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水系影响及处理措施分析

2019-02-14管佳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巢湖防洪泵站

管佳佳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88)

引江济淮工程由长江下游上段引水,向淮河中游地区补水,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安徽省境内输水线路长587.4km。为了减少土方开挖及占地,输水河渠工程尽可能利用现有河湖进行布置,局部渠道疏浚开挖,对沿线的灌、排水体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工程沿线现状水系发达,涉及排水区共计291个,其中菜子湖输水线路长河、孔城河、白石天河沿线排水分区98个,江淮沟通段派河、东淝河沿线排水分区154个,江水北送段西淝河沿线排水分区29个。现状沿线各排水分区来水均通过支渠、排水涵闸、泵站等排入工程所利用的河道、湖泊。

输水渠道工程利用现状河道、湖泊扩挖、深开挖以及切岭段深开挖等,虽未改变沿线排水分区排水出路,但仍对沿线灌排水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江济巢段菜子湖输水渠道工程沿线地形复杂多变,具有显著代表性,文章以该段作为典型,分析工程建设对沿线水系影响,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引江济巢段为引江济淮工程的起始段,工程自引江口-派河口,由疏浚西兆河、新辟菜子湖双线引江线路、保障济淮水质的巢湖南岸引水明渠3段组成,线路全长208.5km,其中西兆线为利用现有的西兆河,过巢湖小合分线沿线均为圩区,特点单一,本次主要分析新辟菜子湖引江线路。

新辟菜子湖引江线路始于拟建的枞阳引江枢纽,江水由长江入菜子湖,北上利用其主源孔城河上溯输水,穿过与巢湖流域的分水岭后,入巢湖支流罗埠河,再接白石天河注入巢湖,线路总长113.2km,其中利用河湖26.7km,扩挖疏浚64.4km,新开河渠22.1km,河道底宽45m。

2 排水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

2.1 防洪、排涝标准分析及确定

(1)交叉河道防洪标准

经对现状防洪能力分析,综合考虑相关规划要求、相应段输水河渠设计防洪标准以及交叉断面特性,按照输水工程建设不影响原有地区防洪排涝能力为原则,支流河道防洪标准按规划要求的防洪标准确定,交叉建筑物泄流能力按满足支流河道的相应防洪标准过流要求确定。

(2)撇洪沟排水标准

输水河渠沿线除主要交叉河道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撇洪沟、山洪沟。这些撇洪沟和山洪沟汇水面积较小,是小区域排洪通道,本身防洪任务较轻。综合考虑区域防洪标准、对输水渠道的影响等因素,对规划外的区域,参照相关流域防洪规划山洪沟治理标准,采用10年一遇。对规划内的地区,防洪治理标准采用区域发展规划所规定的标准。

(3)圩区排水标准

主要参照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排水标准根据排水面积分级确定:排水面积2000亩以上采用10年一遇标准,2000亩以下采用5年一遇标准。

2.2 排水影响分析及处理

2.2.1圩区排水影响分析

(1)排水现状

菜子湖线路长河段(枞阳引江枢纽~菜子湖)、孔城河(菜子湖口~尹河口)、白石天河(巢湖口以上22km)三段为利用现有河道、湖区,沿线多为圩区,两岸建有堤防,圩内地面高程较低,现状排涝主要依靠泵站抽排,两岸部分山区洪水通过撇洪沟直排入输水渠道。

(2)工程影响分析

该段输水河渠主要工程措施包括河道疏浚扩挖,两岸堤防退建,加固及堤顶管护道路贯通。工程建设未打乱区域内的排水体系,但影响了各排水体系的末端出口,切除了部分排水涵闸、泵站等。

(3)处理措施

按照“保证规划排水能力的基础上,尽量按不小于原规模设计”的原则,对影响穿堤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同时预留山洪沟排水出口,恢复两岸灌排水系通畅。

特别是白石天河(巢湖口以上22km)段现状两岸圩区地面高程最高不到6.5m,低于输水渠道正常输水位6.6m。工程建成后,正常年份非主排水期外河水位高于圩内地面历时变长,加大了输水期圩区的排涝压力,增加了泵站的开机时间。因此,对沿线排涝泵站拆除重建时,须考虑圩区输水期(非主排水期)排涝工况,对增加开机时间的泵站进行必要补偿。

2.2.2丘陵区排水影响分析

孔城河、白石天河等现有河道中上段为丘陵地区,现状地势高于河道防洪水位,两岸无堤防。上游山区洪水经支流河道及撇洪沟汇入输水渠道,最终入菜子湖、巢湖。

该段输水河渠主要工程措施为深开挖河道(最大挖深达20m),两侧建设管护道路。工程建设未打乱沿线排水体系,但影响了各排水体系的末端出口。为减少洪水对渠道边坡冲刷及降低横向流速对航运的影响,保障排水通畅,需在落差较大的入渠支流及撇洪沟出口处布置跌水。同时,沿线其他低洼地区原坡面来水直接散排入河,渠道两岸管护道路贯通后,容易形成关门淹,需考虑建设路下涵恢复排水出路。

2.2.3切岭段排水影响分析

切岭段输水渠道现状无明显河槽,主要为新开挖渠道、两岸局部低洼地区新建堤防顺接高岗地及管护道路贯通,区域地面高程18~35m。

该区域坡水原以分水岭为界,分别汇入菜子湖、巢湖。工程建成后,约有44km2区域来水原排入巢湖,经坡面汇入分水岭段渠道,最终排入菜子湖。工程考虑利用庐江节制枢纽,可通过调度,相机控制洪水流入菜子湖或巢湖,减少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排水影响。沿线两侧来水处理参照丘陵区。

特别是庐江节制枢纽南侧菜子湖流域,20年一遇防洪水位15.38m;北侧为巢湖流域,20年一遇防洪水位11.1m。工程建设重塑了菜巢分水岭,部分区域防洪水位由11.1m变为15.38m,人为造成局部低洼地区,工程建成前地面高于防洪水位,建成后低于防洪水位。虽然该区域现状多为农村地区,防洪标准仅5年一遇,但为减少工程排水影响,不人为增加区域超标准洪水风险,建议结合施工布置,利用弃土垫高至防洪水位以上。

3 灌溉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

3.1 主体工程部分

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后,对沿线农田灌溉用水总体上有改善,特别是圩区自流引水灌溉条件得到充分改善。但输水河渠的深开挖大大降低了丘陵区河段输水期间的河道水位,正常输水位与地面高程最大高差达30m,沿线原依靠河道内兴建拦河坝等蓄水建筑物蓄水灌溉的部分农田失去灌溉水源。工程考虑对原有影响灌溉泵站进行拆除重建,且以行政村为单位,新建部分高扬程提水泵站,解决沿线农田灌溉用水。

菜子湖输水线路与其他段输水线路不同,沿线均为农村地区,现状两岸灌溉毛细渠系发达。为保障特别干旱年份沿线农田灌溉需水及当地居民用水,需在沿线河道设计洪水位以上预留取水台,以利于周边居民架设临时泵站取水灌溉,且不影响输水渠道、堤防及航运安全。

3.2 施工弃土区

根据施工布置,菜子湖线旱挖渣土除堤后护堤地和排泥区堆放零星弃土外,沿线规划布置17个平铺型旱挖弃渣场,渣场平均堆高3.4~6.1m;河渠及湖区疏浚弃土弃置于9个排泥场,平均堆高0.5~3.1m。因弃渣场、排泥场大多布置在输水渠道两侧且高于周边地面,需在占地较大且无其他灌溉水源的弃渣场、排泥场上布置提水泵站,保障其后期复垦灌溉用水需求。

4 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输水线路长、影响范围广的大型线性工程,工程建设期、运行期对沿线水系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

通过分析、梳理输水渠道扩挖、深开挖、新开挖等工程措施对沿线灌排水系的影响,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恢复、改善灌排格局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调出区受影响群体的补偿,要突出“以建代补”的原则。

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以及投入运行后,仍会有新的相关问题显现,后引江济淮时代,有关部门及沿线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影响处理措施及配套工程。

猜你喜欢

巢湖防洪泵站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泵站非常规进水前池的优化设计
夏季防洪防汛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泵站检修维护与可靠性分析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泵站运行管理现状及其改善措施