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出铿锵的足迹
——记国网河北易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杜洪亮

2019-02-15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洪亮老杜供电

杜洪亮(前)深入施工一线的路上。 资料图

在员工们眼中,杜洪亮敢说敢干,是个很有干劲、很能鼓舞人的管理者。他在保定地区三县一市踏出过铿锵的足迹,如今这名斗志满满的供电老兵,又将“责任、担当、感恩、执行”的管理理念融入公司发展,带领一帮弟兄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11月29日深夜,天空不停地飘着雪花。一辆汽车驶离易县县城,依次驶过国道、省道、乡道,车前的光束向太行山深处不断延伸,夜很黑,但后方雪地上的车辙却格外清晰。坐在车里的是国网易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杜洪亮,他正连夜驱车70多公里赶往甘河净乡,处理因降雪导致的停电故障。等确定故障原因后,当他赶回家时,已是次日凌晨4时。

50多岁的他,本不必亲身赶赴现场。他说:“这么冷的天,知道乡亲们没电用,电力工人在冰天雪地里抢修不安全,我也睡不着,必须到现场了解停电情况才放心。”

这样的回答,很符合杜洪亮直来直去的性格。在员工们眼中,杜总敢说敢干,是个很有干劲、很能鼓舞人的管理者。他在保定地区三县一市踏出过铿锵的足迹,如今这名斗志满满的供电老兵,又将“责任、担当、感恩、执行”的管理理念融入公司发展,带领一帮弟兄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心中有责任

7月17日,杜洪亮回到阔别已久的国网易县供电公司。八年前,作为副总的他,被交流到国网高碑店供电公司任党委书记,如今作为总经理重新回到易县供电公司,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塔一线,还是那么的熟悉,也令他心焦。

2018年,易县刚刚退出省级贫困县行列,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该县是保定市面积最大的县,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不到230人,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多年来,由于电网投资不足和规划滞后,易县电网薄弱、局部紧张的形势十分严峻。“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不达标,超过15公里的就有11条。”杜洪亮介绍说,电网设备也是老化严重,“比如,电表箱还是第一轮农网改造时留下的铁皮箱,经过20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没盖的没盖,没底的没底,电表故障率很高。”

供电企业怎能搞不好电网?面对如此糟糕的局面,电力央企的责任、企业“一把手”的使命,让这名一米八三的汉子寝食难安,到任易县供电公司的第一天,他就把做好电网规划和储备项目作为首要任务。“现在,公司十分重视规划工作,特别注意配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上级电网规划,及时编制县域电网规划。”该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程立,天天陪着杜总跑上跑下,忙得有些站不住脚,但他很欣慰,“终于不用为项目储备不足发愁了。”

心中的责任,让杜洪亮停不下脚步。跑规划、跑项目、跑资金、跑增供扩销,跑政府部门、跑上级公司、跑客户单位,“跑”成了他主政县级供电企业的主旋律,很少有时间在家待着。“下一步,还要积极跑省市公司,乃至国网公司,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电网建设改造。”杜洪亮分明并没有意识到“跑”是个累活,妻子却会时不时地提醒他:“家成了你的宾馆,我成了你的保姆。”妻子退休后,更是成了他名副其实的专职保姆。

肩上有担当

早年的军旅生涯,让杜洪亮养成了敢打硬仗、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说起对杜总的印象,老员工们的第一反应是“能啃硬骨头”。来易县供电公司之前,杜洪亮分别任职于国网博野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和国网涞水县供电公司总经理。这两家公司在省内和市内都算是“老大难”,可都让老杜赶上了,既然赶上了,那就一个字“啃”——在博野三年多,老杜硬是将该公司在保定22个县公司中排名由后三位提升到前几名;在涞水两年多,老杜将该公司在全省98个县公司中的排名提升29位,达到47名。

杜洪亮的“担当”是有思路,有方法的。他不喜欢各自为战,要求各部门团结协作,“分工不分家”。他爱给员工们讲“狼”的故事,他说,狼不只是凶残,它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集团化作战,分工协作,谋定而后动,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才是老杜敢于担当背后的制胜法宝。

为雄安新区供电的张北—雄安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在易县境内有114基铁塔,跨越7个乡镇。杜洪亮回到易县供电公司时,还有一基塔基的征地尚未落实,涉及塘湖镇潦水村48、49号塔基占用、穿越建设用地问题。七山二水一分田,易县虽地广人稀,但可直接利用的土地并不多,十分金贵。上述问题牵扯的地块虽然不大,却为5户村民共有,而且他们正在办理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手续。如今特高压线路跨越其上,势必影响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所以这几户村民有很强烈的抵触情绪。

然而,张北—雄安特高压工程事关国家千年大计,再难也要上马。于是,杜洪亮便抛开手头其他一切工作,不断地去沟通协调,并提请主管副县长到乡里,与乡干部、村干部一起现场开会办公,做这5户村民的工作,经过不懈努力,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在线路征地拆迁工作中,杜洪亮多次与之打交道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赵合忠认为,在特高压落地易县的过程中,易县供电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啃硬骨头,你就总会遇到硬骨头。2017、2018年,易县供电公司连续两年在河北南网98个县公司中排名末位,十分落后。作为土生土长的易县人,带领公司弟兄们一起爬坡过坎,杜洪亮责无旁贷。

到任四个多月来,杜洪亮通过抓班子和队伍建设,通过抓各项指标数据、抓安全稳定,确保了公司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进展。以营销工作为例,他来后,该公司组织了“营销百日攻坚”行动,“7~11月公司线损合格率逐月提高,由74.59%提升到89.18%;电表采集成功率由99.26%提升至99.99%。”易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赵武一介绍说。另外,自7月17日到10月23日,该公司共查处违约、窃电行为131户,追补电量19.351万千瓦时,追补和收取违约使用电费合计110.2万元。

感恩有温度

杜洪亮觉得,人生在世,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企业、感恩同事。他认为,崇尚感恩理念,有助于企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老杜除了抓主营业务,也很关注员工生活。来公司短短几个月内,他就改造了职工食堂,完善了职工活动中心,公司大院也即将焕然一新,用他的话说,要做到“三季看花,一季看果”。

杜洪亮原本是个爱下厨鼓捣着做饭吃的人,但自从做了企业主要负责人之后,这个爱好就基本消失了,他更愿意光顾职工食堂,“这样可以监控食堂的伙食质量”。当他看到食材质量不达标、卫生状况堪忧,尤其是看到煤气罐就摆放在操作间,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时,他当即决定对食堂进行改造。改造后,之前不愿去食堂用餐的程立,终于肯踏进食堂大门了,“现在吃着放心了。”他嘿嘿笑道。员工回归食堂后,上班迟到现象基本不存在了。

杜洪亮(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保电现场。资料图

杜洪亮内心时刻装着员工。来公司后,他决策的几件小事,让大家倍感温暖。看到公司办公空间比较充裕,他就尽量安排员工到走廊南侧的阳面房间办公,北面留做各类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县工会奖励该公司两个赴北戴河疗养的名额,他也留给了两名工作业绩优秀的一线员工,这二人一个即将退休,而另一个则身患重病。回到易县供电公司的第一个重阳节,杜总就安排给每名退休员工送上一袋米、一袋面和一桶油。“这让老人们很欣慰,觉得公司没有忘记他们。”该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庞艳霞的父母都是该公司退休员工,她说二老对杜总的做法十分赞许。随后,她又补充说:“自从杜总来到公司后,员工的精神面貌有了更大改变,工作有了更大干劲,觉得这个单位更像一个家了,也更加珍惜这个单位的一切了。公司大门口‘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标语正是对此最好的写照。”

执行有力度

然而,杜总并不总是这么“好”,他发起火来比谁都“难揍(方言,形容脾气不好,不好对付,不好打交道)”。人如其名,杜洪亮声音洪亮,开会讲话都是大嗓门,从来不需要扩音喇叭,不发火都有点像“训人”。

老杜喜欢看电视剧《亮剑》,这能让他重温自己年轻时的那段军旅生活,军人那种雷厉的作风已深深烙进他的骨子里。他特别讲究令出如山、令行禁止,如果有人对工作马马虎虎,态度散漫,那是绝对不被容忍的。前不久,国家电网公司召开全系统视频会议,有三名中层干部未按规定穿白衬衫参会,就被杜洪亮狠狠地“剋”了一顿。他认为这不是小事,这关乎“执行力”问题,所谓的“责任”“担当”和“感恩”,最终还是要体现到“执行”上来。

老杜的军人印迹还体现在特别讲秩序上。在他刚回易县供电公司之初,公司大院内人车混流,汽车和自行车乱停乱放,有的甚至将自行车停到办公楼内,秩序十分混乱,这让他很是看不过去。于是,他就对大院进行了人车分流改造,车走车道,行人和自行车共用行人通道,并且专门建了自行车棚,从此,大院内人车各行其道,秩序井然。此外,他还根据业务和职能部门分类,重新规划调整了各部门的办公室,过去那种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办公室杂乱交叉的局面得以改观,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从军队退役后,老杜就进了供电部门。他先后爬过电杆,当过司机,做过支部书记,还干过“三产”经理,也当过供电所所长,后来才成为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和总经理;从易县到高碑店,从高碑店到博野,再从博野到涞水,又从涞水回到易县,从一线员工一步步成长为企业主要负责人,从执行者到管理者,丰富的从业经历,让他深谙企业治理之道。“抓班子,带队伍,既要说还要做。”杜洪亮坦言,他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会首先做到。正如有员工感触说:“人家杜总每天早晨七点就到食堂用餐了,我们再迟到也说不过去啊!”

这就是杜洪亮,一位以身作则,带领员工爬坡过坎、一路向前的基层供电企业带头人。

猜你喜欢

洪亮老杜供电
李洪亮作品
蓄电池——航天器的供电法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一种井下安全供电装置的设计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手机
CAN 总线压裂车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
老杜,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