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杰精神”怎样传承

2019-02-16

新传奇 2019年3期
关键词:王杰民兵班长

54年前,23岁的年轻战士王杰纵身一跃,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包,拯救了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半个多世纪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传遍神州大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和人民。

1965年的江苏邳州,工兵营地雷爆破连五班班长王杰正带着民兵班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埋雷时意外突发,王杰猛地扑向了炸点,拯救了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将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

王杰牺牲后,同年11月27日,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王杰班”的精神图腾。

“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

周智涵今年19岁,才入伍一年多,他已经长成了“真正男子汉”。

“王杰班”有一个坚持了54年的传统——每天晚上,战士们都要将老班长的被子打开,清晨再将被子工工整整叠好。对他们来说,这是纪念和景仰,更是传承和激励。

曾经,周智涵也觉得这是无聊的形式主义,可是当他读了王杰日记,当他挖雷坑,举起铁锹砸向坚硬地面,半小时才只挖了一个小坑时,“王杰精神”真正走进了他的心里。

王杰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阅读他留下的10万余字的日记,“王杰班”的战士们逐渐找到答案:参加国防施工,王杰写下“沂蒙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的诗句言志;他14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由于出身中农一直未能得到批准,王杰写道:“我相信,只要认真把工作干好,够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党的大门是敞开着的……”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志向。为什么在生死一瞬间,年轻的王杰能够毅然舍身?英雄壮举绝非偶然,而是崇高理想信念下的必然抉择,是革命到底的执著追求。

真理的感召穿越时空,信仰的力量无坚不摧。王杰“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正是人民军队无坚不摧的精神源泉。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激发我们奋斗的王杰“革命到底”的理想,激励着一代代“王杰班”战士奋力前行。

“革命理想渗入骨髓,才能撑起忠诚的脊梁。”班长王大毛说,老班长王杰用生命践行的“革命到底”大无畏精神早已化作班魂,无时无刻不在鞭策和激励着他们。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来到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走进王杰班与战士座谈。他指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官兵要努力学习践行“两不怕”精神,争做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

王超是“王杰班”上一任副班长。在他心里,王杰老班长是帮他打开心结,走出人生低谷的精神导师。他参加提干考试时,考试前突然感冒发烧,漏答了30多道选择题,结果以7分之差落榜。为此,王超郁郁寡欢了很长时间。

他再次拿起王杰日记,看到王杰因为成分问题,14次提交入党申请书都没能入党的故事,忽然豁然开朗。后来,在全旅演讲比赛中,他以《挫折就是收获》为题讲了自己的故事,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说出来了,赢得不少战士共鸣。后来,他考上军校,在学员队担任模拟连指导员,全部按照“王杰班”的标准来,使得“王杰精神”在更多地方传承、发扬开来。

“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

进步、前途,历来是十分诱人的字眼。对一名革命军人来说,什么是前途?

王杰用23岁的生命作出了回答。在1964年9月的一篇日记中,王杰写道:“家庭三番五次催我回家结婚,可是我主意已定,说什么也不能丢掉党的事业去处理个人问题。现在个人还年轻,再晚几年结婚也不晚,在青年时代把精力放在党的事业上,要多为祖国做点工作,把自身的力量全部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王杰班”凝聚一个共识:党的事业、革命事业就是前途。几十年来,“王杰精神”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培育出一簇簇灿烂的花朵。

军队调整改革之前,“王杰班”多年保持着集团军工兵专业5个课目纪录,班里走出260余名战士,个个是训练标兵、技术能手,参加旅以上比武考核先后有200多人取得好名次。

2017年7月上旬,“王杰班”面对从工兵到装甲步兵的转型。转型之初,“王杰班”全班9人都是零基础的“门外汉”,为了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人人定下“小目标”,训练立下“三个铁规矩”:训练时间一秒不少,规定内容一个不落,训练强度一点不降。

寒冬腊月,他们在冰天雪地中摸爬滚打,专挑大雪天练驾驶、大风时练射击;盛夏酷暑,他们顶着如火般的烈日练习战术,铆在50多摄氏度的战车内练协同;武装越野,他们专选崎岖的山丘路;构筑掩体,他们专拣荆棘遍布的杂草地……

长期摔打磨炼,“王杰班”的战士有了一张专属自己的“特色名片”:茧子厚、伤疤多、脸蛋黑、衣服破。

转型一年,他们人人取得3个专业等级证书,熟练掌握11种打击火器,可任意减员至7人不影响战斗,减员至5人能继续战斗,减员至2人能坚持战斗,形成了人人有备份、个个可替补,随时上战场打胜仗的能力。前不久,旅组织装甲步兵专业考核,“王杰班”在全旅建制步兵班中综合排名第一。

“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王杰班”的战士有这样的情怀。

王杰老班长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最幸福的事,他舍身一扑解救民兵干部的好样子,永远定格在官兵的脑海里。

一年夏天,“王杰班”随连队赴安徽省颍上县抗洪,眼看近10吨的救灾物资就要被水冲走,全班义无反顾跳进齐胸深的水里,冲进随时都会倒塌的库房,扛起一袋袋物资就往堤上送。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如今,一代代王杰传人弘扬“王杰精神”,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融入自己的血脉。

“王杰精神”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王杰班”战士,还跟着“王杰班”战士的足迹,走出军营,走向社会,走到一个个地方工作岗位。

28年前,老兵赵志军是“王杰班”的第14任班长。当班长期间,他带着全班荣立集体二等功。

赵志军自己也是敢打敢拼的精兵强将,曾经为提高体能素质,每天晚上坚持1000个俯卧撑,500个仰卧起坐,提两个小板凳做扩胸运动,用背包带把腿吊起来拉韧带……因为表现优异,农村娃提干上了军校,先后担任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等职务。

2006年,赵志军转业到安徽省滁州市交警大队。到了地方,他也没有丢掉王杰老班长的“两不怕”精神,勤勤恳恳,不怕苦不怕累。他常年在高速公路上维持交通,逢年过节,要步行10多公里调整车辆,下雪结冰更加危险。他说:“脱下军装换上警服,精神不能变。”

3年前,赵志军儿子赵宇来到了军营,来到了“王杰班”。两年过去,赵宇脱胎换骨。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早上不起床晚上睡得晚的胖小伙变成独立、自律、爱学习爱看书的共和国战士。在他们父子俩身上,“王杰精神”实现了真正的血脉传承。

这样的传承故事还有很多。“王杰民兵班”第一任班长李彦清,是王杰当年用生命掩护下来的民兵之一。后来,他在一次地雷实爆训练中为救一个女民兵,双眼被炸失明,被称为“活着的王杰”。

从王杰的家乡金乡到徐州,王杰幼儿园、王杰小学、王杰中学、王杰医院、王杰派出所……遍地开花,“王杰部队”的战士也像满天繁星,洒满大江南北。英烈从未离去,就像那首歌里唱的:“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

猜你喜欢

王杰民兵班长
差一点儿当班长
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班长的烦恼
王杰:国学与为政智慧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每天一个新班长
我的班长我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