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太原市小学规划布局

2019-02-14

山西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太原市用地设施

靳 波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教育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教育事业是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大民生项目,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各地方不断出台相关教育政策。为教育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1 现状教育设施情况

数据显示,太原市共有小学416所,招生50 111人,在校生275 621人,毕业生36 073人,入学率达到国家标准。办学的特点上趋向于规模化,城区的吸引力较为显著。

2 现状问题总结

2.1 现有设施问题

太原市现有学校大多数建成年代较长,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的“百校兴学”计划,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校舍建设情况,消除了不少建筑安全隐患,但由于新建筑标准的出台,现在又再度面临建筑安全隐患问题。在建设用地方面,受到早年用地标准低的影响,多数都不符合现行的标准,即使改造校园环境也很难满足需要。同时,历史原因导致学校建筑与周边用地的建设之间,在建筑退距、日照遮挡等方面不符合现行的规范要求,改造时会面临很多四邻矛盾问题。

2.2 预留设施问题

从2000年之后开始逐步推进的太原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很多规划新增的小学用地按当时的国家或地方规范进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但预留的学校周边建设已经完成或已经批复,按新标准建设反而会导致区域学位不足。因此,学校用地标准的提升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在新城建设、老城疏解、居住空间分异等多种复杂而漫长的城镇化发展中逐步实现。

2.3 建设实施问题

太原市近十年来,除了少量的省市重点完全中学在城市外围地区规划选址建设分校,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之外,其余基础教育设施,尤其是小学大都依赖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配建。

随着国标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出台,小学建设明确转为地方公共财政保障供给的公共服务产品。然而受惯性影响,由开发配学校的建设基本思路长久以来都未能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太原市陆续进行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不少老旧住房已经经历过一轮改造,城市建成区中大面积有更新改造意愿的地区留存不多。与此同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拆迁补偿条例》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建成区现有学校的改扩建或利用存量土地新增学校的实施难度进一步增大;而建成之外的城市地区,涉及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教育设施,受到改造项目资金压力的影响,学校的用地标准都低于城市一般地区。

2.4 资源调配问题

教育资源客观上存在优质与一般的差别,优质资源也是导致教育设施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点。以教育资源为典型,融合其他公共、交通、公用、生态等多种要素的优劣差距,最终使得城市人口密度与居住用地开发强度之间并不匹配,与城市规划人口预测产生矛盾。

3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

3.1 指导思想

加强教育设施建设,解决市辖区内随迁子女在本市就读的问题;落实新出台的建设标准,提升教育设施配建标准与用地标准的上层要求。协调统筹了规划需求的测算,对现有小学的规划控制方案与各类标准规范全面反思,优化方案,增强可实施性,并形成详实的小学设施建设档案。

3.2 规划目标

1)单元平衡的空间布局。

在总量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本次规划进一步在更精确、更合理的城市尺度上,研究小学空间布局,尽可能使小学学位供需关系在单元内部平衡,推进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用地标准的校园建设。

以市标、国标作为小学生均用地分区、分类控制的标准,从而使校园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建设,促进校园环境建设水平的提升。

3)供需合理的教育资源。

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逐步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缓和供需矛盾,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关系,优化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升城镇化质量、城市品质,夯实宜居城市建设基础。

4)统筹协调的建设引导。

通过多种政策的协调实施,促进人口分布与空间建设减少偏差、相互匹配,实现城市的有机疏散,从而使学校建设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引导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打造多元化的城市居住文化,增强城市生活活力。

5)逐步优化的控制策略。

完善教育设施的建设机制,短期策略与长期策略相互配合,市场调控与计划统筹双管齐下,逐步实现教育设施的持续性改善提升。

4 教育设施需求分析

4.1 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太原市现状人口总量稳步上升,但增幅极小;人口出生率波动频繁,但宏观趋势也为小幅上升;机械人口变动则逐年下降,外流趋势显现。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未来短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会小幅上升后稳定在一个基准水平线上,总人口缓慢增长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劳动力外流,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也成为必然趋势。

4.2 学位需求分析

城区小学是一种与城市人口息息相关的服务设施,同时由于其就近服务的要求,需要对人口分布进行控制。在人口的基础上,以千人指标控制教育设施的学位需求。

乡镇小学则在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受行政管辖的影响较大,而太原市现状乡镇地区的学校完全满足需求,且资源多有余量,因此,规划以保留现有学校为主,不需增设。从十二五期间的教育发展态势来看,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主导趋势不逆转的前提下,乡镇学校维持现有办学规模亦十分困难,规划不再强行要求增加建设。

5 规划布局策略

5.1 单元体系构建

为了推动教育设施均衡布局,并进行精细化管理。教育单元划定依据红线控制宽度50 m以上干道、铁路、行政区划、居住规模与形态、主导功能、控规编制单元界线等相关因素综合划分。用单元控制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案例,例如:武汉教育专项规划划分了“教育区片”。

5.2 单元核算

以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但需要解决控规编制年代不同,人口标准不同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城乡统筹等正在编制的其他相关规划的影响因素。

5.3 学位不足单元优化方式

针对盲区单元和学位不足单元,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法优化现行规划:

1)优选方案:在规划新区等有条件建设的情况下新建学校。

2)备选方案一:结合周边用的情况,现状学校改扩建或迁并建,原规划学校扩建。

3)备选方案二:用地紧张地区,现状学校原址翻建,或原规划学校扩大轨制,通过降低生均用地标准,满足学位需求。

4)备选方案三:邻近建设条件较优的教育单元提供学位,通过捆绑周边的助力单元满足需求。

6 结语

太原市的城市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而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对城镇化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推手之一,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的基本要素建设之一。同时,基础教育是人才战略之本,人才是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在临近城市总体规划年限的冲刺期,基础教育作为城市基础的公益性设施,不仅是提升城市城镇化质量,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要素,其布局对于城市居住空间的建设,城市人口的分布影响巨大,进而对整个城镇空间规划的建设进程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太原市用地设施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