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表皮的体化发展研究

2019-02-15王金弋胡文荟

山西建筑 2019年13期
关键词:表皮空间结构

王金弋 胡文荟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

表皮独立的前提是信息时代的建筑表皮呈现纷繁复杂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表皮的媒体化和生态化两方面。其中,建筑表皮的媒体化要求通过表皮产生多种多样的创作主题,这使得表皮开始打破平面的束缚,利用色彩、材料质感、构件装饰物来突出自身的形式,经历大大小小建筑思潮的洗礼,不断消解重构,实现演变与更替。建筑表皮的生态化则需要表皮与更多生态元素融合,为实现降低冷热能耗、能源回收循环利用、改善空气品质等种种生态命题,功能构件与装置通过设计和技术与表皮结合。审美的表现与技术的结合都对表皮提出了更多的功能要求,使表皮不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界面。表皮逐渐产生了自己的结构以应对复杂的变化,并开始具备三维的特征。针对建筑表皮从二维界面向三维物体的体化现象,本文从表皮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1 原始时期到古典时期:从单一到复合

如果说将天然形成的洞穴作为表皮的起点,那么这种最原始的表皮完整而单一,它是自然物体本体,自身没有任何明确的界限。为了满足首位生存需要而被人们使用,使内外环境能够得到分隔。此时的表皮虽然是有厚度的三维物体,但其作用却是二维的界面。

与外部环境接触的一面传递无意识的视觉信息——彰示住所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视觉信息——原始人类通过掩饰伪装住所使其不易被野兽发现侵袭。这是原始表皮与外部的作用联系。与内部环境接触的一面同样传递视觉信息,洞穴内壁上壁画可以表现原始人类已经有意识地作用表皮内层产生视觉联系。而凹凸的洞穴内壁也介入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起到原始家具的作用,放置生活工具,这体现了原始表皮与内部的作用联系。

森珀《建筑四元素》中就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在原始时期,建筑表皮发生了从单一空间围护结构到包含覆层的复合墙体的转换。从表皮的体化角度出发,表皮从单一的空间围护结构向复合的空间围护结构转化,这是表皮体化发展的开始。

在原始时期到古典时期的漫长发展历程中,表皮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身的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与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愈发清晰明确:表皮外部从原始时期挂毯、灰泥及其他类似物的覆盖到利用彩绘、雕刻等表现方式的加以突出,表达的视觉信息的目的从对野兽的防御逐渐转向了对人的审美,其材料、色彩、形式的设计形成了建筑外观上的表现风格与特征。这一时期的表皮中部同样是建筑的结构体,主要起承重作用,从物质本体和精神表现两方面对建筑表皮的外部和内部进行约束与控制。内外部环境贯通的联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重视门、窗等开口部的设计,有意识地控制风、光、热的传递,从满足生存需要转向舒适度的追求,甚至艺术的追求。

艺术与技术在漫长的历史中着眼于建筑表皮各组成部分本身的发展,内部和外部以雕刻、装饰为代表,中部以材料、构造方式为代表。表皮自身的结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作用联系没有发生本质改变,这种古典的建筑表皮持续了很长时间。

2 现代主义时期:从附属到独立

现代主义开端,建筑表皮发生了第二次体化——从古典立面向现代建筑表皮的转变,使表皮从附属走向了独立。

技术为这场变革打下了的物质基础,其中最至关重要的两点是框架结构的发展与玻璃制造的成熟。可以说是框架结构的发展使表皮的中部得以与建筑承重结构体分离,从而使“实心”的表皮中部变成“空心”,虽然它仍是由实在物质构成的,但是其构成意义却由承重变为了填充,这种填充为表皮的中部带来空间,并为接下来的转变创造了可能性,奠定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失去结构作用的表皮中部也逐渐失去对表皮外部和内部的绝对约束与控制,不再占据表皮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表皮的外、中、内部关系更加平等,界限也更加分明。而玻璃的广泛大面积使用带给建筑表皮透明度,使建筑表皮可以表现建筑空间的深度,建筑空间本体与表皮在透明度的协调下实现了同步统一,使表皮产生了内外贯通的、新的审美层面上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抽象意义上的,内外联系不再局限于物质的选择透过,内部空间通过表皮的透明展示其深度,审美意义不再局限在表皮外部和内部的形式,而拓展到建筑内部环境和建筑本体空间的贯通表达。

建筑技术发展带来了框架结构与工业化生产使表皮在物质本体层面先获得了独立的基础;玻璃的广泛应用影响了表皮与建筑空间的联系;思想潮流与先锋艺术使表皮产生新的抽象形式语言。在20世纪初期,经过这场表皮独立运动的建筑表皮终于获得了解放,表皮也在建筑学中得到了独立的主体概念。原本在结构上和艺术表现都处于附属地位的建筑表皮,不仅将结构体从自身分离,艺术表现上也有了属于自己独立的抽象形式语言,从物质本体和精神表现上都变得更加立体,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区别于以往的重视。

3 后现代主义时期:从被动到自治

现代主义时期建筑表皮的选择依然是被动的,它被当做分隔空间的界面或其本身作为表现材料真实性的平台。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表皮开始了真正的觉醒,追寻一种真实的自主性,并开始由内在含义来主导外在表现形式。表皮发生了以自治为主题的第三次体化。

从符号学开始,表皮在抽象层面追寻形式与含义的自主性,慢慢将自身渗透进社会空间,成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产生新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技术的发展使表皮不仅限于表达建筑,而是具有了自身的空间、功能和价值。从被动到主动,表皮在精神表现和物质实体都实现了高度的自治。

表皮自治使其体化特征更加明显,精神上有了深度,物质上有了厚度。其深度与以往的区别在于对文化的深刻影响,从视觉文化走向了社会文化;其厚度与以往的区别在于有了功能和形态上的自主价值,而不是单纯的物理厚度。自治所引起的第三次体化,使建筑表皮自身的结构组成与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作用再次发生了改变。对于表皮外部,抽象层面上原本传递的视觉信息的表皮外部开始参与社会空间的塑造,渗透进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引起人们的哲学思考与社会反思,深层次地影响建筑外部空间。具象层面上表皮外部的功能与形态极大拓展,越来越多的生态节能技术和传媒技术通过构件与表皮外部结合,表皮外部功能化、复杂化以及结构化。表皮中部延续之前的由实转虚,填充使其本身空间化,在双层表皮、腔体表皮的应用中,表皮中部彻底虚化,成为气体流通循环的空间。这种空间化为表皮实现更多生态功能提供了平台,实现了表皮自身的功能和价值。表皮内部的新变化是在一些新锐建筑中作为参与室内空间的塑造,极大地改变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的感受,延续了建筑表皮外部的思想表达,使内部空间充满想象与动感。以及功能上作为内外的桥梁,在新近涌现出的一些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设计管理的建筑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收集生态数据,检测能量交换,实现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度与智能控制,与建筑内部系统产生紧密关联。

可以说此时的建筑表皮已经超越了建筑表皮的实体本身,它延伸了自我作用的范围,对建筑外部和内部环境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这样拥有自身结构与空间、拥有复杂影响范围的表皮充分表达了表皮体化的内涵。

4 结语

本文从表皮自身结构的视角,梳理各个历史时期表皮的体化发展及其主要特征,并在一系列发展变化中形成了对表皮自身结构组成的认知与观点:表皮拥有自身的结构组成,在与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同时,建筑表皮也与内部空间直接接触,在两个界面之间还存在着表皮本身的物质能量转换。由此构建表皮自身结构组成,包括建筑表皮外部、中部、内部,与外表面直接接触的外部环境和与内表面直接接触的内部环境。

纵观建筑历史的发展,建筑表皮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和侧重点,表皮的体化从原始时期开始,经过了从单一到复合、从附属到独立、从被动到自治三次大型的转变,实现了物质实体与精神表现高度的体化特征,人们在物质本体和精神表现两个层面运用艺术与技术的手段不断挖掘充实表皮的可能性,加深对表皮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使其真实存在的结构得以逐渐清晰地显现。

猜你喜欢

表皮空间结构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论结构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论《日出》的结构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水果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