资产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了一次性支付大额采购成本的财务压力。

3 结语

通过上述对高校设备类资产成本的分析,从高等院校资产管理的角度,设备类资产并非越多越好,尤其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的设备类资产。除了必要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素质教育外,必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解决设备类资产的合理配置问题,对设备类资产投资和更新决策作出合理决策,才能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到一定高度,使公共资源使用效益得到最大化,提高国有资产在教育领域的利用率,提高教育产出比,践行科教兴国的战略。

猜你喜欢

费用资产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