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自然的生命奇迹

2019-02-14青溪

世界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闸口三文鱼鱼苗

青溪

三文鱼洄游的时候,整个过程不吃饭,就靠身上的脂肪和蛋白质扛着,逆着水流还能跳60厘米高。

我不怎么爱吃鱼,和鱼打交道自然也算不得太多,不过三文鱼算是个例外:因为工作关系我对三文鱼刺身、三文鱼寿司之类早就不陌生。等移民加拿大、迁居大温哥华后就更是如此,国内貌似“高大上”的三文鱼在这里可谓“大众”得很,超市里的冰鲜三文鱼固然司空见惯,渔汛季节当日捕到的新鲜货色更让人垂涎不已。

逆流而上的震撼之旅

每年夏天,我最盼望的就是渔船出海的日子。因为熟人认识土著渔民,我们这帮朋友都跟着沾光,可以直接从渔民手上买到刚捕捞上来的鲜鱼。新鲜度自不必谈,鱼的价格让人觉得不多买几条简直吃亏了,一条4-6磅的大鱼才11加元,大约相当于15元人民币1斤。

尽管每次都是午夜到岸,但吃货们哪顾得上辛苦,一接到通知就派一两个人赶紧将货取回。踩着星光驱车1个多小时,到土著人居住区取鱼也成了件激动喜悦的美差。然而,取回鱼,工作还没结束,为保证新鲜,取货人会连夜杀好洗凈,然后我们各家就怀着期待的心情上门取货。也许,美味就是吃货不辞辛劳的动力吧。

不过,这等好事偶尔也会意外泡汤。加拿大政府对野生三文鱼产量控制得很严格。近几年来,红鲑产量大降,本来打算出海的渔船被限令取消了计划,我们订好的鱼也不翼而飞。相应的,超市三文鱼价格也水涨船高,上个月半价时都卖到20元人民币100克。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像往常那样,又是做鱼松,又是做罐头大张旗鼓地为冬天储存三文鱼了。幸运的是,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包土著人自制的烟熏三文鱼,偶尔可以拿出来解解馋。朋友前几天还送来点儿自己钓的粉红三文鱼,总算又吃到刚出水的了。

话说所有这些与三文鱼的渊源似乎都和吃有关——《水浒传》里鲁智深不是拿鱼做朋友吗?可是,“认识”三文鱼20多年的我,一直以来只把三文鱼当食物,而不是朋友,直到亲眼目睹三文鱼洄游后才有了变化。其实,三文鱼洄游的故事我早就听说过,或许因为“纸面得来终觉浅”的缘故,此前始终对这一悲壮感人的故事,产生不了很强烈的共鸣。

说起三文鱼洄游,我们西海岸因为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可谓条件得天独厚,加之政府科学管理,才形成今天如此壮丽的景观。联邦政府的“鲑科复育计划”将重点放在银鲑、钢头鲑、国王鲑、红鲑、狗鲑、粉红鲑及切喉鳟等7种鲑科鱼种上,它们的外表与习性略有不同,其中5种在我们BC省内见得到,三文鱼还被卑诗省指定为“省鱼”,并作为卑诗鱼类“省徽”。

三文鱼洄游真是百看不厌,因为洄游分大小年,每四年将迎来一个盛年。可惜今年鱼不多,儿子10月下旬在学校组织下去了威化溪观鱼,回来后颇带失望地告诉我:“没看到什么鱼。”

但是,上次我们赶上了盛年。说来好笑,我总觉得开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往观鱼才配得过三文鱼洄游的磅礴气势,所以我是和一大帮教会朋友同去的。我们去的是位于Harrison Mills附近的威化溪产卵水道,这是在大温地区中最适合观鱼的地点,建于1965年,长达2932公尺,人工延长了威化溪来确保水质的清洁和产卵的三文鱼们不受洪水影响,增加适合三文鱼产卵的环境。

进入观赏区,走到哪,都看见河道里挤满了逆流而上的三文鱼,映得水面一片通红。人最多的地方是水坝闸口处,经过闸口的一刹那,溪水突然湍急起来,飞流直下,势不可挡。面对高高的闸口,除了纵身跃过别无选则,它们不停逆流游动着,等待时机憋足劲跃过闸口。尽管冲过去的是极少数,一次次冲上去又被卷下来的打击不能动摇它们冲过去的决心和努力,它们似乎在向世人诉说镌刻在三文鱼基因里的使命宣言。偶尔会看见几条鱼在经过闸口时没码准时间,还没来得及“跳龙门”就被卡住,越挣扎往前身体被卡得越紧。朋友说:“这些鱼好可怜,半路就被判了死刑。”

我驻足溪边良久,思索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大自然抛给所有物种的难题。在成功的道路上,留下最多的一定是遗憾吧?难能可贵的是三文鱼都是成双成对旅行,在越过这些障碍时只要伴侣没有成功跳跃,它们绝不会丢下爱侣独自前进,总是形影不离,互相鼓励,直至目的地。

全程逆流冲刷着它们的身体,加之进河以后开始禁食,游回终点都是身体变形、面目全非,所以我们会发现鱼的嘴巴是歪的,通体鲜红,身上千疮百孔,筋疲力竭。这是因为到了产卵的时候,雌鱼和雄鱼渐渐变红,头变得越来越大,体形发生很大变化。雄鱼的体形比雌鱼大,脊背比较突起,据说是一路回游的小溪水很浅,沿途又有动物捕食他们,雄鱼的脊背露在水面上吸引其他猎物的注意,以牺牲自己保护雌鱼。

史诗般的生命赞歌

三文鱼洄游给我的印象是惨烈的凄美。我想,在我们身边应该很难找到另一种生命悲壮到让人心灵震颤而难以平复的地步吧。先不说生命之初产在沙子里的鱼卵大量被其他动物吃掉的悲剧序幕,也不说进入幼年后如何躲避海豹、鲸鱼等水族的吞食和人类的捕杀,单看它们洄游路上危机四伏的险境就足以让人惊叹。在逆流而上的艰难道路上,黑熊在河边饥肠辘辘地等待着把它们作为冬眠前的最后一顿丰美大餐;老鹰投射出锐利的目光在海洋河流交汇处机警守望,生怕错失良机……可怜的三文鱼在逆水搏击的同时还要提防并躲避天敌。

三文鱼洄游产卵其实是牺牲自己的旅程,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三文鱼都会死。雌鱼有一部分会在产卵之后顽强地活下去,并回到大海,等待下一次的洄游产卵,而令人悲伤的雄鱼,洄游便是走向生命终点的开始。

到达产卵地后,鱼儿已是疲惫不堪。记得有次去观三文鱼回流,有个3岁小男孩用一根尼龙线绑在竹竿上的自制鱼钩便轻而易举钓上来一条鱼,同去的朋友妈妈也在溪边徒手抓住一条,可见它们已然毫无反抗之力了吧。可是,抵达目的地后它们不顾疲劳,开始成双成对地在水底挖坑,产卵受精,完成延续生命的使命后雌雄三文鱼都会因筋疲力竭而双双死去,从而也就结束了这个只为繁殖下一代而进行的生命中的最后一搏。一路上看见成千上万的红色尸体漂浮在河面上,也算是真切体会到什么叫惊心动魄了。

我曾看见网上有篇文章非常贴切地形容三文鱼的一生:成长,不顾各种艰难险阻地成长;经历,不管大海多么深不可测,也要从平静的湖水游向大海的经历,去完成各个阶段的历程;使命,不管遭遇多少险阻都要完成一生的使命,返回出生地来繁衍后代,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三文鱼的一生看似超然却又在自然的控制中。虽然鱼儿这样做完全出于生命的自然规律,源于造物主的奥妙手笔,但它们的表现及其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依然大大感动着人类,引发我们思索,激励我们振奋。要不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真是很难想象并相信它們如泣如诉的生命历程,这种活法直震撼到人心底。

后来,三文鱼对我心灵再次产生震颤,那是在温哥华市丹利公园放归三文鱼苗时,从养鱼场工作人员——一位中年加拿大男士口里听说它们成长的故事。根据经验,能给游客做科普宣传的都是些和科研沾边的专业人士,说不定他也是位科学家呢。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个普通文件夹大小的资料册,站在一排宣传资料专栏前,笑容可掬地耐心等待游客到齐。而他手中册子里装了好多张图,图上画的都是三文鱼,不同的只是鱼的数量和大小。

等大家准备就绪,他便举起第一张画满密密麻麻小黑鱼苗的图,缓缓介绍道:“每一对三文鱼在秋天能产下4000颗鱼籽,这些鱼籽要过整整一个冬天才会孵化,来年春天能孵化成小鱼的只有800来条。”说完,他就翻开第二张数量明显减少的图给我们看:“你们都知道三文鱼是要到海里才能长大的,这800来条小鱼顺流而下,最终能活着游进大海的有多少呢?”我感觉身体微微震颤了一下,不知是空气中吹来的冷风,还是那锐减的数字在作祟。只见他又打开画面显得清爽许多的第三张图,自己回答道:“只有大约200条,它们要4年后才能成熟,像鱼爸爸鱼妈妈那样洄游去生育下一代。”他停了下来,翻开下一张图继续说道:“能活到洄游的就只有10条——而这10条中还有8条将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最终到达出生地的只有……”他故意把答案给保留了,也许是为突出三文鱼存活下来不易吧?

“只有两条!”听众中一个幼稚的男声响起。游客们情不自禁异口同声地“哇”出声来,我敢肯定这绝非因为讲解员做了个夸张扬眉瞪眼的表情,而是这组数字本身太容易触动人的神经。从4000条鱼苗到2条成年鱼,换个角度讲是为千分之一的存活率,这岂是简单的数字变化,乃是生命奋力挣扎的生动写照!我仿佛看见成千上万的鱼宝宝你拥我挤,顺流而下开始一生苦难历程的画面。“向死而生”几个字突然跃入脑海,其实我们的生命不就是这样吗?不同的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呈现的各色图片。

不容我往下想,浴场工作人员就让我们每人领一个装有小半桶鱼苗的冰激凌桶,里面少说也有好几十只鱼苗,差不多两三公分长,通体灰黑,奋力游动,并不在意身处何处。我好像突然找到了它们创造不朽传奇的答案。抬眼一望,发现参加这场活动的有好几十人,都井然有序顺着指定的水道在放归。这样的活动一天有好几场,会持续好几天,我暗自盘算这样一来,得有多少条生命被放回海洋?大海是不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它们一样的生物才被称为孕育生命的摇篮,有了母亲般宽厚的胸襟?

一想到鱼儿们面临着极小的“成年”希望,我手里的桶突然变得重了起来,仿佛握着的不是几十条鱼苗,而是一项神圣使命一般。当小鱼们从桶里被顺水倒进菲沙河谷,像抢头彩似的挤向前方,我不得不钦叹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这是怎样的造化呢?“向死而生”这四个字又跃入脑海,挥之不去。望着清澈如镜的水中无数灰黑的小小躯体扭动游行,莫名生出一种嫁女般难舍的心情。我简直搞不清它们是出生入死,还是出死入生。“祝你们好运!”我口中默默祝福,目送它们最后一眼悄悄离开了人群。

“妈妈,我们每人去领一张放归证明留作纪念吧!”一同参加活动的女儿走过来拉着我回渔场填表。阳光照在她脸上,她那轻松喜悦的表情和我阴沉的心情看似并不协调。“妈妈,你放归了三文鱼难道不高兴吗?”她察觉到什么,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我轻叹口气,缓声反问:“你没听到4000条鱼里完成生命循环的只有2条吗?它们大部分不是去生而是去死呀!你不难过吗?”“可这就是它们的生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它的,这是它们体内特殊基因让它们这么做的。否则它们就不是三文鱼,我们就看不到壮观的三文鱼回流,也不会知道它们的生命有多强大了。它们生下来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我为它们感到高兴和骄傲。难道你不是吗?”女儿一认真起来就只能满口英文了,不过这倒提醒我,也许她的观点正代表了当地人们对三文鱼的看法吧。

猜你喜欢

闸口三文鱼鱼苗
港口——向海,向未来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闸口控制系统应用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闸口布置的设计要点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三文鱼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家依闸口东支渠抗冻胀设计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酸溶性三文鱼皮胶原蛋白超滤脱盐的研究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