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健古茂 清劲绝尘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赏析

2019-02-15

老年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仲尼欧阳询笔力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就已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与虞世南并称“欧虞”。

《仲尼梦奠帖》,无款印,全文78字,书法笔力苍劲古茂。其释文曰:“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满百。彭祖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寂灭。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此帖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人评曰:“欧阳率更如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击,操举若神。森森焉若武矛戟,惊其跳骏,不避危险。”此帖正是欧阳询行书代表作,其笔力险绝可见一斑。帖文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稳重沉实,运笔从容,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清劲绝尘。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仲尼梦奠帖》唐.欧阳询 纸本 25.5cm×33.6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看似平常的“仲”,其点画毫不虚弱。第一笔撇,以及最后一笔悬针竖在其末端并未放出去,而是将它紧紧收住,图中点画的珠已呈现。虽然只是一短撇,但笔力丝毫不弱,第一笔就将整篇的气势打开。再看“尼”的长撇,其方向与水平线成近90度的夹角,整个字被这干脆率直的一撇支撑了起来,唐人评欧阳询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正印证了这一神来之笔;“夢(梦)”字的草头左顾右盼,将整个字的神态充分表现出来,一个横钩在势的末端再次蓄势铺毫,笔势十足。“奠”字最后两点左右相生,顺势写出右点。“七、十”二字将空间拉开,使章法不再那么紧密,而是更加开阔。

接下来的几个字,单看转折处,即锋芒外露。王羲之的字,在这些地方都进行过超强度的攒促,体现一种不激不厉的辩证观。而欧阳询特立独行,几乎没有进行过多的攒促,这也印证了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的风格特点。

欧阳询的很多点画有举重若轻之感,如“祖”的最后小短横。“養(养)”字的一点,看似很秃实则厚重。“重”“任”二字上宽下窄,而“裁”“滅(灭)”二字上窄下宽,结构上的变化处理,让人回味无穷,如“未”字写出流动之势。

欧阳询在相同的字中,也讲求结构的变化,如“不”“而”等字,讲求顺势而为之,不足的点画运用补笔:“不”字首笔横画扛肩,撇画顺势拉下,再顺势写竖,此时竖已不足以托起向上扛起的横,欧阳询心思巧妙,靠最后的反捺将整个字势拉了回来,体现了一种虽身处险境却能化险为夷的智慧。“墓”字翩翩起舞,撇捺拉开,给下面土字腾出了足够的空间。“神”字左重右轻,末笔竖画钩出,避免与左竖的雷同。

欧阳询非常讲究中锋,喜欢将笔锋立起来用。“痛”字向左侧倾倒,而下面“毒”字上下中线异位,撇折向右下压,与“痛”字倾斜的字势中和;“酸”字酉旁中两竖向左挪位,使左半部分向左斜,右半部分向右斜,把字的重心拉平;“何”字更是匠心独运,整个字看似倾斜,其实另藏玄机,通过竖钩的左移,中宫收紧,右部分的留白,使横画在下一时刻将何字扳正,富有动感;“念”字左下部分(本来应该是正下部分)给心字的末点让足了空间,使末点担当补白的重任;“差”字上下部分中心交错,整个字的重心压在撇画上。

《仲尼梦奠帖》(局部)

欧阳询书迹中,多数为碑拓,墨迹绝少,而《仲尼梦奠帖》在欧氏仅存的四件墨迹作品中,又最为典型。此帖为欧阳询晚年所书,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诚属稀世之珍。

猜你喜欢

仲尼欧阳询笔力
咏杏
抱朴子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不知道有多少水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唐欧阳询《用笔论》
谈风骨
加点笔力,你的书法会更美
——齐鲁书社《中国书法笔力详解》介绍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小考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