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燃油点燃车辆的痕迹鉴定2 例

2019-02-16袁锡仓

中国司法鉴定 2019年1期
关键词:驾驶室线束痕迹

袁锡仓

(山东交院交通司法鉴定中心,山东 济南 250031)

1 案例1

1.1 简要案情

2016 年1 月27 日01:30 左右,停放中在潍坊市峡山区某村赵某自家车库内一辆轿车起火燃烧,导致车辆报废。 该车辆登记日期为2014 年4 月,一直在维修站正常保养,无加装现象。 着火时车库大门上锁,车主坚称为车辆自燃,认为汽车存在质量问题,将销售商和生产商告上了法庭。

1.2 勘验分析

着火车辆仍停放于车主车库内,但车库后墙有小门人可以进入, 车库墙体呈浓重的黑色烟熏痕迹,车库的大门内有一洗车用电动水泵,水泵靠近轿车侧大部分过火呈黄褐色,远离轿车侧及电机漆层未过火(图1),电动水泵电源插座烧毁,未见熔痕线束,电动水泵的电源线由车主庭院经库房顶至水泵插座,剥开水泵线束的外保护层,保护层内的线束绝缘层完好,无过电流形成的绝缘层爆皮现象,可以排除洗车水泵及线束故障原因引起着火,水泵为车辆着火烘烤而变色。

汽车停放车库内,各部油路压力已较低或已无压力,可以排除油路泄漏引起的着火。 在驾驶室仪表台左侧下方的地板上发现一段有熔痕线束,其导线有由粗变细的过渡段,熔痕较大且表面粗糙不规则,符合火烧熔痕的特征,即着火后由于高温原因熔化形成的。 其它部位未发现有熔珠熔痕线束,可以排除线路故障造成的着火。

前机盖外表面左前部呈有整齐轮廓的高温变色区域(图2),高温变色区域内呈黄色、黄白色、灰黑色痕迹,左前轮剩余轮胎烧损程度为外侧严重内侧较轻(图3),举起车辆检查发动机下护板左后部位粘有未烧尽的棉花状物品残骸,车底大部分部位有浓重的黑色烟熏痕迹,拆开发动机下护板发现发动机油底壳、变速器壳下部、机舱后隔板均有黑色烟熏痕迹,说明前机盖左前部及车辆下部有外来油料助燃,车辆起火为人为纵火。

图1 车库内的洗车水泵及烟熏痕迹

图2 前机盖左前部有高温区域

图3 剩余轮胎外侧烧损较重

1.3 鉴定意见

该车起火原因为人为纵火造成的。

2 案例2

2.1 简要案情

据提供询问笔录称:2016 年8 月4 日凌晨1 时30 分许,行驶中的一辆挂车因司机犯困将车开进路右侧的绿化带后碰树,两名驾驶人员赶紧下车去车后摆放警示标志,放完标识后发现车辆前部有明火。

2.2 勘验分析

牵引车除后桥壳及车架尾部未过火外,其余漆层均过火;前桥左右轮胎橡胶部分完全燃烧,中、后桥右侧轮胎露出钢丝,左侧轮胎表层过火。 驾驶室漆层外表面全部过火,前脸右部外表面方孔处呈光滑的蓝灰色及白色,其余部位表面锈蚀呈黄色(图4),说明牵引车右前部有高温助燃现象,火源在右前部。

图4 驾驶室右前方孔处有高温变色

经勘验机舱内及驾驶室等处的全车线束,在驾驶室仪表台右下部线束发现有因火烧高温作用形成的线束变硬现象,个别导线有直径较大的圆形凹凸状熔痕,熔痕与导线间有熔化变细过渡段,依据GB16840.1-2008《电器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1 部分第7 章,其熔痕为高温火烧熔痕,可排除因线路及电器故障原因引起的着火。

驾驶室内塑质件及易燃件全部过火烧损残骸掉落,仪表台、操纵件、车门内饰、座椅等全部烧损;仪表台右部、右车门内侧表面、右座椅及右侧围板呈黄白相间颜色,且有表皮脱落开裂现象(图5),驾驶室左侧及左车门内表面呈黄褐色,左座椅及左侧围板呈灰色。 右前侧底板有不明可燃物残骸且有柴油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图6)。 说明驾驶室内右前部出现特别严重高温烧损,且有燃油强烈的助燃痕迹。 该车以纯天然气为燃料,该车本身无柴油,应为外来燃油助燃。

图5 驾驶室右前部有脱皮开裂

图6 不明物残骸且有燃油气味

事故现场位于公路的右侧,车辆未碰到粗大的杨树,只是碾压到路边的绿色小树,可排除碰撞、托底等原因引起的着火。 在驾驶室右前地面上发现有未烧尽绿棉衣残骸,上有柴油刺激性气味,绿棉衣应为外来引燃物。

2.3 鉴定意见

该车起火排除自身原因引起,为驾驶室内右前位置的外来火源造成着火事故。

3 讨论

利用燃油点燃的车辆(指铁质车身)过火后的痕迹特征:

第一,在铁质车身外表面泼洒燃油,燃烧泼洒燃油区域有高温变色痕迹,其表面颜色有黄色、黄白色、轻度的亮蓝黑色。 铁质车身表面泼洒燃油的区域在着火后其表面温度在800℃以上造成的。 从铁冶炼原理可知铁高温氧化可以生成三种氧化物:FeO[氧化亚铁(黑色)]、 [三氧化二铁(红棕色)]、Fe3O4[四氧化三铁(黑色)]。 当温度在570℃以下时,表面氧化膜由Fe2O3、Fe3O4组成; 当温度在570 ℃以上时,表面氧化膜由FeO、Fe2O3、Fe3O4组成;在自燃条件下三种物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火灾后很难继续氧化,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阻止其内部继续氧化。 铁质材料表面颜色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表1)。

表1 铁质材料表面颜色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上升表面呈现的颜色由暗变亮,在850 ℃以上时随温度的提高逐渐变化为淡红色、淡枯色、黄色、淡黄色、黄白色、亮白色,当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后,或未受水流冲击的着火车辆,可以直接从车辆表面颜色直接判断车辆表面的受热程度,判断是否为泼洒了燃油点燃车辆。

若在刚灭火后一两天内勘验车辆,车辆虽经过水的冲击,车辆表面还未来得及严重锈蚀,在泼油区域从区域边沿到中心有时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黄色、黄白色、微亮的蓝黑色。 当烧红的铁皮受到水流冲击时表面颜色会变成表面蓝灰或黑色硬而脆的薄膜,这就是铁质车身表面被泼油区域受到水击后出现亮蓝灰或黑色的原因,这层脆硬的薄膜锈蚀较慢。 铁皮表面有间断的点状白色一般为钢铁材料表面的保护层被烧又尚未脱落的变色。 而铁皮表面出现暗淡的灰色或灰白色是受到低温火烤或救火及时短时间火烤形成的颜色,当然也不是燃油助燃区域。

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或受水冲击或雨淋时,首先生成的是Fe(OH)3,然后逐渐失去水分形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nH2O),铁锈蓬松易吸水,使得内层的铁进一步被腐蚀,最终使得铁皮完全变成Fe2O3,由于铁腐蚀有水参加,Fe3+在水中是黄色,因此铁生锈的颜色先是变黄色,逐渐变红棕色,最后变成棕褐色。 通过观察车辆钢铁材料的表面颜色判断所受到温度,以及判断是否存在泼油点燃,需要把车辆的燃烧时间、勘验时间、灭火方式、车辆着火前的表面颜色等因素考虑在内。

第二,铁质车身外表面泼洒燃油,在燃烧后有燃油助燃区域与无燃油助燃区域的区别,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其界限处轮廓连续基本整齐,甚至可以发现有向下流淌形成的痕迹。

由于燃油泼洒于车体表面,将产生摄氏几百度甚至上千度的高温而出现助燃区域;车辆表面一般无水平表面,在泼上液体的燃油后燃油会往低处流淌,在被点燃后有油的区域温度高于无油助燃的区域,助燃区域与非助燃区域之间形成较整齐的连续边界,边界多为黄色,并符合液体流淌形成的痕迹。对于具体的着火车辆外表面虽然有高温变色区域,但要注意结合该车的具体构造,研究分清楚是外部泼油助燃还是车辆自身内部有油类助燃,车内油类助燃外表面无液体下流的轮廓线。

第三,在车轮处泼洒燃油点燃,接地处的轮胎由于窒息作用一般会有少量剩余,剩余部分的轮胎外侧烧损程度较内侧严重;有时泼油处下方的沥青或水泥地面有破损或粉化,土质地面有燃油下渗。

不难理解,当泼洒燃油在汽车表面或轮胎上,汽车表面无吸油能力,轮胎表面的吸油能力也较低,势必流淌于下方的地面之上,着火后对轮胎的外侧面助燃,内侧面无助燃或助燃较轻;沥青或水泥地面也将被破坏而出现破损或粉化。

第四,在驾驶室内座椅、底板等处泼洒燃油时,可以使燃油积聚,积聚的燃油被点燃后燃烧时间长,其周围的钢铁材料表面受热时间也长,其表面会出现表皮脱落或断裂现象。 但要分清是车上本身的油类还是外来泼洒燃油造成的。

当通过对比分析确定驾驶室内的烧损最为严重时,以驾驶室内钢铁材料表面保护层被烧脱落严重程度来确定起火部位,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方法。薄钢铁材料在长时间火烧后,材料会被全部氧化,在受到水流冲击时会表面脱落甚至断裂,脱落断裂最严重处下方一般为有燃油助燃,排除了车辆自身的油类助燃因素外,就可能是外来泼油点燃的火源部位。

第五,利用燃油点燃的车辆,在灭火后若及时到达现场,还能嗅出汽油、煤油、柴油等助燃剂的气味。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提取的烟尘或沾过燃油的点燃物的残骸检验,可检出燃油类助燃成分。

在车辆着火后一般有人报警,消防部门会及时到达车辆着火现场灭火,沾有燃油的助燃物未能得到充分燃烧,有时在火源点处抓起一把车上的残骸物或沾油的棉质物、纸卷类点燃物或下方地面上的土等,能够嗅出燃油的刺激性气味。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能够检验出助燃剂的成分。

第六,利用柴油或重质燃油类点燃车辆时,将产生浓重的黑色烟雾,从点燃源开始烟雾穿过车辆上的孔洞所到之处黑色尽染,布满黑色烟尘。 柴油或重质油类被点燃时将产生浓重的黑色烟雾,是由于柴油或重质油的组成及化学性质决定。 重质油类的组成碳含量一般在83%~87%之间,元素组成含有C、H、S、N、O 以及微量重金属元素,但S、N、O 和重金属含量较高,氢碳比(H/C)较低,燃烧时上述元素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粘附于汽车的零件表面或周围物体之上。

由于燃油助燃火焰蔓延迅速,绝大多数车辆达到全损程度,所造成的损失不言而喻。 如果在车辆外部用明火点燃车辆,短时间内是很难将车点燃,在外来火源点燃车辆的纵火案件中,由于放火者急于逃离,以免被人发现,借助于燃油点燃车辆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现象。

猜你喜欢

驾驶室线束痕迹
商用车驾驶室液压系统设计
线束工业软件应用之中线CAD标准版
浅析8D方法在解决H7车型驾驶室振动的应用
基于PID控制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控制
某农用车驾驶室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生命痕迹
汽车线束设计及线束用原材料的选取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
最新线束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