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防治豆角蓟马田间药效试验

2019-02-14李路芳周大伟

西北园艺(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蓟马乙基吡虫啉

李路芳 周大伟

蓟马主要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等新嫩组织,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多种农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由于蓟马虫体小、隐蔽性强、爬行迅速和善飞等特点,一般杀虫剂难以直接触杀虫体,加之农户长期加大药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蓟马,导致蓟马抗药性不断增强,目前在生产上常采用多种农药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经过大量的室内生物测定,研制出了防治蓟马较理想的新型复配杀虫剂——16%多杀菌素·吡虫啉悬浮剂,可解决农业生产上蓟马难防治的问题。为明确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对豆角蓟马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安全性,2018年笔者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商品名:大风)。对照药剂为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商品名:艾绿士)。试验作物为青翠2号豆角。防治对象为蓟马成虫。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村,土质壤土,地力肥沃,地势平整,排灌良好,栽培管理水平和管理条件一致。施药当天温度为27℃,晴间多云,风力2~3级。药后7天内温度为26~30℃,天气晴,未下雨,风力 2~3 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 30g/亩 (A)、40g/亩 (B)、50g/亩(C),对照药剂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 g/亩(D)和清水对照(E)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 4次,小区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区组间设隔离行,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施药器械采用新加坡利农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药液量为450 L/hm2。施药前调查虫口数,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随机标记2株,全株调查豆角叶片及花朵上蓟马虫数并记录,再分别于施药后1、3和7天定株调查蓟马残虫数,施药后跟踪豆角的生长情况,以确定药剂对试验作物的安全性,并按以下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1.5 统计方法 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1)表明,供试药剂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不同使用剂量下对豆角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效逐渐提高。其中50g/亩处理的防治效果略优于对照药剂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g/亩处理,药后 1、3、7天的防效分别为88.43%、92.71%和82.73%,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40g/亩处理7天的防效仍在80%以上,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相当,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各药剂处理区豆角植株生长发育均正常,未发现药害现象,表现安全,且未观察到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表1 各药剂对豆角蓟马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在田间对豆角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豆角安全等特点,是防治豆角蓟马的合适药剂,具有推广价值。从防治效果和药剂成本综合分析,推荐使用剂量为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40~50g/亩为宜,推荐施药时期为蓟马若虫盛发期以前。

蓟马已成为蔬菜和花卉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目前,防治蓟马的主要是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等化学农药,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导致这些农药全部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抗药性的问题,施药浓度越用越高,防治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是一种复配防治蓟马的新型杀虫剂,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防治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可有效缓解蓟马抗药性的发生,且对环境安全,建议大面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蓟马乙基吡虫啉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创新药物二乙基射干苷元的杂质研究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云南省烟田蓟马种类和分布调查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