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沿

2019-02-15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物钟人体科学

《科学》盘点2018十大突破、三大“崩坏”事件

美国《科学》杂志发布201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在单细胞水平上追踪生物体发育被列为十大突破之首,理由是相关技术“将改变未来10年的研究”。

此外,今年《科学》还列出了三大科学“崩坏”事件,“基因编辑婴儿、道德红线在哪儿?”入选。

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组织22家成员学会推荐,经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以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同行专家评选与审核,公布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排名不分先后):天然免疫应答与炎性反应的新型调控机制;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构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母源因子诱导脊椎动物胚胎体轴形成;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研究;脑内新型谷氨酸合成通路参与学习记忆;新型可遗传编码神经递质荧光探针的开发;灵长类动物发育和寿命调控关键通路获揭示;疱疹病毒的组装和致病机理;多维基因组学大数据指导下的继发胶质母细胞瘤精准治疗。

多国科研人员探索人体生物钟检测新方法

目前,多国科研人员正尝试开发快速检测人体生物钟的新方法。测量人体生物钟的常用方法是监测人体内褪黑素浓度的变化,此法要求研究对象长时间坐在暗室,每隔约一小时采集一次血液或唾液样本。

新一期《科学美国人》杂志刊文介绍说,为了开发更便捷、准确且廉价的检测方法,国际上目前有3个团队正在加紧研究,而且他们选择了相同的研究方向,即通过测量血液中核糖核酸的变化来评估基因活动,然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出哪些基因能够更好地揭示人体节律。

目前来看,各研究团队已能够做到只采血一至两次就测出人体生物钟。德国沙里泰大学医院阿希姆·克拉默领衔的团队开发出的检测方法已非常接近临床应用,利用该法测出的结果与使用褪黑素所测结果的差异仅在半小时之内。

研究人员表示,生物钟紊乱与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等多种疾病相关,如能找到检测人体生物钟的简便方法,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并治疗这些疾病。

此外,相关检测方法还有更多用途,比如可用于检测人们头一天晚上是否熬夜,准确率目前已超过90%。这可让警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快速认定司机是否睡眠不足,或者帮助排查飞行员等对安全要求较高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否适合上岗。

猜你喜欢

生物钟人体科学
周末“补觉”是一个谎言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点击科学
人体可笑堂
科学大爆炸
打乱生物钟会让人变丑
智能生物钟
神通广大的生物钟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